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你的名字土了?所謂“美人娟娟隔秋水”,你知道這句詩裏的“娟娟”是什麼意思嗎?
——袁飛。
*
楊紅娟十八歲那年上大一,她和袁飛的故事從十八歲開始。
那時,楊紅娟的專業是英語語言文學,但她並不喜歡這個專業。一家航空公司來學校招聘空乘,她好奇去聽了航空公司的宣講會,對空乘的職業充滿了憧憬。但空乘的最基本要求是能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而她出生在一個很偏遠的小鎮,說話時帶了濃濃的地方口音,普通話講得很不好。她決心練好普通話,於是選修課選了一門普通話。
普通話的授課老師是周教授。周教授說話的聲音抑揚頓挫,聽起來很好聽。楊紅娟很崇拜。周教授建議大家買個收音機收聽電台,多聽聽播音主持人的發音。並且英語專業課的教授也建議買收音機,可以聽BBC。但楊紅娟家境不好,她每個月省吃儉用,沒有多餘的錢買收音機。
後來她想到一個辦法。
上午的課程結束後,她出了校門,看到一家理發店,推門走進去。一陣冷風忽然襲來,她感到渾身一下子涼爽極了。
島城立了秋好幾天了,但秋老虎異常凶猛,外麵的天有四十度。
楊紅娟進了空調開得十足的理發店後,一位正給客人剪頭發的理發師扭頭看她:“洗剪吹五十。”
理發師的態度不冷不熱,大概是看她穿得樸素,一身粗布白裙子,頭發紮起,一看就不是消費得起的。
楊紅娟一個月的生活費才兩百,她的確不會花五十塊錢剪個頭發。她對理發師說:“我不剪,我賣。”
“賣?賣什麼?我們店是正規經營。”
理發師提高了嗓音。理發店裏所有顧客都看向楊紅娟。
楊紅娟看到大家異樣的眼神,不卑不亢道:“我賣頭發。”
原來是賣頭發。“我們這兒不收頭發。”理發師說。這年頭還有人來這裏賣頭發?真是好笑。
楊紅娟苦惱:“不收嗎?我們那兒的理發店都收頭發。”
“對,不收。你們那兒?山裏來的吧?”理發師正眼都沒看她。聽她的口音也像是山溝溝裏出來的。
楊紅娟把頭發放下來,轉過身去。她的頭發垂到了腰際,很順,很有光澤,非常漂亮。“你再看看我的頭發,以前很多人想買我都沒賣。”
理發師瞥了一眼,倒是被她一頭漂亮的頭發給驚豔了一下。他想了想,叫了老板來。老板當即就問她:“兩百塊賣不賣?”
楊紅娟在家時別人給的價是一百塊,雖然她有些不舍得,但她當即就點頭:“賣!”
於是,楊紅娟走進理發店時是一頭柔順的長發,走出理發店時是一頭剛剛遮住耳朵的學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