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栆徽? 東西方之辯(1 / 3)

八月十七曰,一個由五百多人組成的觀禮團從燕京出發;上午九點一過,觀禮團到了懷柔縣的王家集。

王家集是個大村子,人口超過兩萬,它是韓立洪樹立的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

王家集原本不該這麼大,這是因為總理把韓立洪的《建國方略》提交中央書記處討論之時,太祖認為韓立洪的設想很好,不過,新農村的規模小了些。

太祖建議,新農村在原先一百平方公裏的基礎上擴大一倍,以二百平方公裏的麵積建一村。

太祖認為,在新農村的基礎上,完全可以把市一級的建製取消,改為大縣製,由省政斧直接管理縣一級政斧。

這麼做,不僅使得行政效率更高,而且也節約了大量的行政資源。

總理把中央書記處的意見反饋回來,韓立洪深以為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上一世的行政機構是如何的臃腫、龐大。

現在,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實施,並嚴格執行,到了二十一世紀,全國行政機構的規模就是再怎麼擴張,最多也不會超過原來的十分之一。

而這,還是考慮到不能在全國都這麼做的情況下;如果全國都能這麼做,那降到二十分之一,甚至是三十分之一都是可能的。

觀禮團豪華之極,有太祖、總理、朱老總等[***]高層,有議事局的議員和中央政斧的高層,以及黑神軍的高層和社會各界賢達馮玉祥、宋慶齡、何香凝、黃炎培等人。

此外,還有好多記著隨行。

進了王家集,人人眼前一亮,太規整了。

每家的院子寬不一樣,但長度是統一的,都是二十七米,而且,每一條大街的長度都是一樣的,所以,一條條大街從遠處看那是極其規整。

每一條街道至少五米寬,夯的極為平實,下雨天都不會泥濘。

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豬,以前,大都是把豬糞就堆在牆外的道上,但現在,街道上一個糞蛋都不許見,必須堆在自家的院子裏。

村子中央是一個大廣場,麵積超過五千平方米,地麵同樣夯的平平整整。

大廣場四周載滿了樹木,村公所、村政斧和學校等等公共機構也都建在了大廣場四周。

王家集的行政機構有兩套,一個是村公所,一個是村政斧。村公所是村民自治機構,村政斧是政斧派駐機構。

村公所的所有人員都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一切都按《村民選舉法》和《農村自治法》做事。

村公所負責村務,村政斧不許幹預。

村政斧負責的是治安、司法、稅收以及提供各方麵的政斧服務,此外,村政斧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監督村公所執行村務。

村政斧監督村公所,基本是兩大塊,一塊是要按照《村民選舉法》進行選舉,要保證選舉公平公正公開;另一塊是監督村公所按《農村自治法》執行村務,比如監督村公所每個月月初必須公布上個月所有花費的明細賬目。

同樣地,村政斧也要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村公所和村政斧是平等的,大家各司其責。

王家集村政斧的編製經過了嚴格的核定,隻有七個人。

之所以這麼少,是因為村政斧很大一部分職能被村公所分擔了,比如警察隻有一個。

雖然農村擴大了,但基本結構沒有改變。

中國的農村,幾千年來,不管風雲如何變幻,變化都是極小的,而且即便在亂世有些變化,但等到形勢穩定下來,就又會恢複如初。

中國的農村結構就如一張大網,由個人而及家庭,由家庭而及家族,組成了一個超穩定的社會結構。

宗法社會有很多弊端,但在社會穩定方麵,功效卻是極其強大的。韓立洪的新農村沒有摧毀宗法社會結構,他隻是把宗法社會的弊端給稀釋了。所以,隻要生活安定,農村在治安方麵的問題,村公所基本可以全都給解決了。

村公所之所以設立一個隻有一個人的派出所,就是為了避免以前農村社會由宗法替代國法的弊端。

進了村子,大家先參觀。

最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大廣場西北角的學校。

王家集作為樣板,各種建設差不多都已基本完成,村子裏,所有公共建築,隻有學校是全磚瓦的,其他的都是半磚瓦半土坯的。

建學校的錢是政斧提供的低息貸款。

在這麼個大曰子,學校依然在正常上課,觀禮團的團員在一間間教室前緩緩走過。

靜靜的校園裏,郎朗的誦書聲如天籟,孩子們手握毛筆、認真寫字的表情淨化了所有人的靈魂。

參觀完了,大家都聚在大廣場的樹蔭下,圍著河北省政斧的人員問著各種問題。

問題很多,但核心隻有一個,那就是王家集有沒有普遍姓?對這個問題,河北省政斧的相關官員給出了王家集各種建設的詳細費用、來源來加以說明。

中午,觀禮團的午飯也在大廣場的樹蔭下吃。

太祖、韓立洪、宋慶齡、何香凝、馮玉祥、黃炎培、張瀾、胡適、陳寅恪、傅斯年、張君勵等人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