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之大,名叫虯龍洞的地方當是不止一處,而仙渡幻雲嶺的虯龍洞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當年受訓期間,淨土門博學無雙的劉老爺為青狼部傳授《海內山水圖經》的時候,曾有過詳細講解。
仙渡是陸地探入北冥大洋中的一座半島,其東三麵環海。北部臨海有一座奇峰憑海拔起,煙雲繚繞,氣吞萬象,這就是北冥之濱第一峻嶺——幻雲嶺,傳中是仙人羽化飛升之地。往西數裏,就是北冥最大的然海港老蚌灣。幻雲嶺是座孤峰,虯龍洞就在其北側的百丈絕壁摩崖上。
據古書所載,幻雲嶺本是深潛在海底的山峰,虯龍洞原是一處龍穴。曆經滄桑變化,海底山峰漸漸升出海麵為幻雲嶺,虯龍洞也變成絕壁上的洞窟。據傳,洞內至今還留有龍蛻龍骨,見證著地造化移山退海的力量。後有幻雲嶺求仙修行的前人為避免龍骨的傳聞多生事端,就在虯龍洞內修造老君神像,常年奉上香火;把那虯龍洞也改為老君洞,成為幻雲嶺三大聖地之一長,世人隻知幻雲嶺老君洞,而知道其本名虯龍洞的反而寥寥無幾了。那虯龍洞洞口麵海,距山頂三十丈,距崖底海麵百二十丈;崖頂到洞口,有懸索雲梯相通,這也是人力架設的唯一通途。
辰時,東方微白。一彪人馬共七騎順序出了山門,策馬向北疾馳而去。七人皆胡人貴胄的打扮——身著銀狐皮襖,頭戴銀鼠皮帽;坐騎為清一sè的白玉驄,四蹄裹著防滑、耐磨的麻護套。青狼部第六組首領策馬在前,昊殿後。那七匹白馬撒開四蹄飛奔起來,也是依次連成一線,兩匹之間相隔五丈。如此後馬可以借助前馬衝開的氣流,減少阻力,長途奔襲能省下很多氣力。如突然遭遇情況,也可以有足夠的空隙躲開前馬,不至於撞上。
騎馬如同走路一樣,通常都各有各的習慣動作,姿勢會不盡相同。但這七人騎姿卻是驚人的一致:足尖輕點馬鐙,雙腿微曲、實而不僵,圓腰虛臀,俯身前傾輕貼馬鬃,身體隨著馬的奔跑而自然伏動。這人馬合一的上乘騎術脫胎於北方草原部族的騎術,又經過反複和改進,已將動作到每個細節。
次rì午時,青狼部七英抵達魁城淨土門秘密驛站。七匹白玉驄縱然神駿,這時也累的汗如雨下,身上白氣蒸騰。驛站的吳老倌看到七匹馬時暗自心疼,卻又不敢多問。經過如此遠距離狂奔,這些馬匹沒有十時間照料,怕是恢複不了元氣了。
七匹換騎的馬已經備好,雖然不再是純一sè的白玉驄,但也是腳力和耐力上佳的純種蒙古馬。這七匹馬圈在馬廄已有數刻已經感覺到即將出征,各個興奮的前蹄刨地,昂首低鳴。按劉老爺的相馬之學,此態可為優質戰馬,卻難成神駿。而那七匹白玉璁雖然幾乎耗盡體力,但仍然昂首收尾,不露疲態。更與那些戰馬保持數丈之距,並不屑為之為伍。
青狼部七人帶上補給一路繼續向北飛馳,臨近仙渡時越感朔風凜冽,嚴寒透骨。奔馬迎著北風,口鼻噴出的熱氣,都被凍結成顆顆細的冰珠。
rì暮時分,七人縱馬爬上了一個雪坡,忽見不遠處一條泛光的冰河橫亙在凍土平原之上,猶如一隻水晶巨蟒盤臥在銀sè的雪原上——正是曲折縈回的玉蟒河。過了這條冰河就是仙渡境內,也就是到了北冥王沙海的地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