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尋找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
在今天,家庭教育話題已成為全民關注的一個熱點,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也表明,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麵臨著新的挑戰——他們生活在一個情感更脆弱、問題更複雜的時代。
可以這麼說,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未來都會有種種期待,但同時,這些期待又常常在歲月的流轉中轉化為各種擔憂與焦慮。哪個父母不指望用更好的方法教育好孩子呢?但往往事與願違,現實中,我們看到了無數個因為教育方法錯誤而導致的家庭悲劇。
當人們遇到問題時總會想方設法去解決,這是每個人的基本反應模式。我們看到,有關家庭教育的圖書鋪天蓋地,大家都在談教子方法,盡管這迎合了父母們的內心需求,但其實,這些所謂的育兒方法大都是個體性的,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有的家庭拿去用時,可以立馬見效,也有的家庭拿來用時,效果不彰,甚至適得其反。
家庭教育有一對基本矛盾,就是父母之“教”與孩子之“發育成長”無法同頻而導致的衝突。具體來講,一方麵,每個孩子都需要在父母的嗬護照料中長大成人;另一方麵,人的成長本質上都是自我成長,這是當今許多心理學家研究得出的結論。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從根子上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方案,所以我更多地會去反思孩子為什麼會這麼“發育成長”?父母為什麼會這麼“教”?
經過多年的研究,我現在可以斷言:一切家庭教育問題的根源都來自童年,要從根子上解決家庭教育問題,就要去認識、理解緩慢又漫長的童年,包括父母的童年與孩子的童年。因為,父母童年時期的一些經驗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複演,而孩子童年時期的一些因素可能直接影響他的一生。
在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方麵,父母童年時期獲得的哪些核心供應,能讓他具有一種建設性的學習能力和人際能力?哪些核心供應的缺失,致使他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產生一種破壞性?孩子在童年時期,哪些核心供應可能直接影響他的一生?——我在這裏所說的“核心供應”,指的就是每個人童年時期不可或缺的“奶”“蜜”“鹽”。從這個角度來講,家庭教育的基本矛盾,其實也是“奶”“蜜”“鹽”的供需雙方無法同頻所導致的矛盾。
奶、蜜、鹽,人類生活中極為常見和必不可少的三種物質,在家庭教育層麵,它們意味著什麼?它們會怎樣影響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成長?這是本書將要討論的話題。
用生命之初的“奶”,為孩子一生塗上溫暖底色
我談到的“奶”,最淺顯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母親的奶水。它更深刻的意味,指的是以母親為核心的充滿溫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以充分的愛和滿足感為導向,所有孩子都不可缺少。來自母親的愛與照料也是所有其他人不能替代的。隻有在母親的懷抱中,一個孩子才能夠成長得更健康,更活潑生動,更舒展明亮。
英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認為,從完全依賴到相對依賴,再到趨向獨立,是每個孩子個體成長的必經過程。完全依賴階段強調母親對孩子的“抱持”,即時時刻刻懷抱孩子,全方位滿足孩子的要求。母親要做到始終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就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不是說孩子需要她時才在,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孩子的身邊。這會使得孩子產生一種生命的“全能感”——覺得自己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自由地釋放自己本能的需求。
所以,母親要給予孩子甜蜜的注視,對孩子的表情、動作、聲音做出及時的反應,讓孩子從小就能產生更多的自我肯定。這樣,母親就創造了一種對孩子成長有促進作用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孩子慢慢趨於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