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烏衣堂的覆滅(1 / 3)

楔子

承元七年春,靖安王沈別聲率軍剿清禦郡烏衣堂。四月,圍烏衣眾匪於總堂。五月十七,烏衣堂覆滅,敵首皆被擒,凱而歸。朝廷昭告天下,三名敵首戰中就地正法,餘者十三人皆於六月初斬首示眾,匪首沈別緒因乃靖安王之弟,顧手足情,賜全屍。

至此承元年間為害江北的烏衣堂之患始清,眾民皆歡,天下太平。京中正有歌謠傳唱:烏衣何所滅?神威靖安王。安平何所賜?清廉沈別聲。

說書人一撫尺拍在桌上,把我從昏昏欲睡中驚醒,台上人留一把長須,吐沫橫飛,果然是正講到精彩處——“那靖安王沈別聲是何等樣人物,烏衣眾匪雖死戰不棄,靖安王依舊在萬劍之中斬獲三名匪首。堂主沈別緒一見之下大為心急,使出的劍招再無章法,最終靖安王一記‘落日貫虹’‘刷刷刷’好一通刀光劍影,終於刺中沈別緒右肩琵琶骨,沈別緒再無抵抗之力,就此被擒。而那叱吒江湖若許年的殺手頭子沈別緒,就擒後不放狠話不拚命,竟隻有施施然一句話:‘嘿,你就是為了她!’”

說書先生語氣倒學的學的惟妙惟肖,眾看官唏噓的唏噓擺頭的擺頭,心道這個“她”果真不同尋常。我堪堪伸個懶腰把桌上盤子裏剩的花生米刮了幹淨,拍拍手凝神聽他講來後文。“說來也怪,那靖安王班師回朝,聖上大喜,朝堂之上問及賞賜,靖安王隻說道:‘無須賞賜,隻為宿仇。’說罷辭官下朝歸家,從此再無心朝政。這正是:鐵騎踏遍歸田園,一將功成天下安。”

這番話我因在禹城別的茶樓聽各種書先生說了太多遍數,一時不妨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卻不想眾人還沉浸在對靖安王一生種種事跡的臆想之中,整座茶樓格外安靜,我這個哈欠便格外顯耳,霎時間大大小小的眼睛一起對著我看了又看。說書先生一張胖臉漲得通紅,問道:“這位姑娘是覺得在下說的十分不妥?”

我心道這哈欠傷到了別人的自尊可不妙,連忙仰頭打了個哈哈:“沒有。沒有。說的可不是又妥帖又精彩。”然這哈哈才打了一半,前三排那張桌子上一聲變了調的男聲忽然對著我響起:“秦花月!”

我一張嘴張著正大半日合不攏,待好容易合上了,看那男子一身白袍,細長眉眼,倒十分俊俏。又細細打量了一番覺得,呃,不止俊俏,這便叫清秀得過了頭,須知我向來欣賞有血性些的男兒,於他這番模樣我看起來未免有些不順眼。我一壁心道“秦花月”這名字忒俗了,一壁扔了幾枚銅板在桌上,眼見著男子起身往我這方向來,趕忙拿著包裹扭頭出了門。

男子跟著我一路,我暗暗展開輕功同他比起速度,還是終於被他一把扯住我的袖子,喊了一聲:“秦花月!”

姑娘我長到二十一歲上第一次碰到這樣討人嫌的男子,是以非常嫌棄地把他的手拍掉,又撣了撣衣袖以示我對他剛才在茶樓磕了瓜子的手的幹淨程度不敢恭維,然後將手攏在袖裏低眉道:“這樣俗氣的名字我委實不曾聽說,公子認錯人了。”

那男子急道:“秦花月,當初你不告而別,你生父繼母對你不好,你怨恨他們也便罷了。可你如今怎麼能不認我謝岑君!”

我繼而攏了攏手,仍舊低眉道:“姑娘我姓秦名五,謝公子確乎是認錯人了。”說罷我抬眼看看他,“我看謝公子印堂發白臉皮蒼白連一雙眼珠都實是白色居多,近來還是不要亂管閑事隨意走動為妙。”

謝岑君一時張口結舌,半晌才道:“花月,你變化竟忒大。”

我聽聞這話轉身便走,“‘秦五’二字我用了幾年,覺得忒好。你嘴裏絮絮叫的秦花月,早死了。”

烏衣堂裏排前十的殺手姓名都簡單,憑著名字,地位也將將排出。其中常三廖九,是我在烏衣堂私交較多的二人。小九走的早,在烏衣堂覆滅之前,她被派去行刺靖安王沈別聲,然不知竟為著什麼緣故,沈別聲倒將她勸得從了良,和她當時的好友現在想來已是夫君的鍾離光一齊私奔了。為此堂主沈別緒氣的把烏衣堂上上下下罵了個遍,連排名前三的於一吳二常三也未能幸免。

那日我回總堂回報去秦城分堂清查賬本的事宜,正逢著常三從沈別緒屋裏出來,一張臉黑的不比尋常。

常三素日總壓在我頭上,難得見他吃癟,因此我故意把他拽到一邊兒問道:“和堂主說話倒愉快?”

常三橫我一眼一副不想說的模樣,憋了一陣,實是快要內傷了才如同倒豆子一般倒了出來:“秦五你說沈別聲竟是個什麼人,讓堂主魂牽夢縈到這樣地步,廖九一走,不知先前是定了怎樣的計劃,盡數泡湯。泡湯也沒什麼,看朝廷的動向,烏衣堂怕是要遭劫了。其實,遭劫倒也罷了,隻是聽說是沈別聲主動要求帶大內高手前來,這便有些……有些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