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仁者無敵(1 / 2)

(感謝帝國斜陽下、Shareven、劉貝貝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的打賞,謝謝了。)

柳敬亭這次是主動承擔了艱巨的任務,那就是進入到京城去,告訴大明內閣首輔周延儒,黑死病必須要下定決心防禦,否則京城很有可能被徹底毀掉。閻應元在遼東做的很是不錯,這令柳敬亭有些氣餒,在南京的時候,他是做的很不錯的。

柳敬亭進入到京城去,這是蘇成做出來的決定,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決定,不僅僅是京城,包括在通州的多爾袞,即將增援京城的遼東邊軍,都能夠得到通知,告誡他們要高度重視黑死病,杜絕黑死病傳播的途徑。

蘇成認為,征服下的戰鬥,那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較量,的不客氣一些,那是權貴階層之間的爭鬥,與老百姓沒有太大的關係,盡管老百姓將要承受巨大的災難,可在人類共同的敵人麵前,大家必須要放棄偏見,共同來抵禦。

黑死病的危害,蘇成非常清楚,不管多麼驍勇的軍隊,也不管身居什麼樣的高位,都是無法抵禦的,稍微的不注意,任由黑死病蔓延,帶來的後果就是毀滅性的,曆史上的黑死病,因為不懂其危害,人員大規模的逃亡,或者是遷徙,將病毒帶到了各個地方,引發的災難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

蘇成做出來這個決定的時候,還是有人不能夠理解,認為大晉朝廷做好必要的防禦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地方,管不到那麼多,而且人家也不一定重視這樣的事情,黑死病以前也發生過,但大明朝廷從來都沒有重視,還不是熬過來了。蘇成直接駁斥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如今正是大規模征伐的時間,人員的流動是非常迅速的,北直隸的老百姓,因為忍不住饑荒,沾染了老鼠。導致了黑死病的爆發和蔓延,一旦這種無規律、盲目的大規模流動擴張開來了,誰都難以幸免,這已經超出了戰爭的範疇,無視疾病帶來的災害,最終自身也會成為受害者。

大晉朝廷在這個觀點方麵。基本統一,而且在南方,有關黑死病的防禦事宜,也在逐步推開,誰知道會不會有北直隸的人,從其他的通道已經進入了南方,將這種可怕的疾病。直接帶到了南方去。

大明京城內外,已經是一副慘不忍睹的局麵。

京城之外的老百姓,每都有大量的人員死亡,道路兩邊,隨時都能夠看見無人打理的屍體,這些屍體也成為了黑死病的傳染源,根本就沒有人知道這一切,剩餘的人。不管是染病和沒有染病的,陷入到恐慌之中,絕大部分已經做好了準備,逃到津去,京城到津,接近三百裏地,就算是走到津去。至少需要五以上的時間,也有一些人,知道自身難以堅持走到津去,選擇回到家鄉去。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家鄉。

北京城內情況一樣糟糕,一旦黑死病傳染了,不管是什麼地方,都是無法避免的。

城內死亡的人數也開始增加,就連五城兵馬司收拾屍體的軍士,也在忙碌的過程之中,突然的倒下了,成為了死亡人員之中的一員。

但這樣的情形,沒有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朝廷關注的地方,在通州、津和遼東,根本就管不到其他的事情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崇禎十七年到來了。

通州方向的多爾袞,遲遲沒有發動進攻,這令大明朝廷稍微安心了一些,到了這個時候,總算是有官吏明白了,這不過是後金韃子的計謀,通過多爾袞的進攻,調集遼東邊軍前來防禦,後金韃子趁著遼東空虛的時候,展開進攻,一舉占領整個的遼東。

若是出現那樣的情況,大明朝廷覆滅的腳步就更快了,故而對於遼東邊軍增援的遲緩,譴責的聲音了很多,也沒有人繼續要求追究史可法的責任了,遼東邊軍在關鍵時候能夠固守遼東,明了史可法的睿智,朝廷若是要追究,豈不是鬧出來笑話了。

大晉二年正月初三,柳敬亭來到了大明京城。

這一次他們的裝束是引人注目的,所有人臉上罩著白色的東西,這東西從來沒有見過,白色的紗布摸樣的東西,幾乎蓋住了整個臉,露出來的隻有眼睛,頭上也帶著厚厚的帽子,全身山下都是裹得嚴嚴實實的,一行幾個人時時刻刻都是騎馬的,速度很快,根本就沒有步行,也絕不開口與人話。

柳敬亭進入京城的時候,沒有下馬,他拋出了一錠銀子,守著城門的軍士,看見銀子之後,什麼都沒有,就柳敬亭帶著的幾個人,想要在京城裏麵鬧事,那是不可能的,人家是有錢人,身份肯定也是不一般的,不定是哪個權貴的家人到京城來了,要不然怎麼可能一人雙馬,出手那麼的大方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