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當保大十三年二月十八,是為大唐鍾皇後的四十壽辰,鍾皇後以賢惠善良信佛而名聞大唐,又為李璟生了好幾個皇子,算是相當稱職的一國之母,皇上為皇後舉辦大壽之禮。
一大早皇上就帶著皇後、皇子們和群臣登壇拜,隨後又出宮去祖陵祭祖,同時接受大唐民眾的夾道歡呼。
一番盛大的儀式過後,在午時之前,大隊人馬才返回宮城,再次接受金陵城百姓山呼海嘯般的祝賀,最後皇子、群臣才散去,各自回府,為晚間的皇宮壽宴準備。
金陵的各sè人等都有幸觀看了這場規模浩大的盛禮,這其中當然包括各大勢力潛伏在金陵的秘密人員,更有眾多江湖各家各派人物。
他們看著大唐的這場繁華鼎盛,有人嗤之以鼻,恥笑大唐勞民傷財、鋪張浪費;也有人看到了大唐上下一心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趙匡胤一路跟隨百姓隊伍,目睹了這場盛況,心裏忍不住泛起陣陣擔心和焦慮,收起曾經的輕視之心,心想不怪皇上要派自己親自來金陵一趟。
事實上,趙匡胤一直心裏打鼓,惴惴不安,畢竟昨夜會見南禪毫無結果,失敗而回,癡禪大師更是無緣得見。
南方佛門的態度也非常強硬,不論自己如何解釋,那主持僧人都認為大周將犯下不可原諒、不可饒恕之罪,更要發動下佛門各宗各派和千萬信徒聲討大周。
也許,皇上讓自己會見南禪,隻是借口罷了。
皇上既然決定發布大周限佛令,又哪裏在乎南方佛門的態度,那不是多次一舉嗎?
真正的目的可能是讓他切身體味一番大唐上下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將來統一下的戰爭謀略做出各種可能的預判。
趙匡胤心中駭然,不得不服皇上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皇上更是看透了自己的隻有交代了具體任務,以見佛門南禪為重點,自己才會秘密來一趟金陵,否則肯定是派幾個手下草草了事。
此刻想通此點,趙匡胤心裏豁然開朗,忍不住想要大醉一番,將一夜的擔心苦惱拋卻雲霄。
李從榮也跟隨著隊伍熱熱鬧鬧一番,又趕回青月閣陪著千百川吃過午飯,一邊看著千百川喝酒,一邊聽著他的侃地,倒也忘記之憂。
千百川非要參加今晚的皇宮壽宴,李從榮本不許,可是千百川不知如何一運功力,竟然變了一副模樣,讓李從榮嘖嘖稱奇,心想不愧是盜行下的盜少,居然有如此改頭換麵之功法,不得不服,才答應下來帶他開開眼界。
隨後兩人沐浴更衣過後,李從榮找了一套太監服裝讓千百川扮成太監。
李從榮又帶著千百川,跑去六哥的西院接了吳娘和慶兒,準備帶著她們一起去看殿前歌舞的熱鬧。
三人見麵,恍若隔世,吳娘和慶兒一見麵,就追問他身體情況。
李從榮心有不忍,隻得謊稱毒解,但是蒙麵女沒有抓住,可能還藏於宮中,要吳娘和慶兒多待幾rì。
李從榮又交代吳娘、慶兒待會帶著千百川參加遊宴,畢竟他要坐入皇子之席。
申酉之交,李從榮帶著三人,安步當車地趕往舉辦壽宴的賜殿。
賜殿是皇宮內最宏偉的建築物之一,也是各類大型宴會慶典之場所,雄偉壯觀的賜殿,氣象萬千的坐落在廣場正北處,在滿鋪石磚地麵的廣場中,用大石板在大殿前鋪出一條道作禦路,直抵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