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榮耀(1 / 1)

“五萬年前,地初分。陰陽不分,清濁不辨。時有神人,自西方來,教化萬民!”教授經史的夫子手捧書本講的津津有味,全然不顧下麵的學生已經睡得東倒西歪。

曆史一向是一門不太受歡迎的學問,更何況大周國的曆史也就才八百年,真是沒有什麼好講的。書本上記載的那些知識,是所有的學生當故事聽到大的。

去街上隨便找個人都能把這些事講得頭頭是道。

這就是大周國的悲哀。

曆史其實是就是英雄的傳記。隻有那些有豐功偉績的人才能被記載下來。

可是自從大周國經曆了這一次浩劫之後,人們對大周國的英雄也不怎麼放在心上了。

這是一場很多人不願再提起的經曆。

五百年前,在大周國西方蜷縮了四百年之久的犬戎國首領,勾結了神族,集結了三萬大軍在和大周國在丘地大戰三,最後大周國戰敗。大周子被迫遷都洛邑。

犬戎本是蠻夷之邦,向來是被大周輕視。可不曾想這一仗,大周國戰死了五萬將士,實為大周國曆史上第一奇恥大辱!

大周子率領群臣來到洛邑之後,又延續了三百年,直到今。大周國經此一役,國力衰退。周子在子百姓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輸掉這場戰爭的原因,眾紛紜。

史官記載是因為王師不敵神族。傳中的神族本是居於昆侖之中,與中原諸國是井水不犯河水。神族太過強大,輸掉戰爭也是合理。

民間傳是大周在八百年前建國。建國之後的第五代君王,周穆王子率精兵西征至弱水之西,一部分士兵在此駐紮,再也沒有回歸中土。

西征之中,大周王師沿途殺戮當地百姓,積怨極深。待到王師歸國,遭到了瘋狂的報複。王師死亡殆盡。

更重要的是,西征大軍王師中所有的鬥氣之士無一留存。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周木穆王子回來之後,就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大周國子民修習鬥氣之術。。

即使在周子十五年,夫諸和朱厭之獸橫行,帶來極大的水患。周子也沒有取消這一禁令。

而違反這一禁令的人麵臨的是嚴酷的懲罰。他們將會被流放到弱水之濱。這是一片不毛之地。死刑和流放弱水相比,結果根本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