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陽初升,又是一過後,一即來。有道是一rì之際在於晨,早早間自有人於晨曦忙碌。世間人之作為自有循環於理,所謂rì出而作而息秋實秋收。務農者知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授學者通文,曉地理,勤能補拙;為官者明為官之道,為民父母,造福百姓……如此,凡人便可生生不息,後輩知勤發奮,朝代傳承持久,方是正道。
神州大地,自古便是孕育神奇之地。從上古便有傳流傳,求仙問道的神仙一流人物並非虛有,各種傳於民間為人民老百姓所津津樂道。某處洪水泛濫,便有仙派仙師出手,救民於水火;某處有妖孽為祟,便有仙人大發神威,斬妖除魔……種種種種,可以,大多傳並非空穴來風,否則又怎會為民間流傳,至今不息?亦有傳言山林中隱有奇人,有鄉間砍柴捕獵者一名,誤入山林仙境,卻因機緣巧合遇得修道奇人,蒙其點化,自此常有奇遇,握有機緣,財富易得,生活足樂。
機緣因果,自是羨慕不得,強求不來。世人各有所遇,若羨他人之機遇,卻常常會與自身機遇失之交臂,便是得不償失。但世間明此理者可數,世人皆眼熱於己身不可得之物,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便由此而生妄念。若是普通人則稱之為yù望執念不可足,是以yù皆無窮盡,人便因此為yù望而活,若是修道之人則稱之為心魔,心魔難消難解,唯有以意誌戰勝之,將心魔磨滅之,但話雖如此,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多少修道者皆毀於心魔一關,多少年修行皆盡付東流水。但修道本就是逆之舉,與地搶氣運,與他人奪資源,本就是九死一生,又如何能一帆風順?
大道作嚴父,元氣為老親。對於修道者而言,修道修道,修的便是那高深不可道的地之道,自然之理。明理者走遍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明道有三千,暫不必區分大道道,需知世間一道難求,修道者即便可以擁有無盡壽元,但依然不可不爭朝夕。有的人窮其一生,碌碌無為,仙路自此難進一步,但也有人機緣一到,便可一步登,那時方是求仙問道的開始。元氣,對於修道者而言,就如同陽光對於生命,五穀對於凡人一般不可或缺,因有元氣,方可修道,元氣之重要可不言而喻。
yù求道,先做凡人,這是數千年來修道界所公認的,畢竟,修道者皆起於凡。修道便是要明道,道雖高深不可捉摸,但道的軌跡卻無處不在。而在世間凡人眼中,修道者則被稱之為其高深妙法,為其高潔孤傲。《文》有載:生仙去。”《釋名·釋長幼而不死曰仙也,遷入山也。”仙人在世人眼中有大神通,可為凡人謀福蔭。《神仙傳人者,或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架龍乘雲,上造階;或化為鳥獸,浮遊青雲;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氣,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間而人不識,或隱其身而莫之見。麵生異骨,體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仙人的神奇不凡和孤僻傳及道書史書,留下一批仙人的傳,中或有虛妄,但亦有可堪查究之真相,是以世間多有求仙問道之人,追逐先賢證仙果,逍遙人世間。
世間人yù修道,需經曆一番刻苦工夫,曆經苦難,唯心懷大毅力者才能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於修道一途稍有所成。仙道縹緲,無人能道破玄機,看透未來,正是因此,修道才需一步一步來,腳踏實地而不可冒進,心謹慎而不可浮躁。仙路崎嶇,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何事,但若能得破一絲機,便可提前趨吉避凶。
修道之人的世界被稱之為修道界,修道界便是修道中人的立足之本。事實上,所謂的修道界並未脫離凡人生存的世界,隻是無數年來的發展變化,修道者與凡人漸漸相互區分開來,修道之人多與修道之人交際,所以所謂修道界,白了就是修道者的交流平台。所謂“仙人”雖多隱居於山川野林,不與俗務,但並不代表修道界便是安定祥和,修道者與爭,與地爭,自然彼此之間的爭鬥更不會少。修煉資源畢竟是有限的,而對於修道者而言,資源便是根本,修道之人雖遠不及凡人眾之十一,但神州大地生靈無數,單單這凡人之十一數目便不可得數,而顯而易見,這有限的資源根本就無法滿足數之不盡的修道者所需,所以修道者爭鬥更是極為殘酷,弱肉強食形容之毫不誇張,相與之下,凡人國度間的戰爭便稱為道,畢竟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修道者一戰,可令所在之地生靈盡歿。如今經年累月的發展,神州大地盤踞著大修道門派,多不勝數,惟有集眾人力量,才能得到盡可能多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