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之初,混亂度極低、有序度極高的超低熵產生了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便是古神。
大爆炸77億年後,暗能量占據主導地位,宇宙突然開始加速膨脹,古神開始意識到,每個宇宙,在熵增原理作用下,最終都會逐漸走向毀滅。
為了減緩熵增,古神決定停止創造新神,並考慮在全宇宙內滅世,當古神提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新神紛紛成了古神滅世的反對者。
作為被古神賦予生命的新神,新神認為,生命才是這個宇宙的真正意義所在,隻有在生命生生不息的繁衍中,才會產生更高等級的文明。
經過一場艱苦卓絕的談判,47億年前,古神同意新神在銀河係的邊緣設立一個實驗點,被賦予這次使命的則是金神蓐收、木神句芒、水神共工、火神祝融以及土神後土。
蓐收、句芒、共工、祝融、後土五位新神從宇宙中心出發,以月球作為搭乘工具及儲備倉,通過將近一億年的尋找探究,最終他們決定在銀河係邊緣的太陽係某處設立此試驗點。
土神後土在星雲盤中不斷吸積塵埃,塵埃團再次互相碰撞吸積,逐漸形成一顆顆行星,行星再碰撞吸積,就這樣經曆了近億年,地球便於此誕生。
在後土所創造出的地球這個試驗場之上,五位新神想要實現他們心中的文明演化,並嚐試規避所有錯誤;他們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創造一個最低限度熵增,並演化出超低熵態的神級文明。
剛誕生的地球元素種類太少,質地過於鬆散,火神祝融便操控無數的星雲中火隕石向地球撞擊以增加地球元素種類,並不斷操火將地球進行不斷的熔煉。處於超高溫融化狀態的地球,在其自身旋轉和引力作用下,重物質逐漸向地心聚集,輕物質則遊離在地表形成地殼;在此同時,地球內部的各種氣體,結晶水逐漸上升形成大氣層,原始地球的層圈結構開始初步形成。
地球這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岩層不斷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初步形成並形成一係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被稱為太古代。
在古生代地球上,五位新神第一次嚐試並創造出了生命——原核生物。但他們很快就發現,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原核生物根本不具備任何能夠發展成文明生物的特征,所以他們還得繼續改變地球的環境。
古生代之後,水神共工又操控著無數的冰隕石向地球撞擊,並從地球深部將水提取出來,地表逐漸開始出現積聚大量水分形成初代海洋。大陸板塊表麵逐漸遇水凝結形成岩石圈,趨於穩定,他們在初代海洋中再次造出具有生命的藻類植物,在藻類植物日益繁盛之時,他們又接著創造出了另一類動物,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此時代,被稱為元古代。
元古代結束,五位新神做了進一步的嚐試。經過一番探討,他們一致認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溫度太高。因此,金神蓐收便裹挾無邊寒氣使熾熱的地球快速冷卻下來,古生代寒武紀便就此展開。
他們在寒武紀時期的地球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為了配合金神蓐收取得進一步的成就,水神共工便將大氣層中的水蒸氣彙聚成雨,金神蓐收同時操控著狂暴無比的雷電在地球上橫衝直撞,有機分子就這樣在雷電中形成。電閃雷鳴中,暴雨開始第一次降落地麵,這一降落,便是千萬年,千萬年過後的地球逐漸被海洋完全覆蓋,地球也正式進入了奧陶紀。
奧陶紀後期,金神蓐收裹寒氣給地球做了最後一次的降溫,至此,海洋徹底形成。
奧陶紀期間,動、植物在海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衍。為了使海洋生物向陸地演化,土神後土便開始移動板塊,使陸地露出海麵。地殼運動最為強烈,大陸麵積劇烈增加的誌留紀由此拉開序幕。
誌留紀開始,大陸架第一次形成,木神句芒啟動術法,催發了陸地上的植物生長,水生植物也第一次從水中開始向陸地發展。植物經過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於是大氣圈開始出現氧氣。
隨著陸地露出海麵越來越多,水神共工又開始操控著狂風不斷地風化,侵蝕地表的岩石以便於植物更好的生根繁衍,泥盆紀便就此展開。隨著泥盆紀的推進,植物逐漸占滿陸地。在光合作用氧氣日益增多的情況下,海洋動物漸漸也開始走上陸地,或兩棲,或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