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父子二人商量用買賣字畫來吸引朱兜兜,可是京城買賣字畫的庭園商賈多的是,憑什麼你擺地攤就能吸引人家。於是唐順就想朱兜兜是書場的創始人,那他肯定愛好收集民間的故事咋,不吸收百家雜學怎麼能有故事編造成書。於是兩人就開始在不同地方擺攤釣魚,在光明橋偶遇那是碰巧了。
第二晚上,朱兜兜抽出時間按著帖子上的地址,來到了唐順的府上。敲擊唐府的門環,隨著仆人的帶領,朱兜兜來到了客廳。而唐順帶著兒子唐子傑出來迎接,滿臉的熱情、好客似的恭迎。待得眾人坐好後,朱兜兜首先道:“唐先生,你今後可有所打算,是繼續擺攤營生呢還是……”
唐順笑道:“朱先生,我父子二人除了字畫沒有別的本事,不如此營生還能如何呢。”朱兜兜也懶得拐彎抹角的,直接道:“哎,你還別,我還正缺少你這樣的人才,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興趣啊。”
唐順站起來拱手,唐子傑也跟著如是,而後笑道:“不知道朱先生有何需要我父子效勞的。如若不嫌棄我等手無縛雞之力,請盡管吩咐事情。不知道是何職位需要人手?”既然人家都把話的這麼明白,那自己也不用在兜圈子了,朱兜兜道:“外人一般皆是知道我開的書場,其實我還有別的注意,這次就是為了新公司而來請你們的。”
“你什麼,你不打算讓我們進書場。”唐子傑道。
“我需要你們加入我的報社。”朱兜兜笑道。唐順與唐子傑則是滿眼的不解,他們還真不知道這個報社是幹什麼的。朱兜兜笑道:“就是出邸報的地方。”“哦!”
“邸報”是我國最早的報紙。“邸”本來是指古代朝覲京師的官員在京的住所,早在戰國時就出現了,也有人始於西漢。“邸報”又稱“邸抄”,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屬於新聞文抄。
唐《開元雜報》是開元年間發行的邸報,該報係雕版印刷,質量不是很高。本身原無報名,因其發行時的年號是在開元年間,後人便稱其為《開元雜報》。“雜報”是邸報的別稱。“邸報”是其中最通用的稱呼。“邸報”的內容主要地皇帝的詔書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報,官吏任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邸報”的發布要受中央政府的嚴密控製。
明末,活字印刷術開始用於“邸報”印刷。清初顧炎武:“憶昔時‘邸報’,至崇禎十一年(168年)才有活版。”“邸報”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因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質量不佳,有的字體歪斜、墨色漫漶,校對也不夠精確,錯字較多。但因內容新穎,銷路居然不錯,西方印刷術傳入後,遂改用鉛字版印刷。
唐順道:“為什麼要辦邸報,那不是由官方辦的好好的嗎!”朱兜兜笑道:“那種也敢被稱為報紙嗎,那隻是孩子而已。我的報紙是給下人看的,讓每個人、每家每戶都備著的報紙。我的報紙是賣給下人的,每份隻要五文錢。至於銷量什麼的,你們就不用操心了,你們隻是負責編輯就可。”
“編、編輯,我們行嗎!”唐子傑疑惑道,他是真的不動什麼叫編輯。朱兜兜笑道:“放心,你們都屬於新手,我會給你們做指導的。”這樣還真使得他人放心,畢竟朱兜兜的詞太稀奇古怪了。
接下來幾內,朱兜兜便開始招兵買馬,海選報社地址。報社初始工作人員共七人,社長一人名朱兜兜,副社長暫時一人為唐順,同時他還兼任總編輯。範例及英憐之是編輯兼記者,黃飄生與邵慶品、周懷奇三人是走訪記者。因為報紙需要不少的插圖,這個年代又沒有攝影師,所以唐順又兼帶畫畫插圖師,他的兒子唐子傑也是插圖師。其餘的還有四五人是編外記者,這些人是後備力量,又相當於實習記者。話外介紹一下英憐之,他是這裏唯一的滿族人,身家滿族正紅旗。
報社的地址選在了左安門附近,是一座二層的古色建築。大樓四周都是圍牆,圍牆之內還有院,那真是遠瞧霧氣昭昭,近看瓦窯四哨。走廊十多米,對過是磨磚對縫的八字影壁。路北樓廣梁的大門,上有門燈,下有花凳,內有插圖繪畫房、編輯處、傳達室等等。正麵大門鐵皮鑲著金粉板,門內四扇綠翠屏風,油綠底,灑金星,起金線。在門額之上書寫著四個大字——大清報社,而在門前旗台上還豎著三杆旗,分別是中央大清龍旗、左麵空白白旗,這是白旗不是投降的意思,而是臨時旗幟暫時用的。而在右麵的則是寫著黑色‘大情報紙’的字旗。
今有事朱兜兜培訓的日子,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報社的真正含義,與他們所屬職業的工作要領。他必須的要好好的將後現代知識告訴眾人,當然了朱兜兜也不是太明白報紙業內幕。大家坐在會議室內,桌前都有一籃子的水果,是朱兜兜命人送過來的。他報社的工作很是浪費腦子,而且體力也會有所消耗,所以要經常的補充維生素。經過這幾的相處,眾人都知道朱兜兜沒有官爺脾氣,很是好相處,所以大家笑笑的沒有一點拘束性。
唐子傑拿著一個青蘋果,哢嚓就咬吃起來,朱兜兜與他的關係特別好,一直都拿他當弟弟看待。朱兜兜進來後坐在了最上麵,笑道:“你子,吃青蘋果吃不夠啊,好了,先放下,大家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