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作用之一,說說近代呂布石友三!(1 / 1)

中國近代軍閥中有是娘者極眾,可吉林長石友三卻以其三次叛馮,附閻倒閻,降蔣反蔣,投張討張、聯共輝業績’,穩坐諸多倒戈軍頭中的頭把交椅,被時人倒戈元帥!

更有甚者,早在一九三二年石友三就與時任rì本華北特務機關長的土肥原賢二暗中勾結,在為所謂的‘華北新政權’而搖旗呐喊了。三五年初石友三出任了冀北保安司令。按三三年長城抗戰失敗後,國民本所簽訂喪權辱國的溏沽協定,冀北為所謂的非軍事區域,也就是半淪陷區!而石友三得任此職又是rì本人全力支持的結果,換言之石友三從那時起就做了半公漢

七七變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恪於西北軍舊rì同僚的苦心勸,受舉國沸騰人人高呼要與rì寇拚死一戰的時勢所動,石友三率部參加了抗戰,所部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九軍,隸屬於二十九路軍建製!這亦是石友三生平為數不多的閃光點中最大的一個!

假若石友三的叛將情結能到此打住,那麼一個大節不虧的定評是跑不了的!事實上,許多在軍閥混戰時期有過於與石友三相同經曆的舊式將領,就是這樣無愧於民族、國家的。其中最典型當數抱著以一死贖二十年內戰之罪過的心願,踏上抗rì前線的川軍諸將領!

隻可惜,應了那句狗改不了吃屎,四零年已升任第三十九集團軍司令官的石友三又準備投向rì本人的懷抱了。可石友三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抗戰全麵展開後,時局人心已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結果是他尚未來得將其計’付諸實施,即被其結義兄弟、老部下、不願做漢新八軍軍長高樹勳設計活埋於河南濮陽城外黃河岸邊,背著千古罵名,了結他年僅四十九歲的一生!

可若光是這些,卻還不足以讓這位曾炮轟少林寺、兵圍南京城的混世魔王,當得起民族罪人的稱號!

石友三最有愧於民族的行徑,卻是發生在三一年夏!

三零年九月十八學良揮大軍入關助蔣,從而一舉鎖定了中原大混戰的戰局。此後,做為獎賞南京方麵委任張學良主持華北全局。中原大戰期間割據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的石友三部隊,本屬反蔣聯軍的重要支柱之一,對蔣軍作戰時也還算積極,戰後按理本該在解散之列的。可石友三卻以其的‘識事務、明進退’,而頗得爽、少心機的張少帥的歡心,逃過這場大難!

次年友三部被少帥報請南京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全軍被擴編至六萬餘人,該部指揮部旋即進駐京畿重鎮邢台!其時津有民謠稱平津兩地為‘張家下,半個石。’。由此可知,張學良對石這個東北老鄉倚重之深、期許之切。可野心勃勃的石友三卻乃貪心不足,妄想趁張學良病重無心理事之機圖謀整個華北。

三一年七月十八受了廣州汪記改組派任的石友三發動了兵變,將部下各師旅升格為九個軍,兵鋒直指北平!

石軍起兵後立即遭到東北軍的南北夾擊,短短旬rì間便被打得潰不成軍,石友三僅以身免,逃至山東德州托庇於舊友韓複渠麾下。

就事論事,石友三這一自不量力之舉,充其量是一場鬧劇罷了。但這次兵變其對中國國運的影響之惡劣,卻超過了其本身!為了應付這次兵變,張學良被迫從造近華北的遼寧境內抽調了大批部隊入關參戰,此舉直接極大的削弱東北三省的整體守備兵力和造成了東北政治中心沈陽的半真空化。這種情形落在時刻覬覦著東北沃土的rì本關東軍眼中,無異於賜良機。當然,把永遠著後人的九一八,把長達十四年死者上千萬的大國難……,統統推到石友三一個人身上,未免失之偏頗了。畢竟國家積弱久矣,畢竟rì人窺我華夏神器久矣!可最起碼,稱石友三所一手策劃、組織的邢台兵變是國難的導火索是恰如其分的,單從這一點上石友三就已是萬死莫贖了!

關於邢台兵變史學界另有一種法,即該次兵變是石友三在rì本關東軍特務機關的挑唆、策動下發起的,而關東軍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調虎離山!

這一法成立與否的關鍵在九一八事變的第三就公開當了漢張學成身上。至於張學成在石部的活動,是否真是受關東軍特務機關所指使人在邢台兵變中涉入又有多深,那就尚有待於證實挖掘了!相信曆史的真相終有一rì會大白於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