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之意:閉塞被傾覆,必會通常通達,高興歡喜,試試發展都是先否後喜,正所謂否極泰來上九是“否”走到了盡頭。“否終則傾,何可長也。”——任何一種事物發展到最後都會改變、顛覆,何況的不符合天道人心的“否”呢?“先否後喜”——是苦盡甘來之象。“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曆經磨難的情侶終成眷屬。
上九,此爻居於否卦上卦乾(天)的上位,屬陽爻居陰位,從微觀上看,有否極泰來的征兆,這裏用“傾否”即天翻地覆作比喻,否極泰來,天地順暢,通達循環,皆大歡喜。上九,“否”到終了,物極必反,這是客觀規律使然。這是否卦第六爻的爻辭,陽,表示客方的態度強硬。“傾否,先否後喜”中的“傾”(qing),歪,斜,倒塌。這條爻辭的意思是:否定狀態顛倒過來了,先有否定後有歡喜。客方的強硬態度是素質非常好的表現,客方可能自滿而粗暴,開始走向衰落,對於主方是“先否後喜”。
《象辭》說:閉塞到了極點必然要發生傾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一種局麵不會長久持續不發生變化的!閉塞到最後被傾覆,可以否到終極,必然否極泰來,閉塞這東西不會長久的存在。
上九,此爻居於否卦上卦乾(天)的上位,屬陽爻居陰位,從微觀上看,有否極泰來的征兆,這裏用“傾否”即天翻地覆作比喻,否極泰來,天地順暢,通達循環。皆大歡喜。上九,“否”到終了,物極必反,這是客觀規律使然。《象辭》也說:“否”終於到了終極,必然傾覆,又怎麼能長久。何況上九,陽爻剛毅,也足以使閉塞的時勢傾覆,所以占斷,先閉塞而後喜悅。從宏觀上看。上九,上有六三、六二、初六所組成的坤(地),下有九五、九四、六三所組成的巽(風),風在地下,喻為風由下而向上升,促成天地通泰,互動循環,亨通吉祥。但,上九陽爻居陰位。意為不當尊位,有所憂慮,故須尊道貴德大人物出山方能做到“內陽外陰,內健外順。內剛外柔”,朝著光明大道前進,必獲吉祥。1、上九
否卦到了“上九”,意味著“否”之終結。依據事物發展常規。天下之事猶如四季輪轉、似若湖川山河、擬人生老病死、像物新陳代謝。不可以終通,終究泰極否來;不會是永否,到頭否極泰來。此爻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道理。凡事都有一個度,“度”過而質變。就爻論爻,“上九”處外卦之端,有火山衝破地殼之兆,孕變化於頃刻之征。當然,否卦反映的是客觀規律,不是說到此“否傾”,而是“傾否”。言及至此,否卦到了’上九”,預示著上九以陽剛之才,居否卦的終極,能傾覆其時代之否塞,先有衰敗之象,後有“脫殼”之喜,終得“傾否”之果。
2、傾否
在這裏,“傾”是結果,“否”是過程。“傾”好比瓜熟蒂落;“否”好比花否蕊、小瓜否花、大瓜否小瓜、熟瓜否大瓜。否是一個過程,是後一個過程對前一個過程的否定。就爻理而論,傾者,倒也、盡也、亡也、毀也、垮也,“傾”是“否”的必然結果。同時,“上九”處否之極,急轉直下,陽變成陰,乾變成兌,兌為損傷為死亡之象。當然,世間萬物沒有長生不老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現象。無生不死,無死不生,有生有死,繁榮昌盛。
3、先否後喜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人來講,“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就莊稼來講,穗熟棵倒,不割自爛。因此,新老更替,本來是世間生氣所在,所以說“先否後喜”。所謂否極泰來,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先否後喜是有條件的。例如,莊稼傾否,就要及時收割,顆粒歸倉乃為“喜”;人老多病,就要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盡到人事,最後讓其入土為安亦為“善終”。當然,還有一個言外之意,那就是在人間留下一個優良傳統,這也是可喜的。
4、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孔子的解釋,是就“否”的結果來講的。他仿佛在說,“好比莊稼在一步一步否的過程中,最後棵子就要倒了,能長久嗎”?其他事物也是這樣,代代相傳是個規律。
否卦發展到上九,閉塞不通的局麵已經到了盡頭,物極必反,否塞必然轉為通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否極泰來”。占得此爻者,大有苦盡甘來之象。
沒有先前的閉塞之苦,又哪有後來的“傾否”之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這是告訴人們,閉塞到了極點必然要發生傾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一種局麵不會長久持續不發生變化的!這是嘉勉人們在困境要堅持奮鬥,爭取最終的勝利。有道是:“誰笑在最後,誰笑得最好。”
至此,小人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所以“傾否”。傾否便是將否倒過來,否卦倒過來,正好又回到了泰卦,所以這一句爻辭與泰卦的上六相對應,這裏是否極泰來的意思;泰卦的上六則是講泰極否來的意思。否泰的變化充滿了辯證推理,是以運動的觀點看問題,這正是《易》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