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外山人尋山寶 少年護機緣(1 / 3)

有傳言,青鸞為神鳥,亦是一把神劍,有一劍斬門之神通。

神鳥在何處?劍在何方?下無一人知。

但這不妨礙它成為此間下所有修士夢寐以求之寶。

九州四海,地域廣博,道門林立,佛號莊嚴,儒風盛行,百家爭鳴何止千萬年,其繁榮之處,又以中土神州為首。

在中土神州與西南坤州交界,有一綿延山脈,方圓四千六百裏,本名卯洛山脈,又因大半部位於西南坤州地界,後人漸稱之卯洛坤山。

此間山精鬼魅甚多,故九州山野修士,劍仙雅人常來此曆練,各州宗門別院亦常派弟子下山,洗滌其中汙濁,然此間依舊有諸多人蹤未探之地。

山脈南端中部,有一村落,叫做雲山村,三麵環山,有一出口並路在北,通官道,因村中有一大河源頭,向北順官道入川。

蕭青生活在此,今年七歲餘,剛入學塾半載,學塾由一位周姓中年人負責,在此地已有數年。

叩問書香尚不到月餘,周先生便放了他們三日長假,每每周先生事出突然,宣布告假,便是這位學塾先生有事出門,孩子們得以暫時逍遙之時,故多令村裏孩童興奮不已。

這早上,蕭青獨坐在村頭河邊,無所事事之餘,便以手指在水麵一筆一劃描將起來,以為練字。

日上青峰頭,暖意初顯,村頭北邊路上,一晃眼便出現了幾個麵生之人,正沿河岸而行。

蕭青自然而然地看到了那三四個外來客。

他們看似風塵仆仆,但臉上並無太多疲累之色,為首者濃眉大髯,頭紮短巾,腰間配了一把闊口大刀,寒意森森,一絲絲雪白霧氣自刀口滲出,顯然非同一般。

第二人乃是一位女子,約莫二十三四模樣,形貌俊冷猶如寒冰,卻難掩一身脫俗清雅氣質,行走之時竟是足不沾地,踏空而行,蔚為神妙,其眼中冷漠,目不斜視,隻看著腳下路。

第三人是一位年輕人,身著大紅彩繡長袍,頂頭發髻別著一隻古怪簪子,流光溢彩看不出材質,行走儀態放浪形骸,看似瀟灑,乍一看端是那龍章鳳姿,卓爾不群,唯一與之形貌不符之處,卻是那一雙在前方女子背後瞥來剮去之眼神,頗為曖昧又刻意。

然那女子卻知作不知,不以為然。

最後一位是個少女,看似十三四歲模樣,肩頭背後扛著四五件包裹行李,卻不見她有絲毫沉重感,行步亦是輕快,如月嬌容與一身白紫衣衫互相襯托,顯得相當不俗,端是大家閨秀亦難企及,誰敢將她當作是個丫鬟?隻是這番更顯得古怪。

四人作遊山玩水模樣,緩步走向河對岸。

蕭青隻看了幾眼,不聞不問,洗了手臉,打算起身回去。

村裏少有外人來,每次有外來客,村裏皆要雞飛狗跳多出一大堆焦頭爛額之事,這幾個家夥肯定不例外。

他剛站起身,對麵四人便盯著自己,於是倒也不好不聞不問,撓了撓頭,尷尬一笑:“你們好。”

緊接著他腳底抹油一般,竄回自家路去了。

大髯漢子見狀,輕嗤一聲:“這孩,莫不是怕了老子身上有煞氣?”

紅袍年輕人朗聲笑道:“周兄身上可沒煞氣,倒是有幾沒洗澡那股子漢槽氣,聞著味兒興許能釀酒了,你看我們夏師姐,都巴不得跟在你屁股後麵,嗅了一路。”

話音落,隻聽‘啪’一聲脆響,此人臉上便多了五道纖細指印。

紅袍年輕人不怒不惱,反而笑嗬嗬地揉了揉臉頰,歎道:“纖纖素手,要是能打我一巴掌,饒是牡丹花下死亦不過如此了,是不是,夏師姐,周兄?”

姓夏冷漠女子白了他一眼,顯得十分無奈。

不過身後丫鬟少女卻笑嘻嘻道:“那孩子不一般唉,身上竟沾染了一絲此地靈氣,羨煞我了。”

紅袍年輕人正色道:“地靈人傑,當作此一解。此地孩隨便拉幾個去我們道門,都是那一日千裏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