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裕見濟公問起,不好推脫,於是歎了口氣:“此事貧道本不願再提起,既然大師問起,貧道就把當年的事講給你們聽吧。隻是此事來話長啊。”
“又是這種老詞,一起事情來就來話長,你話長不會撿短了嘛?這濟公也真是多事兒,想知道怎麼回事,回頭自己看看《封神演義》不就得了嗎。沒事來聽匡裕講故事,還要拉著我們陪著。沒聽見人家:來話長嗎,真不知道要講多久呢?要是講個三年五載的,我們也不用進武則的陵墓了。”
不過非議歸非議,我也不敢再多什麼了,估計在這種時候,最討厭別人忽然打斷了。我無奈的跟老婆對視了一眼,老婆的眼神中卻有幾分斥責。
我明白她的意思,“不就是讓我不要講話,認真聽講嗎,這老師的習慣還沒有改。聽就聽吧,就當是再看一遍新版的《封神演義》也就是了。”
心不在焉地聽著匡裕拉著老生常談,我的頭都大了。
匡裕:“商朝末年,周方國也就是西周,在西部行征伐之權,國勢迅速強大,自周侯季曆至西伯姬昌僅僅兩代,周方國開辟的領土已‘三分下有其二’。他們逐漸不滿於為人臣屬的局麵,意圖取而代之。朝代更替本是曆史的大勢所在,兵強馬壯者在戰場上爭奪下,這也無可厚非。但是,西周在這件事上卻是做的不怎麼地道。
商紂王其實並不是後世所看到的那樣,殘暴不仁,昏庸無道,一無是處。‘紂王’並不是正式的帝號,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諡,意思是‘殘又損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會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臉上抹灰吧!他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他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並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是統一古代中國的先驅者。
周文王挑起了戰爭,與商紂王在黎侯國惡一場,被打得大敗,而文王被俘、囚於羑裏,最終被紂王處死。
周武王即位以後自知實力不如人,便韜光養晦、勵jīng圖治,並讓來自東夷的軍師薑子牙在商王國東部策反東夷作亂,無暇西顧,使周方國得以重整旗鼓。
在對付東夷的戰爭中,紂王一方占盡優勢。為了永絕後患,紂王甚至建起了一條通往東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調兵鎮壓夷人的反抗。但這場曠rì持久的征戰卻幾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紂王大軍盡出,指向東方,都城內防禦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帶領之下,奇兵突襲,於牧野展開了大戰,而這時商王的大軍遠在東南,無力援手,牧野之戰的商軍,並非商王朝的jīng銳之師,而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囚徒。即便如此,牧野之戰也打得慘烈非常,而不是像史書上所的那樣,奴隸與囚徒們臨陣倒戈,周武王幾乎是兵不血刃地贏得了勝利。
此戰之後,周武王幾乎占據了商朝在黃河流域的所有版圖。雖然紂王元氣大傷但實力尚在,他親帥大軍北上,在朝歌大敗周武王。周武王隻得帶領殘兵敗將西撤。
周武王料想在正麵戰場上是打不過商朝大軍的,便跟軍師薑子牙商議對策。這薑子牙是玉清之主元始尊的坐下弟子,他法力高強,隻是世俗心頗重,他貪戀人世間的榮華富貴,不願意刻心修道。他曾經降服過一隻九尾狐狸,那九尾狐狸不但能用妖法迷惑人心,而且幻化héng rén形有傾國傾城之貌。
薑子牙給周武王出的計策就是美人計。他知道商紂王並不信神,更不信奴隸就生卑賤。於是給九尾狐狸取名妲己,假托她是奴隸之女,費盡心思接近商紂王。果不其然,商紂王異常寵幸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