凡人之軀本是黃泥塑造資質愚鈍,若沒有名師指點沒有大機緣,那麼縱苦修千年到頭來也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
下正道莫過於佛道二家,這都是有跟腳有來頭的,若是拜入門牆即便是做不了佛陀仙人也可以轉修鬼仙或者做佛國侍應享萬年壽元,若是有機緣得那麼一點點好處便可立地成仙。
譬如那何仙姑,不過是凡間一個普通農婦,卻有大機緣,後位列八仙之一,不得不人比人,氣死人啊。
得道高人受三災而不滅便有資格高居外,在三十三尋一處安身立命之所,後又曆九劫聚頂上三花凝胸中五氣,方這才有資格稱一句仙。
傳聞金仙高居三十三,不在三界之中不入五行之數不受輪回之苦,大地大可任其縱橫。
這三界中以玉帝為尊,玉皇大帝全稱是昊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高居於昊金閥彌羅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禦諸,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行之道,布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禦萬靈,而無量度人,為界至尊之神,萬帝王。
簡而言之:玉皇總管三界,即上、地下、空間,十方即四方、四維、上下,四生即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即、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然而並不是這樣的,玉帝掌握三界是不假,但是也有很多人那是聽調不聽宣,不那三清道尊各路古神,便是五方大帝、火雲洞三老這些大神也是根本使喚不動的。
不得已玉帝隻好從太清搬到了赤明,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很多修為不夠的仙人根本去不得三十三,而且因上一地上一年來回路程耗費時日過多,也是方便辦公嘛。
此時通明殿外擁擠著爭先恐後看熱鬧的仙人們,甚至還如同地痞流氓一般為了一個好位置廝打了起來,這仙人也愛看熱鬧,原因很簡單太無聊了。
仙人壽元幾乎無窮無盡即便是普通仙人也可得享四萬八千陽壽,一生太過漫長加上條約束,漫漫歲月無趣的緊,自然是有什麼熱鬧就往上湊啊。
玉階下跪著一個仙人,披頭散發神光盡去,須發皆白渾渾噩噩如行將就木的老朽一般。
“玄明,你可知罪?”聞仲越眾而出,整理了一下被擠得散亂的道袍問道。
“臣,有罪。”玄明自知有罪不敢頂撞。
聞仲當年於封神之戰中獲封九應雷普華尊,執掌刑法為雷部眾神之首,仙人中金仙之下少有不怕他的,尤其是像玄明這種屢教不改的神仙,少不得隔三差五受一遍五雷轟頂的滋味。
“汝擅改數,致使人間人皇不得順位登基,按律當削除仙籍剔除仙骨打入輪回受百世人道輪回之苦你可服氣?”聞仲從袖袍中拿出一卷書,仙力湧動之下浮現出玄明所行之事。
這書乃是一件至寶,號曰掌錄,金仙之下一言一行皆在此處記錄,比那千裏眼順風耳要強了不止一點,與之鎮壓地府的生死簿也不過是各有千秋而已。
“玄明有愧師尊教誨,甘願受罰。”玄明泣不成聲五體投地哽咽道。
“既然如此,雷部眾神速速與我將這孽徒押往斬仙台。”聞仲將書收在袖中轉過身,一揮袖袍道。
“謹遵尊法旨。”四個身穿金甲的雷部仙人將玄明攙扶了起來。
畢竟這玄明乃是聞仲之徒,算起來也是截教四代弟子中的精英人物,雖是落得斬仙台上走一遭也不過是千年後再聚首罷了。
到時候不僅僅脫離這香火神體,修為也能有更進一步的機會,不得到時候還有事相求。
至於為什麼是四代弟子呢?是因三代弟子們都是封神之戰那個時期的得道真仙,法力高強。
雖玄明拜入了截教二代弟子聞仲門下,但無論資曆還是法力也隻能屈居四代這個位置,到那他有了仙道行自然就變成三代弟子了。
要知道幹擾人皇順位登基多大的罪過啊,放在普通仙人身上早就打的魂飛魄散了,那還有機會上斬仙台走一遭,斬仙台那可是關係才有資格上的啊。
所以,這是大爺得伺候著,您慢點走別著急,誒心這有台階,四個雷部正神跟伺候大爺似得伺候著,眾神也見慣不慣甚至隱隱有些羨慕,這香火身軀哪裏比得上肉身成聖來的逍遙自在啊。
斬仙台上金光閃閃,這些金光不是那仙術所為,也不是什麼材地寶,而是受刑仙人的仙人之血,這無窮年歲不知道處決了多少觸犯條的仙人導致此處血氣凝聚成了金光經年不散。
“汝可還有什麼話?”聞仲端坐在高台上問道。
“罪徒無話可。”玄明此時已然是仙力盡去,如凡間老朽一般無二,神智也有所損傷,腦子自然不如仙人那時靈光一時也不知什麼好。
“時辰到,斬。”聞仲拔出一根令箭重重摔下。
“少君,得罪了。”一個雷部正神將令箭拿起來輕聲對玄明道,順便往玄明身上塞了一絲仙氣,輪回之時這一絲仙氣可以助其洗練筋骨,雖少但是質量高啊,畢竟不踏上修仙之哪來什麼大功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