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百慕大——神秘的鄱陽湖(1)(1 / 1)

中國的百慕大——神秘的鄱陽湖(1)

老爺廟的傳

老爺廟位於江西都昌縣多寶鄉龍頭山首,與星子縣隔河相望。舊為龍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麵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主廟麵積為00多平方米,高9米,麵寬14米,進深68米,係穿鬥與架梁式混合結構,共5個立柱。

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遊樓,下部為萬年台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殿內有“定江王”塑像。廟的兩側牆壁嵌有石碑塊,右為“鼎建左蠡元將軍廟記”,左為“加封顯應元將軍廟記”。正殿前有方形花崗岩石立柱,上陰刻對聯,上聯是“數百年廟貌重修偏頌吾王功德”,下聯為“九萬裏威靈丕顯頓平蠡水風波”。廟門平台兩側有石獅1對。廟後有朱元璋“點將台”和“插劍池”遺址。廟左岩上有“水麵心”摩岩石刻,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題。據舊縣誌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嘉慶十五年和光緒辛已年,對此廟進行過三次維修和擴建。光緒辛已年改稱“定江王廟”,群眾把王爺稱老爺,故後人一直稱此廟為老爺廟。民國7年遭日寇炸毀,民國5年由僧人在來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緒時模樣重修。198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

傳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在康郎山一仗失利後,坐著船向鄱陽湖口的老爺廟方向隱退。陳友諒率領戰船,隨後緊追不放。他追呀趕呀,眼看要追到老爺廟邊,忽然船的前方有個像船樣的大頭黿浮出水麵,攔住去路。陳友諒命令侍衛對著大頭黿猛發一箭,大頭黿躲過惡箭,轉眼下沉。它鑽到陳友諒坐的船底下,緊緊貼住船底不放。這一來,陳友諒的船前不能進,後不能退,死死地呆在湖中,陳友諒以為是大船擱淺了,忙吩咐水手用竹篙猛撐,誰知戰船在湖中像生了根一樣,一動也不動,看著朱元璋的船又漸漸遠去,這生擒朱元璋的大好時機將要錯過。陳友諒心中十分焦急,便舉起令旗一揮:“炮轟!”這一炮正好打在朱元璋的船尾,朱元璋的船頓時燃起大火,漏水下沉。正當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大頭黿翻波逐浪,向朱元璋的船迅速遊過來。朱元璋便雙腳一蹬,跳到大頭黿的背上。大頭黿迅速張開四足踏波排浪,一下子遊到老爺廟邊。

陳友諒隻好望著朱元璋逃去,悲歎道:“這不是我的失策,而是神靈有意相助朱元璋!”這時,左右的人見陳友諒愁眉不展,就獻計:“大王,這是鄱陽湖裏的大頭黿,老爺廟裏的黿將軍顯靈,不如去到廟裏燒香朝拜,祈求它助戰。”陳友諒一聽,氣憤地道:“我是鄱陽湖上的大王,怎容孽種與我為難?我要拆毀它的廟宇叫他無處安身!”。

大頭黿深知陳友諒不仁義,決意要為朱元璋助戰到底,於是變作一道人,來到朱元璋的帳前。朱元璋連忙起身施禮,問道:“仙師來此有何見教?”大頭黿:“陳友諒要拆毀廟宇,活擒將軍,引得怒神怨。我願助你一臂之力,打敗陳友諒。”朱元璋一聽喜從降,忙:“仙師有何妙計?”道人:“請將軍隨我來。”

朱元璋隨道人來到湖邊,隻見道人“噗通”跳入水中,化作一隻大頭黿。大頭黿稍一停,便引頸一點頭。不多一會,隻見千百隻大頭黿聚遊過來,黑壓壓擺滿了一片湖麵,擁著那隻領頭的大頭黿,一齊向陳友諒的戰船衝去。陳友諒見如此一大群大頭黿湧來,心中驚疑。忽然,隻聽得船底嗡嗡作響,繼而船底穿了洞,湖水湧進,快逃命。待他逃出去回頭一看,隻見他的戰船一艘艘全沉入水中,將士們紛紛跳水逃命,又被大頭黿一口一個吃進肚裏,陳友諒慘敗了,朱元璋平安地度過了一場大難。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重修了老爺廟,賜封“黿將軍”為“定江王”。

轉引自hp://laye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