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婆婆家的柱子在家是老大,本名叫陳大柱,下麵還有兩個妹妹,所以啊,劉婆婆對與這個兒子很是疼愛,這麼多年了,估計都沒讓柱子手洗過一件衣服。
起柱子這個人,我還要叫他一聲叔。其實他也比我大不了幾歲,不過結婚的挺早,五年前就結婚了,但婚後的生活不是很如意,主要是我這個劉婆婆不讓人省心,人家兩夫妻的事情,她非要在中間插一杠子,這不,人家女方感覺和他過不下去了,去年和他離了婚,臨走連個孩子都沒落下來。
這次柱子中邪了,可想而知,劉婆婆急個啥樣,也真虧她老人家身體好,不然這一把年紀,這山還真不一定能爬上來。
劉婆婆來的時候,帶了一籃子雞蛋,不用數,不是十八個就是二十八個,這也都是有講究的,雞的諧音“吉”,八諧音“發”,目的就是圖個吉利。
至於農村的擺酒,那也是暗含“長長久久”的意思。
所以,老人家雖然短短幾句話,真要全部理解,光解釋就大半,這些話一言兩語不清,有些更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往後邊看吧,看得多了,對於農村的一些規矩也就明白了。
至於奶奶幫人驅邪避凶,會不會拿錢的問題,一般來是不會拿錢的,農村人不興這個,都是鄉鄰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平時交往少提錢,都是人情,最多送點東西,東西無非是雞蛋、紅棗之類的吉利物,擺酒席那就是高檔謝禮了。
當時奶奶聽了劉婆婆的話眯著眼睛點頭道:“行,妹子,你們等等,容我收拾一下,拿上跟你走。”
聽到這話,劉婆婆連忙站起來謝謝,滿臉的開心,似是對奶奶的能力非常自信。
見到這個狀況,我眨眨眼,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該幹點什麼才好。
起來,這時候,我應該回家的,但是正好又被劉婆婆的話勾起了好奇,心裏想一下,覺得橫豎是周末,反正無事,不如跟去看看,順道也見識一下奶奶的能力,看看她到底是裝神弄鬼,還是真會一些東西。
當下奶奶走進窯洞的深處,鼓搗了一陣,收拾個布包出來,布包大約一尺,半尺寬,上麵有個八卦圖案,挎在肩上還像那麼回事兒。
奶奶平時給人家“看事兒”,都是背這個布包,也不知道裏麵具體裝些什麼東西,我沒仔細研究過。
老人家收拾好了之後,就帶上門,準備跟著劉婆婆下山,我隻好跟著出來,默默跟在後麵。
或許方才被我氣到了,奶奶一路上沒和我話,隻是和劉婆婆聊著,家裏家常的扯著,偶爾都能提起頭十年的事情來,也真虧他們記性好。
一路走到村口,奶奶這才停下來,對我道:“餘生,你先回吧,和你爸媽下,午飯做軟一點,我過去吃。”
劉婆婆聽到奶奶的話,連忙道:“哎呀,保旺她娘啊,你這是哪裏話?你給柱子看事兒,還能讓你回家吃飯?”
聽到這話,奶奶笑了一下,點頭對我:“那也行,那就不去了,你回吧。”
我有些扭捏地看看他來人家,支吾了一下:“我先不回了,跟您一塊去轉轉。”
奶奶看著我,大約知道我好奇,就笑著:“去也行,不過到時候可要規矩點,不要亂話,也不要亂動,叫你幹啥就幹啥,知道不,若是不心錯話,犯了忌諱,惹禍上身可就罪過了。”
“知道了。”我點點頭。
見我點頭,奶奶這才轉身和劉婆婆一起,帶著我,一路往村西頭走。
這些年,劉婆婆和她兒子沒有分家,都是住一個院子,劉婆婆一個人住最中間的窯洞,側邊則是柱子住著,另外一個側麵是柱子的兩個妹妹住著的,不過那是早些年,現在是空的,他們家的格局我也不知道什麼了,不過挺理解柱子的媳婦為什麼藥離婚了。
這老太太在家明顯是占主導地位,這要是放在封建社會,也就罷了,可惜現在是新時代,那個女人能受得了這個。
也不怪常常會聽到一些老人總是哭訴自己的兒媳婦對他們不好,起來,這裏邊的責任不全在兒媳婦。主要是他們都是封建,要是我結婚,娶了媳婦,我爸媽絕對是要給我騰個地方,不疼出來,我估計得把窯洞給他們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