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愛幸少年
騎著馬在苑中又逛了一會兒,左中郎將晁錯來報,道是此處合圍已成,劉恭微微一笑,把《汲塚書》與孔府壁《尚書》之事暗暗記在心頭,一夾馬腹,招呼身後少年行獵去也。
那些散落的竹書要在那土裏埋藏至晉才能見得日,現在隻有地名,比不得曲阜孔壁那般目標明確,再加上曆代沿革,範圍實際要比劉恭所記的河南汲縣大上許多,又有什麼好急的。
待得色漸暗,劉恭命宦者丞張餘將所得獵物拿到長楊宮去,交給太後身邊的太官先做準備,正要打馬回宮,就見壺關侯劉明上前稟報,“陛下,水衡都尉張辟彊請見。”
劉恭聞言蹙眉,微微一頓後,調轉馬頭道:“詔水衡都尉至長楊宮見。”完當先打馬往長楊宮方向而去。
繡衣衛的情報架構已經初步搭起,目前隱蔽在水衡都尉的職能之下,以均輸錢幣散耳目於郡國之間,張辟彊這麼晚來找自己,肯定是因為這方麵的事情了。
從長楊宮偏殿裏麵換上常服出來,水衡都尉張辟彊已經到了,此刻見到劉恭,張辟彊躬身施了一禮,道:“陛下長樂未央”
劉恭擺擺手,幾步走到擺滿簡冊的書案後坐下,開口問道:“何事?”
“淮陽陳縣治下,有數名儒生串聯上書,請為淮陽王母上尊號。”頓了頓,水衡都尉張辟彊道:“算算日子,公車令明日便會將奏疏呈至上林苑。(注1)”
“王母尊號這便是要朕下詔,尊那潘氏為淮陽王太後麼?”劉恭冷哼一聲,道:“若朕不願意呢?他們是怎麼個法?”
“《春秋》有雲:‘母以子貴’。我大漢以孝治下。”水衡都尉張辟彊拱手再拜,話鋒一轉道:“且,故淮陽王強薨,國人甚憐之。”
前元五年秋,先帝孝惠長子、上一任淮陽王劉強薨,適時國中關於劉強“非正常死亡”的流言傳得沸沸揚揚,其重點不外乎是“淮陽王的先帝長子身份之於今上有大妨礙,才被太皇太後貶斥。”
雖然謠言快速被當時的河南守吳公上報,並且抓到了主犯平息下去,但是民間議論已成,大家對那位淮陽哀王還是十分同情的。
故淮陽哀王強與今淮陽王武同母,潘氏有育先帝兩位皇子之功,其前元四年所謀因涉及後宮秘辛無法公開,在民間看來,倒成了無罪加誅的受迫害者。
“果然還是不肯老實啊”劉恭歎了口氣,當時就猜到放歸潘氏肯定還有手尾,讓丞相陳平派人去監視的用意也是因此,現在一句正名就能再鬧出塵封已久的舊事,不論成敗都能使自己與淮陽王劉武生隙,那人端的是好算計。
四年前流言一案雖無證據,劉恭心中卻早就有了定論。
刻意強調淮陽王劉強的正統性,實際上就是弱化其他人的地位,它能為否定劉恭“嫡子”甚至其他“孝惠諸子”的身份預做注腳——因為大家都有問題,所以太皇太後才要迫害先帝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製造輿論、利用輿論是代王劉恒一生都在使用的伎倆,現在潘氏尚處於繡衣衛監控之中,淮陽王劉武又幼弱未壯,國事盡握丞相申屠嘉(注)之手,這件事極有可能還是出自代王劉恒的手筆。
水衡都尉張辟彊當然知道劉恭的是誰,對此推斷也很是讚同,道:臣聞代王禮言事者,不傷其意,群臣無大,至即便從容言,王止輦聽之,其言可者稱善,不可者喜笑而已。代地臣民皆頌王之仁賢,世俗褒揚。”道這裏,張辟彊加重語氣,道:“其中尤以儒生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