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井(1 / 2)

我出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自打我出生起,就衣食無憂。小時候我覺得我家的房子比周圍的都要高大,後來慢慢長大了才知道,我家這覃宅,整個昆明也找不出第二家來,因為它不僅院深樓高,而且還有各種各樣名貴的石料雕刻而成的石雕石畫。聽爺爺說,我家祖上幾代人都和石頭打交道,是這石頭成就了我們覃家,所以到我這,為了讓後人銘記和傳承石頭文化,給我取名覃磊。也不知是名字的原因還是本身就命裏有遺傳,我從記事起,就和石頭特別有緣,也特別喜歡研究各種各樣的石頭。

我家的院子是老昆明典型的三合院,院裏鋪著古舊的青石板,有兩棟房子,正麵對門的那一棟,兩層,是客廳、飯廳、花房。而進門右手邊的那一棟,總共三層,就是一間一間的書房和臥室。正麵的房子後麵,有一個小山坡,建有廚房和一個專門用來雕石的棚子。

院子的最左邊,沒有什麼建築物,而是一堵高大的石壁。我們家這宅子,原就在這圓通山上,這石壁本來就是山體的一部分,現在倒變成了我家的天然圍牆了。年歲太長,這石壁常年裸露在外麵,風吹日曬,上麵早已不會在長什麼植物了,偶爾石縫中會冒出一兩株野花野草,其餘的就是青黑色。爺爺在石壁上鑿開一個口子,裝了一盞燈在上麵,晚上開著,當作院子裏的路燈。石壁的下半部分就完全不一樣了,各種矮牽牛、山烏龜、爬山虎、藤蘿茂茂盛盛的生長著,把石壁下麵遮得嚴嚴實實,我有時候覺得,生命就是如此奇妙,上麵是光禿禿的石頭,下麵卻是鬱鬱蔥蔥的植物,這樣的對比讓人不經意間就感慨萬千。

我家整個院子裏,隻有一個地方不能靠近,那就是是石壁下麵角落裏的一口古井。這口古井樣式古樸,雕工細膩考究。這麼些歲月,上麵雕刻的神龍祥雲圖紋依舊清晰可見,一看就不是尋常匠人能夠雕刻出來的。井口的一小部分已經嵌入石壁中了,井上用木頭搭了個篷子,一盤粗長的麻繩繞在打水車上,晃晃悠悠,也不知在那掛了多少年頭了。井邊沿的石頭已經被磨得十分光滑了,上麵還有一個淺淺的印記,那就是長年累月繩子磨出來的,井上用實木架子做了一個簡易轉盤,用來打水。整體看上去古色古香很有味道,隻是常年用鐵柵欄圍著,雖然留有一道小鐵門,卻也被粗大的鏈子拴住,再用巨大的大鎖鎖上。那些鏈子鏽跡斑駁,圍著鐵欄杆繞了好幾圈,最終筆直的垂進井裏。家裏人似乎對這口井也有所忌諱,從來不說談論,也從來不靠近,就像它根本不存在一樣。

每當我好奇心泛濫問到這口井的事情時,大人們都支支吾吾,隻說這口井是我祖爺爺親自打的,可現在為何要重重鎖困,都不再言語,要是再追問下去,就是一通罵,然後再三的警告我,無論如何,千萬不要靠近那口井。

可我每次路過,都經不住好奇,朝著那井多看幾眼。久而久之,發現靠石壁的一個小角落,竟然有一處小洞,我估摸著夠我爬進去,於是在一個濃蔭蔽日的下午,趁著家裏人都去上班,我便悄悄從那個因年久失修而形成的小洞裏鑽進了鐵柵欄,無比興奮地朝著井中看了一眼,原以為是一口枯井,不料井裏卻是水波清澈,隻是不知為什麼一股刺骨的寒意從井裏冒出來,竄遍了我全身,我耳根一涼,覺得像是有人在我後麵吹氣一樣,連忙轉頭,可後麵卻什麼也沒有。院子裏靜悄悄的,濃密的樹蔭把光線都擋在外麵,這角落變得更加晦暗不明。

我有點害怕了,不敢再停留。剛要從那個小洞鑽出來離開,忽然垂到井裏的鏈子抖動了一下,發出“哐啷”的一聲巨響,我嚇了一跳,停下腳步去看是怎麼回事,還是什麼也沒有。我拍了拍頭深吸一口氣,可能是我產生幻覺了,不管那麼多,先離開這。

“哐啷……哐啷”又是兩聲,這次我保證不是幻覺,也沒有聽錯,就是那大鐵鏈子敲擊井裏石壁發出的聲音,我看看周圍,沒有一絲風,轉念一想,就算狂風,怕也吹不動這麼粗的鐵鏈。那它為什麼會無緣無故發出聲響?

那個時候年紀還小,好奇害死貓。於是走到一半的我又返回去,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井裏拉扯這鐵鏈。我小心翼翼地走到井邊,裏麵仍舊水波蕩漾,隻是此刻光線太暗,水都變成黑色了,根本看不清楚。我的手一碰到鐵鏈上,就感覺有明顯的震動,隨即鐵鏈開始猛然地晃動。我連連後退幾步,鐵鏈像活了一搬,上下左右的抖動起來,井裏的聲音越來越大,就像是有什麼東西拉住這根鐵鏈爬上來一樣。

也不知怎麼了,我站在井邊愣起了神,那聲音頻率越來越快,井裏的水慢慢翻滾起來,咕嘟咕嘟像煮開了一樣。“覃磊!你站在那幹嘛?”一聲嗬斥讓我回過神來,爸爸媽媽站在院子門口,媽媽手裏剛買的半袋橘子掉落了一地,正驚恐地看朝我這邊,我低頭一看:“哎呀媽呀,我什麼時候竟然站在井口上了,再往前一步,可就掉進這不知多深的井裏了。”想到這冷汗直冒,連忙從井上下來,爸爸看我回過神來,舒了一口氣,大步走過來,兩手握住那個小洞兩旁的鋼筋條,竟生生的往兩邊撐開,然後自己鑽了進來,一把把我拉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