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尊嚴之戰(12)(2 / 2)

盧象升與諸多的軍官一樣提出來了意見,建議皇上駐守在廣寧,不要渡過遼河,皇上禦駕親征,拿下了廣寧之後,其實已經是起到了最大的鼓勵和激勵的作用了,若是繼續跟隨渡過遼河,諸多的將士內心總是有牽掛,若是後金韃子注意到了這個方麵,發重兵進攻,估計盧象升首先考慮到的就不是進攻後金韃子,而是保護皇上的安全。

蘇成沒有堅持,遵從了眾人的建議,留在了廣寧,他很想第一個走進沈陽城,那該是多麼的愜意,但他不能夠拿著眾多將士的生命開玩笑,所謂的皇帝禦駕親征,其實代表一種象征意義,戰役初期能夠激勵將士的鬥誌,但時間長了,反而成為將士的負擔,這個時候皇帝若還是堅持己見,很有可能毀掉占據的優勢局麵。

盧象升率領大軍離開的時候,向蘇成做出了承諾,一旦大軍突破了沈陽外圍的防禦據點,包圍沈陽之後,就將請皇上渡過遼河,親眼看著江寧營將士衝進沈陽去,那一刻也就預示著後金韃子的命運進入了倒計時的時刻。

呆在廣寧,蘇成也沒有閑著,給洪承疇寫去了信函,告知洪承疇,一旦拿下海州之後,大軍行動必須要迅速,不要停留,分出五萬將士攻打鞍山和遼陽,其餘大軍繞過兩處的城池,直撲薩爾滸等地,切斷沈陽的退路。

收到皇上的信函,洪承疇正在指揮攻打海州的戰鬥。

戰鬥已經進入到尾聲,他的確沒有想到,兩時間下來,大半部分的海州城池,已經被江寧營將士所占據,後金韃子被壓縮到很的一塊地方之內了,最多還需要半的時間,江寧營就可以全殲駐守海州的後金韃子了,更加令洪承疇興奮的是,後金最為驍勇的旗主多爾袞被包圍在海州,無法撤離,這位赫赫有名的將領,最終的命運已經注定了。

看完皇上的信函之後,洪承疇仔細進行了思索,毫不猶豫的開始調整部署,他明白了皇上的安排,隨著戰役的進程加快,皇上考慮到的已經是徹底摧毀後金政權了。

其實戰役是分為兩個結算的,皇上曾經給出了時間計劃表,第一階段主要還是摧毀後金韃子的有生力量,第二個階段才是徹底摧毀後金的政權基礎,但沒有想到的是,戰役進展的速度太快了,以至於第一個階段與第二個階段無法徹底分開了。

從努爾哈赤發表七大恨開始造反以來,近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裏麵,經過了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的努力,後金政權得到了極大的穩固,幾乎滲透到遼東的每一個角落,想要摧毀後金韃子的力量很難,但想要徹底摧毀後金的政權和影響,難度更大。

蘇成從來不隱晦觀點,認為努爾哈赤與皇太極都是了不起的人,甚至在言語之中透露出來了大明朝廷無人能夠與這兩人抗衡的觀點。

長期跟隨蘇成,洪承疇也有自身的認識,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的確是人才,但和蘇成比較起來,還是有差距的,蘇成能夠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來強盛的大晉王朝,若是沒有非同一般的本事,絕對做不到。

所以對於蘇成來信的安排,洪承疇思考之後,不折不扣的執行。

他命令孫傳庭帶領八萬大軍,繞過鞍山與遼陽,直撲撫順、鐵嶺和薩爾滸一帶,駐紮在撫順和鐵嶺之間的,有豪格率領的後金韃子,孫傳庭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剿滅這股後金韃子,同時徹底封鎖沈陽的後路,若是有可能的情況之下,在剿滅了豪格率領的後金韃子之後,朝著沈陽的方向進攻,與盧象升率領的大軍,共同進攻沈陽。

至於洪承疇自己,則是在拿下海州之後,帶領大軍,一鼓作氣的拿下鐵嶺和遼陽,若是時間上麵來得及,也會直撲沈陽,參與到隊沈陽的進攻。

盡管海州城內的戰鬥還在進行,但命令被迅速執行了,孫傳庭、賀人龍等人,率領八萬大軍,離開了海州,開始朝著撫順的方向,大踏步前進了,他們的任務非常明確,排開一切的幹擾,沿途不要戀戰,用三的時間,抵達撫順關,迅速展開進攻。

誰都不會想到,這樣的安排,成為了征伐後金韃子最為關鍵也最為精彩的一筆,正是因為這樣的安排,讓猝不及防的後金韃子,真正陷入到徹底覆亡的命運之中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