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城內亂作一團,先前那些氣勢洶洶想要與後金韃子拚死的滿人權貴,這個時候集體失語,沒有誰繼續大話了,就連一直不服氣的阿濟格,得知駐守廣寧的禮親王代善戰死、五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時候,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好長時間沒有開口話。
豪格帶領部分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的軍士,一共兩萬人,駐守在鐵嶺與撫順之間,保衛沈陽的重任,自然落在了皇太極與濟爾哈朗的身上了。
皇太極再次給豪格寫信了,要求豪格堅守,絕不準派兵支援沈陽,在信函的結尾處,皇太極終於告訴豪格,一旦沈陽失守,豪格率領軍士,迅速朝著鎮北關方向撤退。
是不是遣散沈陽的皇室成員,這是皇太極非常難以決斷的事情,皇室成員都留在沈陽,一旦江寧營攻陷沈陽,所有人都要成為俘虜,這是皇室成員難以接受的損失和羞辱,可要是現在就撤離沈陽,無疑會釋放出來極為不好的信號,對於保衛沈陽的大軍來,是最大的打擊,恐怕作戰的過程之中,不會有多少的士氣了。
皇太極最終咬牙決定,皇室成員暫時不撤離,一旦沈陽守不住了,再行考慮是不是迅速撤離。
可惜皇太極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耀州和廣寧都是在很短時間之內失守的,以往那種攻城拔寨戰鬥持續數月甚至一年左右時間的情形,根本不會出現了。
崇政殿。
濟爾哈朗的神情嚴肅。
“鄭親王,護衛沈陽的重任,朕就交付給你了,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和鑲藍旗的勇士,統一歸你指揮,如何的部署、如何的防禦,都是你做出來決定,所有漢八旗的軍士,同樣歸你節製了,十多萬的大軍護衛沈陽,朕就不相信了,江寧營能夠輕易就殺過來。”
“皇上,臣一定盡心竭力,不辱使命,不過臣有一個請求,懇請皇上恩準。”
“鄭親王有什麼要求,盡管就是了,朕一定會準許的。”
“臣懇請皇上帶著皇後娘娘、貴妃娘娘、諸多的貝勒貝子,撤離沈陽,暫時回避,如此臣才好做出來全麵的部署。”
皇太極看著濟爾哈朗,楞了好一會,臉上出現了苦笑的神情。
“朕明白你的意思,不過如此關鍵時刻,朕怎麼可能離開沈陽,朕的家人,更是要堅守在這裏,朕要是離開了,鄭親王就不好指揮作戰了,這件事情,朕看就不要提及了。”
“皇上皇後娘娘的安慰,關係我大清國的安危,非常時期,暫時的回避也是完全可以的,臣以為大清國的勇士完全能夠理解,若是皇上堅持在沈陽,臣反而有些放不開手腳了。”
“鄭親王,朕明白你的意思,你的好意朕心領了,不過如此關鍵時刻,朕是絕不會離開沈陽的,我大清國的巴圖魯,不可能臨陣逃脫,那是懦夫的表現,朕身為皇帝,若是有了這樣的舉措,那就是我大清國的恥辱,此事不用提了。”
皇太極的態度非常的堅決,濟爾哈朗歎了一口氣,不好繼續了。
其實豪格駐紮在鐵嶺和撫順一帶,這就是濟爾哈朗提出來的建議,從大晉的京城回來,稟報了談判的情況之後,濟爾哈朗專門麵見皇太極,提出來了撫順和鐵嶺之間的經營是很重要的,包括鎮北關,必須要有人鎮守,濟爾哈朗直接建議皇太子豪格負責鎮守。
皇太極和濟爾哈朗兩人商議了很長的時間,期間甚至出現了爭論,一貫冷靜睿智的濟爾哈朗,在皇太極的麵前據理力爭,陳述自身的見解,最終令皇太極認識到了,必須要準備好後路,不要顧及多諸多滿人權貴的認識,很多的滿人權貴,並不了解真正的局麵,隻是知道好勇鬥狠,憑著一腔熱血來做出決定。
事實證明,濟爾哈朗提出來的意見是非常正確的,廣寧城在三時間就完全失陷,駐守的五萬大軍全軍覆沒,若是集中大清國全部的兵力,與江寧營展開決戰,最終的結局,就是全軍覆沒,代之的就是大清國的徹底覆滅。
可惜濟爾哈朗的醒悟也是很遲的,或者大清國的命運,在蘇成出現在大明朝廷之中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接受了皇太極命令的濟爾哈朗,與代善的想法是一樣的,覆巢之下無完卵,他不準備回避了,會親自駐守在沈陽,與江寧營廝殺到最後,沈陽失陷之日,也就是他濟爾哈朗絕命之時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