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烏雲彌 康熙逝(2 / 2)

康熙六十一年(17)十一月十三日,皇三子允祉、七子允祐、八子允禩、九子允禟、十子允(礻我),十二子允祹、十三子允祥,以及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均被召至禦榻前,麵諭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

此後,隆科多下令重兵包圍乾清宮,同時九門戒嚴,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入。戍刻,康熙帝崩於寢宮,結束了他轟轟烈烈的一生。十四日,上尊縊為:合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葬於景陵。

十一月二十日,康熙帝第四子胤禛在太和殿即皇帝位,曆史上稱雍正帝。隨後,他祭告地、宗廟、社稷,布告下,以明年為雍正元年。雍正帝即位有其曆史的原因。

在康熙晚年爭奪儲位鬥爭中,康熙帝已經形成了一派勢力。其中,有皇十三子允祥,康熙近臣、貴幸隆科多,大學士馬齊,川陝總督年羹堯等人。隆科多是康熙帝孝懿仁皇後的弟弟,也就是康熙帝的內弟,雍正帝的舅父,當時任理藩院尚書、步軍統領,手據兵權,負責京師九門、暢春園及宮廷的警衛工作,地位非常。

此外,其他皇子都是別人撫育長大,隻有皇四子是康熙帝親自撫育,在康熙帝身邊長大。因為這種情況,他善於體會康熙帝的心思,問寒問暖,殷勤懇切,獲得了康熙帝認為是又誠又孝之人。雍正帝雖然也和其他兄弟對立,但是隻表現在暗處,從不在康熙帝麵前表露,相反,他還經常在康熙帝麵前其他兄弟的好話。

正因為雍正帝工於心計,手腕高明,知道康熙帝喜歡什麼,反對什麼,怎樣迎合才能討得歡心,所以,康熙帝對雍正帝的印象一直很好。康熙帝稱讚雍正帝是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居心行事,有偉人氣魄。由於雍正帝和康熙帝的感情很密切,從未發生過裂痕,康熙帝晚年,經常讓雍正帝陪著遊園散心。康熙帝得病後,雍正帝曾流著淚照顧服藥。雍正帝的孝敬博得了康熙帝的喜愛。這樣,康熙帝在最後時刻,便決定皇位由雍正帝繼承。

康熙病逝,留給後世一個千古之謎,究竟他是打算傳位於十四阿哥胤禎,還是四阿哥胤禛,後人意見不得統一。有人康熙爺的詔書上所寫乃是‘傳位十四阿哥。’結果有人將十上添加一筆,十下加上一點,變成了‘傳位於四阿哥’。

清朝皇者皆是滿人,詔書所寫字體官方規定為三種同示。也就是詔書乃是三種文字組成的,一是滿文,二是蒙古文,第三才是漢人的漢字。漢字的文字遊戲比較簡單,十可以變成於,而滿文和蒙古文都是彎彎曲曲的扭畫字。

康熙爺在晚年的時候,對於十四阿哥的確寵愛,還成為十四為‘大將軍王’他可是大清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此榮譽者。後世有些史學家認為,十四阿哥胤禎是康熙晚年最受重用,也是對國家貢獻最大的皇子。

相比十四阿哥的三年西征和存留後世的00多封個人奏折,四阿哥隻是審理了兩樁案子,僅留下和他人聯名的幾封奏折而已。康熙任用胤禎做為西征統帥,掌握軍權,並在密折上囑咐他要獲取人心,是為了讓他樹立威信服眾和對他的加意培養和考驗,是屬意他為儲君(或者是候選人之一)的表現,而胤禎西征中的表現從奏折中來看,綜合上是十分令康熙滿意的,也就是他是通過了考驗的。

如果古代都按此論來定義,那麼世界真是要大亂了,古代也就不能稱之為古代了。皇帝選位,從來不按照道理、定義來結論。在康熙臨終之前,有個念頭要傳位與十四阿哥,可是在病床上反思了半日,決定將皇位傳給老四。是當著眾皇子的麵,親**代傳位旨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