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房子成為一種商品之後,房子便已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場所,一家人的安樂窩,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它被賦予了太多居住以外的涵義。
房子成了財富的象征,要想知道這人是不是有錢,不是看他銀行存款有多少,而是看他有幾張房產證。現如今銀行的儲蓄利率打著赤腳也難以追上物價上漲指數,所以把錢存入銀行無疑是讓錢財貶值,讓財富縮水,一般有點經濟頭腦的人便不再把存銀行作為主要的守財方式,正當人們手握閑錢而不知如何投資之時,房地產的崛起讓人們精神為之一振,顯然房子已成了硬通貨,不管是什麼房子,隻要擁有了一套房,那就是財富平添了若幹倍,現如今戀愛結婚,有多少是奔品性,樣貌,學識,才能而去的,大多數的女孩談朋友的第一句話便是請問你有房子嗎?有房就談,無房免談。所以,一房嚇倒無數想靠白手起家的青年才俊。而對於那些個資質欠佳的一二線城市裏有房的剩男們而言,則無疑是福音。哪怕是在一二線城市裏有一間豬圈一般的破房子,也不愁找不到改善家族基因的優良品種,別說是那些老少邊窮的偏遠地區了,就算是富庶地區的農村,或是三四線城市的女大學生們也都一個個趨之若鶩,千裏迢迢奔赴人滿為患的一二線城市,非要與君共守破屋陋室若幹載。家境算什麼,品貌算老幾,才學是個球,隻要老子有房子,就算老子是武大郎再世,那些個貌賽楊貴妃,才比李清照的女生都會願意給老子生孩子。
房子成了身份的象征,要想知道這人的身份如何,隻要看他的商品房地處何方,是在內環,中環,外環還是外環以外?是在精英聚集區還是弱勢群體雲集處?身處內環的精英區無疑是身份尊貴,能時時刻刻親眼目睹歌舞升平,紙醉金迷,而住在外環之外的,除了原住民故土難離的緣故以外,基本上都是擠破了頭也要在大城市的邊緣地區的一個犄角旮旯裏紮根的外來人員,以便將來自家的子子孫孫能夠改變祖籍,變成一二線城市的原住民。當然也不乏因討厭市中心嘈雜,更喜自然風光而將安樂窩移到此地來的權貴土豪們,不過這些人大多在市中心還有若幹套房子,這裏更像是行宮別院。而房子的種類也是劃分身份的一個重要指標:住的是別墅還是經濟保障房自然表明主人的身份差異。住別墅區裏的說起話來自然氣粗一點,話語權多一些;住經濟保障房的自然低眉順目一些,盡管內心有種聲音在呐喊:有錢了不起啊?但看到人家的豪宅跟自己的狗窩一對比之後吧,馬上就蔫了,適才的呐喊變成了嘀咕:有錢就是好啊!於是乎,在夢中無數次意淫自己住上了高級別墅,從而感覺自己到達了人生的頂峰。當然也不乏那些開著寶馬等豪車進出經濟保障房小區的業主,那你可千萬不要以為他是掉了毛的鳳凰不如雞,都混到這份上了,因而對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說不定人家他處有房若幹套,經濟保障房隻是他諸多房產中的一個品種而已,這更能凸顯此君絕非等閑之輩,任何一個好處都不會輕易地從指縫間悄悄溜走。
房子也成了地位的象征,有地位的肯定是多處有房,且是高級住所,出入皆有那些畢恭畢敬的保安們投來尊崇的目光;沒地位的則多處租房,為租房而四處奔波,工資的三成以上都奉獻給了那些麵善腹黑的房東們了。有時則不得不犧牲空間以換取一點除了居住以外的一些欲望,兩房的換成一房,整租的改為合租,甚至是群租。毫無疑問,有朝一日能成為房東已漸漸演變成那些租客們此生最高境界,而腦海裏不止一遍地出現這樣的畫麵:當著租客的麵清點一疊疊租金,或是看到支付寶上一筆筆房租轉賬成功的提示,這已然成為一種人生的至高享受。
房地產業的火爆令各行各業都趨之若鶩,幹實業的人越來越少了,炒房子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時出現了一個新的團體:炒房團。他們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炒房,甚至跨出國門,足跡遍布全球,那些老外們起初熱烈歡迎黃皮膚黑眼睛的龍的傳人投資當地,刺激當地的消費,拉動當地的GDP,沒想到這群中國人太厲害了,他們絕非小打小鬧,一出手就是N套房子,驚呆了這些老外,而隨之當地房價節節攀升,讓當地人都無法承擔房價了,香港告急,紐約告急,舊金山告急,XN告急,墨爾本告急,溫哥華告急……,眼看著中國炒房團要把五星紅旗插遍全球。這時老外們方才意識到這不是開渠引水,而是引水入牆,引火燒身了,於是趕緊出台數條政策以限製華人購房。
房子成了人們最為關注的事物,也是人們茶後飯餘首要談資。從前人們見麵第一句的問候語是“吃了嗎?”,而如今已經逐漸變成了“這幾天房價漲了嗎?”
房地產成為了國家的支柱產業之後,房地產市場一片繁花似錦,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樓盤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皇家禦花園就是其中一個知名樓盤。不僅是因為這個樓盤的名稱氣派,更重要的是它是由國內知名房產商的扛鼎之作,是該地區首屈一指的樓盤。而且當初房產開發商是土地拍賣會上的地王,砸了重金才把這塊寶地納入囊中,建成之後,皇家禦花園成為該地區最炙手可熱的樓盤,第一期開盤時,半小時之內被一搶而空,羨慕死周邊好幾個同時開盤的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