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光’這家企業確實很特別。隻要它介入的行業,其發展速度都會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加快。”
“這個重型機的情報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我們去年就收集到它的風洞模型照片,隻是沒想到其原型機出現的如此之快。”
“發動機是最大難題。但馬達西奇兩年前就跟‘聖光’合作,雙方的合資工廠早就建好了。我們試圖阻止但一直沒成功。猜測這個機型跟十號工程用了相同的航發。”
新聞上的戰機並不是憑空出現。從各種邏輯推理上來講,它有出現的現實基礎。製造它的所有條件都完備的,就看有沒有需求。
而很顯然,國內空軍很需要一款重型戰機。但‘藍軍’的出現讓空軍對蘇-7倍感失望,誰也不願意花大價錢買一款裝備就落後的破爛啊。
“如此看來,這款放大的雙發十號工程應該比蘇-7更強。”
“參考前不久發生在海峽的衝突,其性能隻怕接近F-14D。”
接近美帝海軍正在換裝的F-14D?這個評估實在超出了情報武官的承受能力。不過在必要時刻高估或低估對手實力,這在IA來也是傳統藝能。
現在新型戰機剛剛出現,高估幾分並不為過。不定IA還要向國會發出警告,自家的地區航空優勢正遭到嚴重挑戰,美軍會感謝他們的。
想要情報判讀人員像外頭的青年一樣激動興奮的大喊大叫,又或者悲觀喪氣?不,不可能的。他們冷靜的很。
情報判讀工作單調乏味,完成一項又一項,寫的報告一本又一本。這也就是個份工作,還是特別容易令人精疲力盡的工作。
寫完例行的簡報,後續工作交給蘭利總部的高階人員。幾名使館的情報武官也是倍感倦怠,走出黑屋子,相約喝杯咖啡。
一人舉著杯子,低語道:“不管從什麼角度判斷,他們又進步了一分。還是很重要的一步。”
‘他們’是誰,無需多言。
“進步的速度還很快。”另一人也同樣舉杯,“大概追上了我們三十年前的水平。”
“可他們街頭連汽車都沒幾輛。”
“人均收入低的可憐。”
“吃個漢堡還排隊。”
“還總想移民到自由世界。”
哈哈哈情報武官們純屬疲憊了放鬆放鬆,點笑話找找樂子。對他們而言,類似情況見多了。
當年的蘇聯可更凶呢,也沒泛起什麼浪花。
“就算能研發三代機?產量有能到多少?發動機還沒徹底解決呢。”
“他們的經濟落後的很,物價在拚命上漲,隨時可能崩潰。”
“等他們超過英國再吧。”
“法國等著他們超越呢。”
“還有德國和日本。”
對一個沒有任何海外基地,沒有一艘航母,隻能本土防禦的國家,控製第一島鏈的美國有著然的主動權。
幾個情報武官集體放下杯子,同聲大笑道:“馬上就是四代機的空了,還在造三代機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