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僮複生(1 / 2)

廬州郊外。

自崇禎十三年河南大旱,李自成乘勢而起,席卷河南之後,緊鄰的南直隸鳳

陽府、廬州府於次年也發生了大旱,緊接著又發生了罕見的蝗災,曹操、八大王、革左五營又肆掠鳳陽、廬州一帶,流賊、兵災,加上災,廬州附近大片的農田、農舍都荒廢了,放眼望去,餓殍遍野,滿目瘡痍,每都要從城裏、靠近城門的窩棚裏拉出上百具屍體到郊外掩埋。

這日清晨,與往常一樣,張老實趕著一輛牛車拉著十幾具屍體到郊外某處掩埋。

此處是廬州郊外約十幾裏地的一座山,山周圍的田地如今已經堆滿了墳頭,一眼望去觸目驚心,張老實以前就是這山附近的農戶,流賊來到之後便跑到了城裏。

廬州此時被朝廷稱為“鐵廬州”,張老實以為以為躲進了城裏便萬事大吉,不過張獻忠卻安排人馬冒充南直隸的主考學使和趕考諸生混入城中,輕取了朝廷官員吹噓“固若金湯”的“鐵廬州”。

張獻忠打下廬州搜刮一番後並沒有常駐,第三便退出了城池,很快便與駐守鳳泗一帶牟文綬、黃得功、劉良佐部接戰了,不敵後便退回湖廣,在黃梅受挫後又退回英霍山區,結果在群山中的潛山受到黃得功、劉良佐的襲擊大敗。

在張獻忠打下廬州後,張老實並沒有跟著他們走,而是選擇留在廬州,官軍收複廬州後,他便討了一個運屍、埋屍的活計,每日正午有一碗稠粥、一塊餅子,勉強度日。

大旱、蝗災過後的山體光禿禿的,殘存的的樹木也被廬州的軍民砍伐一空,隻剩下枯草和些許灌木在冷風中搖曳。

張老實在山下找了一處地方,拿著鋤頭正準備開挖,不遠處的一物卻引起了他的主意。

他拎著鋤頭走過去一看,隻見此處的土地已被扒開,露出了裏麵的新土。南直隸這地界兒,雖然幹旱,不過卻比河南好上許多,外麵的泥土在大旱過後自然是灰黃色的,而在地下隻要多挖幾尺,略帶濕潤的、顏色更深一些的土壤就會冒出來。

“造孽啊”

張老實一看這情形便明白了事情的緣由。

這處土坑應該在不久前剛埋過一人,不過由於土坑挖得太淺——不到兩尺,坑裏的屍體不是被野狗拖走了,便是被流民挖走了。

野狗將屍體刨出來自然是為了食用,流民則是兼而有之,如果是新埋不久的屍體,他們刨出來既能食用,屍體上有衣服的話還能扒下來蔽體。

這附近沒有殘肢、破布,肯定是被流民挖走了!

一想到附近還有流民,張老實不禁打了個寒顫。

冬初的廬州北風初起,卷著塵土和枯草到處打轉,眼界之內,沒有任何人和動物出沒的跡象,除了荒涼還是荒涼。

張老實今年三十多歲,他能活到現在還多虧了名字中的“老實”二字,流賊打過來時,城裏的“奸猾”之徒被殺戮一空,他這樣老實巴交的人反而安然無恙。

官軍收複廬州後,他這樣的老實人再一次逃過了官軍的盤詰,一方麵是因為收複廬州的是黃得功,另外也是因為他的老實,再加上城裏也沒剩下多少人,他便幹起了這個差事。

按照廬州官府的規定,為了避免瘟疫的發生,掩埋人口時至少需要三尺以上,像張老實這樣的人自然不折不扣地執行,其他的人就不一定了,這也是張老實剛才感歎的原因。

對於像張老實這樣的農夫來,一個三尺多深的土坑實在不在話下,不到半功夫,一個大坑挖成了,由於屍體多,他還挖了四尺深。

他將所有的屍體扔進大坑埋好,將土培實後,如果此時將牛車趕回去,正好趕上發放飯食的時候。

忙乎了一陣子後,張老實渾身是汗,幹脆坐在墳邊休息一下。

他從懷裏掏出一塊餅子,這還是他前日積攢下來了的,每日完事後他都要啃兩口,否則返程時坐在牛車上心慌。

“撲撲”,他一口還沒有咬下去,附近突然傳來一陣響動,張老實嚇了一跳,趕緊站起來四處張望,並沒有見到什麼,再仔細聽了一下,響動是山後傳出來的,窸窸窣窣的,好像扒土的聲音。

張老實尋思半晌,最後一咬牙,拎著鋤頭便向山後走去。

山不大,在田地中間就像一個大墳包似的,張老實戰戰兢兢地摸到山後麵,果不其然,隻見一條瘦的不成形狀的野狗正在拚命扒拉一座新墳,新墳的頂部已經全部扒掉了,那廝正在往下扒拉。

“造孽啊!”,張老實心中大怒,拎著鋤頭便衝了過去。

那條野狗見有人來了,趕緊跑開了,不過並沒有跑遠,而是在約莫十多丈的地方趴了下來。

張老實撿起一塊石頭向那野狗扔去,興許是他從就幹過此事,石塊正中野狗,“嗷嗷…”,野狗一聲慘叫之後便爬起來跑開了,瞬間便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