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進步的力量,經常是透過古代文明的再認識與新發現而獲得的。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文化傳統和文字記載的民族,擁有數千年的文明曆史。美國學者斯塔夫裏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不斷的文明,或者,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不斷的文明。”他認為中國文明與人類其他偉大的文明相隔絕的程度舉世無雙。並把這種“隔絕”歸結於地理的因素,他:“中國有史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裏,四麵一直被有效的切斷了。它的西南麵和西麵,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東麵,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麵和西北麵,則是大沙漠和大草原,它們起著很大的保護作用。”
十八世紀中葉,當西方擴張主義者發現中國文明並為之震驚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卻煞有介事地:“我們不必為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致竟承認其帝國的體製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的。”事實上,墨子早在伏爾泰出生前兩千年,就已經向自己的赫赫帝國和輝煌文化提出了挑戰。隻能,伏爾泰們對博大久遠的中國文明知之太少且心存芥蒂罷了。
中華民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自己的先祖。
傳在遠古時代,少典族的後裔有熊氏,遷徙到今陝甘交界地區以後,與活躍在秦嶺北麓的有蟜氏通婚,生下了炎帝和黃帝。炎帝部落居住在薑水流域,以薑為姓,主要從事農耕,號稱神農氏,炎帝為其酋長的名號;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起初,黃帝部落居住在姬水流域,以姬為姓氏。後來兩個部落東遷時發生衝突,三戰於阪泉之野,炎帝失敗,被迫臣服。黃帝部落開始強大,遂定都涿鹿,繼續東進,打敗東方的共工、蚩尤等部落,曆經五十二戰,最終征服下。
中華民族從燧人氏鑽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漁畋,神農氏揉木為耒、始教耕作,至對偶婚、氏族公社形成……經曆了漫長的三皇五帝時代後,於公元前1世紀初,禹接替舜的部落聯盟酋長職位,在陽翟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父親名鯀。傳堯執政時,下洪水滔滔,四方諸侯和群臣都鯀能治水,堯不同意違背教化,毀譽同族,不堪重用。”大家一再勸諫,堯才勉強起用了鯀,結果治理九年,洪水未退。舜繼位後,處死了鯀,又起用禹治水。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取得成功,受到民眾的擁戴,舜便禪位給禹。
從禹開始,夏朝至少做了三件影響後世的大事,一是治理黃河,開疆畫界,疏通九州四夷;二是征伐三苗,擴大部落聯盟,促進華夏民族的融合;三是以“世襲製”取代“禪讓製”。禹死後,本來要傳位給東夷部落首領伯益,禹的兒子啟不服,強奪君位,從而開啟中國曆史上“家下”的先河,奴隸製國家也得以確立。
夏朝自禹至桀,共傳了十七位君主,曆時近五百年。其國家機構較簡,僅設立軍隊、刑法和監獄,維護君主統治。設置牧正管理畜牧、庖正管理膳食、車正管理車旅。夏朝統治者把管理民眾視為放牧,稱地方官吏為朝的最後一任君主桀,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暴君,窮奢極虐無羈,經常自比太陽,希求統治長久。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指著太陽憤怒地詛咒:“你這個太陽何時完蛋呀?我們寧願與你同歸於盡!”夏朝末年,夏桀內外交困,眾叛親離。商族首領成湯趁機起兵,在鳴條擊潰夏軍。夏桀逃亡,死於南巢,夏朝遂亡。
商族的始祖名契,是以鳥為圖騰的東夷部落首長。
傳契的母親簡狄,有一次跟同伴在河裏洗澡,看見玄鳥從頭頂飛過,掉下一個鳥蛋,便順手撿起來吃了,於是懷孕,生下了契。這個傳,生動地反映了母係氏族社會“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事實。
商族生活在今河南商丘孟諸澤畔,憑借肥沃的土壤,豐盛的水草,得以生存壯大。從契至湯,已傳了十四代。
公元前16世紀,成湯滅夏,建立商朝,都於毫邑。成湯廢除夏曆,實行新曆法;改換服飾,崇尚白王朝會以及大臣進諫,也都規定在白晝進行。從成湯至盤庚,商朝先後五次遷都,往返於黃河南元前14世紀,盤庚帝從奄邑遷都於殷,故有“殷商”之謂。
商朝統治時期,方國及部落林立,號稱三千諸侯。商王針對不同的群體區域,采取“內服服”結合的辦法實施管理。王室直接派官吏進行管製的地區,稱為內服,包括今安陽、沁陽、商丘三個都邑。都邑之外為商郊牧野,牧野之外為四方,分布各方伯及部族,稱為外服。商王隻是作為方伯、部族的盟主。方伯對商王主要承擔戍守四境、服從軍事指揮等義務。商朝的建立,使奴隸製社會走向成熟。進一步發展了世襲製,形成嫡長子繼承製度;形成“學在官府”的格局和官吏文化職能的分化,學習文化知識成為貴族的專利。
商朝自成湯至殷紂,共傳了三十一位君主,曆時五百餘年。商王武丁在位期間,殷商進入鼎盛時期。武丁重用人才,拜傅為丞相,使國家大治。公元前代,武丁用兵三年,征服鬼方。接著又南征江淮,北伐河套,西征渭汭,奪取奴隸和土地,向四周擴張,國力rì益強盛。商朝的亡國之君紂王,暴虐荒在宮中設置“酒池肉林”,令眾男女赤身**,於其中追逐嬉戲,酗酒行樂,經常通宵達旦。對敢於勸諫的大臣,濫施酷刑。古代滅絕人炮醢、脯等刑罰,皆出於此。紂王的倒行逆施,促使商朝迅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