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跟蹤 窺探他的私生活(1 / 3)

青春,一把火,慢慢燒著,燒著燒著就什麼也沒剩下了,於是,張瑛長到了二十歲。

日子,說過,也是很好過去的,說著說著,然後就不經意地遠遠過去了。

什麼度日如年,張瑛覺得是把某些東西擴大化了,再難過,時間久了,日子也過不成年。

十五歲,火葬場,她站在角落裏,雙手捂著臉,好像把這輩子的淚都流完了。

人死了,一場火,就隻剩下灰了。

一轉身,再也沒有一個叫青澈的人了,恍如隻是一場叫張瑛的人做的一場夢。

十八歲,獨自離開家去了遙遠的t市,邊打工邊上學,一天裏累到貧血。

家裏經濟不寬裕,還有弟弟的上學費用,她隻能靠她自己,一間狹小的屋子,夏天悶熱地汗流浹背,冬天冷得四麵透風,連個生火的爐子都沒有。

錢,永遠都要省著再省去用,生怕吃了這頓,就沒下頓了。

這就是生活,真實的生活。

大學四年,學生們幾乎不知道班裏還有一個叫張瑛的人,詳細地說起她的特征,他們才會猛然想了點頭。

可有可無,哪天沒有了也不會有人在意的人。

大學四年畢業,張瑛選擇了從事撰稿,在家工作,雖然稿費不是很多,但勝在不用在外勞累奔波。

在電腦上寫文章通過電子郵件發給雜誌編輯,文章內容沒有局限性,娛樂方麵的文章也是寫的,她不挑剔。

寫出的文章按照他人的口味多,按照編輯的要求多,按照她的心很少很少。

每期定期推出的雜誌上時常會有她的文章出現,但是她從沒有去報亭買過看過,文字變成鉛字出現的模樣她從沒見過,從報亭旁走過無數次,卻沒有一次停下腳步來過。

去銀行取打在卡上的錢,一部分寄回去給母親,剩下不多給自己,讓原本就不多的稿費更加單薄了。

她的日子過得緊張得很。

每天晚上看著路邊匆忙擠公交地鐵的上班族來說,她的生活已經清閑很多了,比起他們來,她是有很多自由的。

吃飯,讀報,看電視,散步,她的生活由這些拚湊而成。

一個人,過得清淨。

弟弟也即將要上大學了,誌願單子是想填t市的大學,被張瑛絕然地製止了。

他之所以來t市,更多的其實是想來陪她的,怕她太孤單了。

每次簡短的通話,他都說,姐,你住在t市太冷了。

她搖了搖頭,對他說,姐不冷的,真的。

到底冷不冷,沒有人比她自己更清楚了。

冬天,把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卻還是冷得連骨頭都發顫,第二天摸著黑起來,手腳都動不了了。

她跟父母說,阻止弟弟填t市的學校,堅決不讓他來,甚至丟了狠話。

弟弟最後拗不過她,不得已將大學填到了離家兩個小時車程的大學。

不管他有沒有長大,離家遠,始終會想家的,她已經習慣了。

父母有次旁敲側擊問她,身邊有沒有一個照顧她的人?她已經長大了,應該有的。

張瑛否認了,怎麼可能有呢?

母親知道她還對青澈的事情耿耿於懷,多少年了,都忘不了。

話少了,笑盡管還在,可總不如以前了。

以後別再寄錢回來了,我和你父親都可以掙錢,你弟弟也長大了,你獨自一人在外顧好自己就行。母親是這麼和她說的,怎麼會不知道在外工作的辛苦勞累,她一個女孩過得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