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獵妖人
三國銷煙未散,五胡之亂又起。
在司馬氏統一三國之後,世人本以為太平之日來臨,哪知隻是過了區區數年,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族胡人又將中原大地攪得戰火紛飛。
也許是三國之時英雄人物相繼殞落,致使中原大地英雄青黃不接,無人可以與這五胡勇武之輩抗衡。
在氐人符健的領導下,氐人乘亂侵入中原並占領了中原中部大部分土地建國號“大秦”。在這大秦王朝的東麵有一半島,屬於青州府轄內。而在這半島的偏北方的內地有著一個神秘而詭異的地方。
這個地方是一座山,不如其東麵的九目山大,不如其東南的磁山高,甚至它連個正兒八經的名字都沒有。在這山周圍五六裏的範圍內都沒有人煙居住,最近的一個鎮子叫做大柳鎮,這鎮子上的人都把那座山稱為“鬼山”或是“妖山”。這大柳鎮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也是因為這個鎮子幾乎是到處都種著柳村,因為這個鎮子裏的人多信奉觀世音菩薩,而觀世音菩薩手中的淨瓶中插的又是一截柳技,所以這裏的人都認為柳樹可以用來克製“妖山”的邪氣。
這“妖山”之上長著大多是高矮不一的鬆樹,把整座山遮得日月無光;除了鬆樹這山上就是青草、荊棘和矮桃樹。
曾有膽大之人進入這“妖山”一探究竟,卻在這鬆林中轉了半月而不得出路,忽然之間碰到一株高不過三尺,粗不過兒臂,上麵卻長了十數個碩大鮮桃的矮桃樹,這些膽大的人無一例外的全部暈倒,醒來時卻全部到了“妖山”之外,於是再沒有人敢接近這“妖山”了。
然而就在這“妖山”之中卻有著一個的村落,村落中有著寥寥一百多人。因為村子太,村內人不把它稱這村子而是戲稱為“院”。又因為村前有一條向東而去的河,恰巧村中姓董和劉的人最多,於是這個村子就叫做東流院。
其實在符健剛建大秦之時,這裏還不是一個村子,隻是有一高人帶著幾個徒弟在此隱居,而後這高人四處遊曆將許多有資質的孤兒收為徒弟並帶到這裏,所以在過了數十年後這個竟形成了一個的村落。
其實這個村子並不是一個普通的村子,而是一個獵妖人的村落,確切的應該是一個獵妖人的門派。先前這裏隱居的高人正是一名妖董的獵妖人,在亂世之中,人命消散如草芥,這就使得妖孽倍出,然而可以降妖的不僅僅是道士和和尚還有就是獵妖人,而且獵妖人的降妖本事比起其他二者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日就在這村落的村口,一個少年如往常一樣在打著拳,少年雙目如水,口如點朱,長的是十分的清秀。少年的身體健碩,出拳連貫有力,腳步飄逸快捷,打的是一手好拳。
“不錯,不錯,我七啊,咱們這一脈的拳腳功夫,你打的是越來越漂亮了。”
在這名叫七的少年的邊上有一個大約四十來歲的大漢看著七打拳並點頭微笑的讚道。
“噢!”
七聽了別人的讚賞,沒有一點高興的樣子,反而是有些鬱悶的應了一聲。
七,全名叫應七,是當今東流院的院主也就是獵妖人的掌門人外去降妖時帶回來的一個少年。當時院主把他帶回來的時候,高興的興奮了三,是發現了一個萬年難見的獵妖奇才,可是在最重要的儀式上七沒有通過,又使得院主失望的連連歎氣了一個月。不過雖然如此,七學習獵妖人的拳腳功夫倒是很有賦,隻是用了七年的時間便把獵妖一派的全部拳腳器械學的通通透透,如果隻比拳腳功夫在這個村子裏他可是少有敵手了。
那中年人看到七有些失落於是就走了過來用他的左手拍了拍七的肩頭道:“傻孩子,你雖然做不成獵妖師,不過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武者,不要太過計較了。”
應七扭頭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了看這中年人罩著一個鐵筒的右臂道:“什麼啊,你這是在安慰孩子麼,我今年十四歲了,可不再是孩子了。董三叔,你我在獵妖門下卻不能做獵妖師,這能叫好麼。沒有妖器,我這本門的心法練了十二年了,除了身壯力沉之處都沒有感到一點通明效果。”
被稱為董三的大漢哈哈大笑道:“你個傻孩子,有了妖器,雖然暫時有了強大的力量,但是這力量也不能長久,最終這妖器都是要舍棄的,就像我們的院主大人一樣。我們不過是轉了一個圈又回來了而已,而你卻是不用再轉這個大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