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亞洲皇帝(大結局)(1 / 3)

一個國家偉大與否,取決於國民是否幸福。

一個國家的國民是否幸福,很多時候恰恰取決於國家的資源和基礎環境,在宋皇帝剛立國之時,中國的國家資源和基礎環境其實並不好,人口眾多,平均耕地少,平均的礦產資源、水資源、林業資源、農業資源都處於世界範圍的中等偏下水平。

中華帝國的總疆域麵積擴大到2730萬平方公裏,當然,這裏接近30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在中俄之間還沒有明確的條約予以證實。

按照現在這個疆域計算,全國的人口密度是20.7人/平方公裏,作為一個5.65億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密度居然沒有超過50人/平方公裏,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奇跡。

相應的,整個帝國的礦產資源、水資源、林業資源、農業資源也都提升到了世界上遊水平,中國的石油、鐵礦、煤礦、天然氣、金剛石儲備都高居世界前列,除了銅礦,中國基本不存在明顯的礦業資源不足的情況。

即便是銅礦,中國的銅礦資源在世界範圍內的總量排名也是前五,隻是人均的儲備量相對較低。

中國的煤礦是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中國的煤化工產業水平在世界上也處於領先地位。

目前,中國人均耕地提升到了35.7畝,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很高的水平,人均耕地的大規模增加和中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推進,中國的農產業總值同樣高居世界榜首。

中國的基礎環境、硬件和基礎工業化條件的改善規模,在世界上處於最佳的水平,雖然在人均收入水平上,中國還隻相當於美國的35%,但在人均的鐵路、電力、公路的基礎工業供應上,中國實際上高於美國。

特別是鐵路和電力,而電氣化鐵路、城際交通鐵路、輕軌電力鐵路、城區公交電車的大規模建設更是中國的典型特色。

在教育領域,帝國人均的教育資源分配已經同美國保持同一水平,因為帝國的高專教育崛起和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帝國的高等教育率已經接近1/4,還要高於美國。

資源是決定一個國家整體環境的根基。

內部資源的供應越充足,整個社會的環境相對就越好。

內部資源越廉價,人口的就業壓力就越低,教育同等化就越高,社會財富分化的程度就越低。

在過去的五十年裏,帝國最大的成績就是擴大了領土麵積,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變成了稱霸世界霸主的最強優勢。

特別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大量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發展,整個社會內部的競爭壓力也開始隨之減小。

這個巨大的世界霸主,這個巨大的帝國,它最大的優勢還是自由。

它的**政治確實存在著非常多的虛偽之處,一個平民想要成為政客、議員的機會非常渺茫,艸控政治的依舊是整個國家的精英階層。

唯一的好處是精英階層為了選票而內部分裂,相互傾軋對手,而不是聯合起來傾軋國民。

在這樣的一個帝國裏,它繁榮昌盛,它也有很多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但它的社會精英階層至少需要帝國的普通國民賦予它們最高的權利。

它需要國民。

他們需要那些,他們實際上根本看不起的老百姓。

這個帝國現在就發展成了這樣的一個特殊情況,中間的統治階層,他們既需要國民的支持,也需要上層最高精英階層的支持。

他們需要皇帝,也需要百姓。

帝國的皇室是這個帝國的核心,他們帶領帝國征服了整個世界,並且在這個帝國之中保持著極高的威信,震懾那些謀圖野心的賊子,震懾那些謀圖分裂的勢力,也維持著國民對國家和政斧的信任。

哪怕政斧沒有指望了,他們至少還能指望皇室。

這個巨大的帝國是自由的。

每個國民都已經普及了身份證,他們可以自由的遷徙在帝國的每個地區,而帝國需要這種遷徙,需要他們遷移到那些新的疆域,從人口密集的地區遷徙到荒蕪的地區開墾新的世界,需要他們遷徙到落後的地區成為新的富裕者。

這種遷徙的自由使得帝國能夠人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帝國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也能保證這種遷徙的優勢甚至可以擴散到其他地區,在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可以看到華商和華人的身影,他們建立新的城市,成為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的一部分,同帝國一起維持著世界霸主的權益。

在一些很小的國家,華商就是當地的土皇帝。

即便是在一些較大的國家,華商也能控製著當地的經濟命脈。

在巴西和澳大利亞,約有超過1/2的鐵礦石產量的所有權來自於華商,世界上1/3的銅礦所有權屬於華商,世界上70%的石油資源屬於華商及帝國國家資本的控製範圍。

在這個星球上,華人是非常特殊的民族,他們所建立的國家也是一個特殊的帝國。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國家。

它今天所有的優勢,實際上都是建立在過去數千年的傳承中,通過這種傳承,他們積累了今天的優勢。

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最強大的陸軍,最強大的空軍,最強大的海軍,還有最強大的戰略武裝力量。

它擁有相當於整個世界其他國家之總和的空軍,也擁有相當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總和的海軍。

它所擁有的17艘航空母艦可以維持著絕對的統治地位。

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它都擁有決定姓的力量,它的海軍和空軍基地足以覆蓋整個世界。

它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唯一霸主。

在1942年的這一年,世界上已經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撼動它的統治地位,但對這個國家來說,它實際上還擁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1942年的7月25曰。

在帝國占領捷克之後,帝國和德國通過一些特殊的渠道進行了一輪秘密的談判,帝國要求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最終,談判破裂。

帝國並沒有告訴納粹德國,說我有核武器了,我要直接用核武器了。

帝國什麼都沒有說。

世界上也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帝國就是給納粹德國最後通牒,並且通報給法國自由政斧,說是我不會繼續和德國這麼打下去,我要用特殊的武器直接消滅在法國主要集中區域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所有的後果由德國承擔。

法國這個時候開始意識到中國可能已經完成了核武器。

它還不清楚核武器可能會造成特殊的核輻射汙染,所以,還是很高興帝國拿出最後的戰爭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1942年7月25曰淩晨,帝國對德國的三個目標發射了四枚D-15洲際彈道導彈,這是帝國射程最遠的彈道導彈,極限射程可以達到2500公裏,有效的最佳精度射程是在500公裏至1500公裏之間。

所以,帝國將發射基地放在烏克蘭。

其實帝國本來考慮直接用核武器消滅在法國的德軍,後來決定不這麼做,因為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一旦被殲滅,英法就會迅速追上來,搶著占領德國。

帝國決心讀力占領德國。

所以,預計準備的四枚導彈全部打向了德國,兩個軍事目標,一個軍工業生產中心城市魯爾。

帝國並沒有使用非常大當量的核彈頭,每一枚都是50萬噸當量。

幾乎是一瞬間,15分鍾後,德國損失了超過170萬的部隊,以及德國最重要的鋼鐵和火炮生產基地,總傷亡人口預計超過了400萬。

在德國遭受核攻擊後,帝國外務部發表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三天之內無條件投降,否則,帝國將進行第二輪針對德國所有大城市的核導彈攻擊。

帝國絕非是簡單的警告。

在烏克蘭,帝國建立的四個核武器導彈發射基地還擁有六十枚核導彈,最後一批運抵烏克蘭的核彈頭是3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

如果納粹德國拒絕無條件投降,帝國將對柏林、漢堡各發射一枚3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彈道導彈。

既然帝國已經使用了核武器,自然不需要隱瞞下一步的攻擊計劃,這一計劃也隨著外務部的對德國最後通牒公告同時發表。

整個世界都為之驚訝,也可以說是恐懼。

這意味著中華帝國可以消滅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而且是非常無情的將人口也一起消滅。

從這一天開始,中華帝國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就再也無法動搖。

兩天後,1942年7月27曰,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帝國陸軍正式全麵進入德國,帝國空軍直接調用四個空降師,第一時間占領德國的四個重要城市。

大量的運輸機往返於烏克蘭和德國,將大規模的部隊運入德國,第一時間占領整個德國。

一個新的時代從這一天剛剛開始。

人類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核武器的時代。

帝國的外交工作迅速轉向一個新的領域——建立戰後的世界新秩序,以及限製其他國家發展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力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

英美關於聯合研製核武器的計劃迅速開始進行更為密切的探討階段,法國自由政斧甚至還沒有恢複自己的領土,就迫不及待的也建立了核武器的研製計劃。

同樣的,帝國也邀請英美法三國就核武器問題進行談判。

帝國的要求很簡單,你們不要研製核武器,誰研製的最快,誰就是我的敵人。

帝國很霸道,但是,不霸道就不是世界霸主。

我現在所儲備的核彈頭足可消滅世界上的英美法三國,你們現在挑戰我,我就隻能棒打出頭鳥。

特別是對最有機會挑戰帝國的美國,帝國直接給予外務部的通牒,要求美國暫停核武器研製計劃,就此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