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軍隊的士氣
在作戰中,人們常常用士氣來衡量一支部隊是否具有強大的戰鬥力!
那麼,軍隊的士氣究竟是什麼呢?
概括地,軍隊的士氣,就是指部隊指戰員的戰鬥意誌和戰鬥
士氣屬於主觀領域的現象,是軍人的整個麵貌和心理活動特點、品質,在戰鬥過程中的集中表現。
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士氣是促使軍人不畏艱難、勇敢戰鬥、不怕犧牲,千方百計甚至拚命去奪取勝利的一種獨特的狀態。
士氣是軍人個體和軍隊團體力量的主要內容,是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我軍指戰員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高度的戰鬥士氣,是因為這種高昂的士氣是建立在高度的政治覺悟基礎上的。這種政治基礎,就是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責任感,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念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主義氣概。
作為軍隊的指揮機關和指揮員,應該怎樣激發部隊的士氣呢?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使軍隊的道德情感、思想信念與保家衛國的責任感、軍人的英雄氣概融為一體。
、要不斷揭露敵人的罪行和反動本質,引起軍人對敵人的仇恨,激發軍人奮勇殺敵的戰鬥熱情。
、搞好戰前和戰鬥中的宣傳鼓動,比如指揮員作簡短的動員、提出戰鬥口號、傳播勝利消息等,借以激發士兵的高昂士氣。
4、嘉獎戰鬥中的勇敢行為和作戰有功人員,不斷激勵士兵勇敢作戰的鬥誌。
5、培養集體榮譽感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增強集體自豪感和團隊榮譽感,形成強大的團體力量。
6、開展生動活潑的文體活動,活躍氣氛,振奮提高士氣!
二、軍人的勇敢
作為一名軍人,具備勇敢是第一位的。
勇敢就是無所畏懼,不怕艱險,不怕犧牲,這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它是與怯弱相對立的一種良好的狀態。
從一般意義上來,勇敢就是有膽量,無所畏懼,不怕艱難險阻。上升到政治理論高度上來解釋,勇敢就是為了人類正義和進步事業,無所畏懼、不怕犧牲、願意付出一切的奮鬥和高尚品質。
勇敢是社會和時代的產物,不同階級對勇敢有不同的評價和解釋,也有不同的鼓勵和培養方式。
我們所的勇敢,來源於對祖國和人民的強烈責任感,來源於對自身崇高理想的偉大追求,這是一種自覺自願為人類正義事業不懈奮鬥、英勇獻身的高貴品質。
我軍指戰員的勇敢主要體現在對敵作戰中的英勇頑強,不怕流血犧牲訓練和其他工作中,不怕艱難險阻,努力奮鬥,無私奉獻,敢於同壞人壞事、歪風邪氣、**現象和一切不良現象作堅決的、堅持不懈的鬥爭。
培養軍人的勇敢是戰勝敵人、戰勝困難,在戰鬥、學習和工作中取得勝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三、士兵的職責
士兵是軍隊的基礎!
各兵種的士兵,除了履行本專業的職責外,要遵守以下共同職責:
1、積極參加各項訓練,認真學習軍事、學習政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業務技能,提高作戰本領。
、一切行動聽指揮,堅決服從命令,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熟練掌握手中武器,愛護武器裝備和公物。
4、嚴格執行各項條令、條例和規章製度,服從管理,遵守紀律。
5、吃苦耐勞,團結戰友,認真完成工作任務,積極執行各項勤務。
6、積極參加軍體訓練,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力。
7、嚴格遵守保密守則和安全規定,防止各種事故的發生。
四、幹部愛兵七條要求
1、嚴格管理,耐心服,以親如兄弟的感情,愛護戰士,關心戰士們的成長進步。
、熟悉戰士,了解戰士,經常同戰士談心,做戰士的貼心人。
、尊重戰士的利,虛心聽取戰士們的意見,不壓製打擊報複,嚴禁打罵和體罰戰士。
4、與戰士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不侵占戰士的利益。
5、對戰士要出於公心,一視同仁,不要有親有疏,不拉老鄉關係。
6、與戰士發生矛盾,接上了思想疙瘩時,幹部要主動去化解。
7、關心戰士的安全和件。豐富連隊的物質、文化生活,關心和照顧傷病員,熱情接待來隊的戰士親屬!
五、軍人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是指為了使軍人在戰時能保持積極的、穩定的心理狀態,而專門進行的訓練。
戰爭一般都是在極端艱苦、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進行的。兵器的殺傷破壞力,戰鬥行動的緊張激烈,戰場情況的急劇變化,都會給每個參戰人員造成較平時更加沉重的心理壓力和強大負荷。
隻有軍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質都適應客觀環境的實際要求,才能使戰術技術水平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取得作戰的勝利。
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又得益於軍人平時經常、係統而有序的心理訓練,這樣才能使軍人熟悉和習慣於戰場各種複雜因素的刺激和影響,掌握在實戰中克服心理障礙的具體經驗,以便能夠在複雜、危險的戰爭環境中,信心百倍的去投入戰鬥,最後戰勝敵人,贏得勝利。
軍人心理訓練的任務是,使軍人在近似於實戰的條件下,親身體驗戰鬥中的各種因素對本身心理的影響,並學會克服其中的消極影響,保持為奪取勝利所必須的良好心理素質,為順利使用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軍人心理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培養臨危不懼的勇敢鍛煉適應緊張、複雜、困難、惡劣、危險環境的應變能力,確立戰勝敵人的高度信心等等!
六、戰鬥心理效應
戰鬥的突然烈殘酷軍人隨時麵臨著犧牲和負傷的嚴重威脅。
另外,需要長時間忍受著緊張、勞累和戰場的惡劣環境,也使軍人的心理隨時承受著極其沉重的負擔,整個心理活動將發生劇烈的變化。
不論是認識、情緒和意誌等心理過程中的品質、規律,還是軍人的能力,在整個作戰期間,都將呈現出與平時完全不同的特點和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的驟然變化,我們稱之為戰鬥心理效應。
戰鬥心理效應的表現特征,主要是體現在緊張烈動敏軍人的自我保全感等方麵,它具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個方麵作用。
積極的作用主要是:
能夠使軍人的整個身心,對作戰環境和戰鬥活動的適應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和鞏固,從而使軍人平時儲存起來的心理能量達到高度集中,並有效的發揮和運用在作戰活動和適應戰鬥環境上。
其最後結果,就是不斷提高軍人的分析能力、判斷速度和作戰效能,促使軍人積極的適應危險的作戰環境,盡最大可能的去消滅敵人,迅速消除威脅自己和威脅戰友生命安全的不利因素。
消極作用主要是:
在緊張狀態中,軍人的肌體能量和心理能量消耗比較大,容易產生疲勞狀態,出現疲勞綜合症;思維活動也容易簡單化,注意力的轉移和分配出現暫時的困難。
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自我保全感產生惡化,甚至惡作,導致軍人出現逃避危險、臨陣脫逃等卑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