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家在粵西一個叫坪西的海濱鎮,依山傍水,景色不錯,隻是前些年因為交通不便,經濟形式單一,地方經濟一直發展的不太好。自從去年市區修了個高鐵站,遊客漸漸也多起來了。但因為離高鐵站還有三十公裏的路,遠不遠,近也不近,酒店、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僅限於適應漁港碼頭客商的基本需要,離大規模遊客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比起周邊其他類似的景點,這裏簡直算是個世外桃源。
鎮上沒什麼工業,居民主要從事的都是和漁業有關的行當。鎮的多數地方都安靜悠閑,一到了漁港卻發現熱鬧非凡,漁船往來穿梭,貨車絡繹不絕,因為海產的品質好,周邊地區的酒店餐館海鮮市場,都喜歡來這裏進貨。這裏很多人依然以打漁為生,皮膚黝黑,瘦瘦,是這個鎮上居民的顯著特色。我喜歡鎮的安靜悠閑,也喜歡漁港的喧鬧活潑。我家在珠三角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的時候,供我玩樂的場所就漸漸被越來越多的工廠侵蝕了。姨媽家是我童年最開心的去處,那裏有清澈的海水,有各種內陸看不到的漂亮的海魚,有淳樸的漁民,還有帶著我玩到大的表哥。
雖然鎮的經濟有些落後,但姨媽家是曾經發達過的。外公外婆曾經經營著一個當地唯一一個罐頭廠,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外公外婆夫妻倆把握住了時機,憑著和當地漁民的良好關係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把罐頭廠從一個私人作坊變成了省內數一數二的大廠,把物資匱乏年代曾經被視作“高級貨”的罐頭,送進了尋常百姓家。有外公外婆掌舵,有我兩個舅舅四處跑市場,有我姨媽坐鎮負責罐頭生產質量和原料采購,罐頭廠經營搞得風生水起,加上外公外婆一家待人仁厚,成為遠近聞名的好東家。而我的媽媽和姨媽,是鎮上長得最美的兩個姐妹。因為我媽早早就出外讀書,畢業後也分配在了外地,所以準確地,我的姨媽,是這個鎮上長得最美的姑娘。一到姨媽長大成人,親的人自然是絡繹不絕踏破門檻,但姨媽卻是一個也看不上。最後,按大舅媽的法,是“便宜了外人”,嫁給了一個誰也不清楚底細的外來人。這門婚事,據當時在鎮上頗為轟動。
時候並不太懂大舅媽的“便宜了外人”的含義,但對於姨丈,我卻總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甚至於有幾分懼怕。姨丈對我其實還是挺熱情的,會對我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還經常給我買好吃的,甚至當著我姨媽的麵,在分糖的時候公然偏向我,要表哥多讓著我,把大份的給我。
時候每年的暑假,基本上都是在姨媽家度過。鎮除了漁港和大海,並沒有太多其他好玩的地方,罐頭廠便成了我們的樂園。罐頭廠在鎮東邊一個稍有些偏僻的角落,就在海邊,廠房連著一個型碼頭,漁民可以直接把船開到碼頭,把魚賣給罐頭廠。廠房後麵有個挺大的魚塘,大概有四五十畝。魚塘有閘口連著大海,每半個月漲大潮的時候會開閘換水,也讓外麵的魚蝦蟹跑進來自然繁衍;魚塘的中間露出個四五平米的“島”,上麵長滿雜草,還有一棵爬滿藤蔓的枯木,讓這裏成為鳥類的堂。這個魚塘據是太公開辟了留下來的,包括後來給罐頭廠當宿舍的院子,也是那時就建了的。聽當年因為太婆特別喜歡吃新鮮的海魚,有這個塘在,不管台風持續多久,太公都能給太婆搞到生猛的海鮮。而太公一家,曾是這個鎮上最大的地主,聽姨媽,過去這整個鎮上的所有田地,可都是我們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