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文廣徒兒,時辰已到,還不快快醒來!”
慶觀中,一個仙風道骨色道人,對著牆壁上笑吟吟的喊道。
奇跡出現,牆壁上栩栩如生的一朵紅蓮,居然化成實體,緩緩張開花瓣,一個少年抱胸側臥在紅蓮之中,伸了一個懶腰,緩緩睜開眼。
少年跳下蓮台,跪在了道人身前,輕輕道:“徒兒拜見恩師。”
道人滿意的點點頭,這個道人道號神和子,是個劍仙,而剛醒來的少年名叫楊文廣,是大宋將門之後。
神和子道:“徒兒,你在心蓮之中睡了一年,夢中卻經曆了滄海桑田,正是今後一千年的定數,但願種種泡影,能破開你方寸中的千千結。”
楊文廣再行叩拜,喜不自勝道:“徒兒已經頓悟,原來千年之後,再無宋遼金之分,同拜一個祖先……”
神和子立刻伸手製止了楊文廣:“心蓮所夢,皆是機,切不可泄露,好了徒兒,你既心無執念,道心自生,我教你幾套基礎的鍛體煉氣之法,兩年後仁君現世,你且下山輔佐,入世修行,功德圓滿,歸來與為師共修大道。”
楊文廣唱了一個諾,神和子隨即拿出兩本秘笈,一本名曰《不動神通》,另一本叫做《無為心經》。
神和子傳了秘笈之後解釋道:”不動神通煉體,無為心經納氣,這兩本秘笈雖是基礎,但練好後足以保你俗世橫行,不動,不為所動,無為,無所不為。”
此時正是宋朝時代,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的江山是通過陳橋兵變,從後周柴家禪位得來的。
趙匡胤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趙德昭,年輕有為,文韜武略,可惜妒英才,年紀輕輕就掛了。
二兒子趙德芳,可能是投錯了胎,雖然機智伶俐,心中根本不向往千秋大業,更喜歡飲馬江湖。
因而,趙匡胤快要駕崩的時候,趙德芳深怕黃袍加身,居然溜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兒子不想當皇帝,趙匡胤隻有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
趙光義登基之時,趙德芳悠悠的回來了,帶領群臣三跪九叩,山呼萬歲。
趙光義覺得對這個侄子虧欠,用烏金打造了一把金鐧,送給了趙德芳,上麵還有他禦筆親書八字:“上打昏君,下誅奸臣。”
這權利可不,上可杖國君,下可斃百官,可惜,趙德芳一次都沒行使過權利,也就當個趁手兵器,住在南清宮做個逍遙王,常與江湖人士把酒言歡。
時光匆匆,日月如梭,皇帝也逃不過生老病死,宋太宗也架不住無常勾魂,臨死之時,要把皇位還給自己的侄子,剛要床前傳詔,趙德芳一看不妙,借尿遁再次溜了。
沒辦法,趙光義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真宗趙恒。
趙恒很不情願的接了這個職位,他從跟著伯父和老爹,深知皇帝不好當,是個高危職業,當年伯父趙匡胤,定中原,平北漢,收後唐,和吳越,真的是嘔心瀝血,累死累活。
趙恒登基的那,趙德芳扛著金鐧再次出現了。
趙恒在龍椅上咬牙切齒的道:“來啦,老弟?”
趙德芳嬉皮笑臉山呼萬歲,趙恒親手扶起,貼著他耳朵低聲道:“這事兒沒完!”
趙德芳根本沒往心裏去,繼續做自己的逍遙王,趙恒加封他為八賢王,八不是排行,而是數量,代表他一個頂八個王。
趙恒可不想放過他,整去南清宮讓他出來擔個重職,趙德芳索性再次閃人,遁入江湖人也不見了。
趙恒日夜操勞,發奮圖強,終於累死在皇位上,連個子嗣也沒有。
留下一份遺詔,讓趙禎繼承大統。
這份遺詔一出,趙德芳乖乖回家了。
趙禎是誰?那是趙德芳的親兒子。
宋真宗葬禮上,趙德芳哭的稀裏嘩啦的,心裏卻把自己的這個堂哥罵了幾十遍。
“我滴個堂哥喲,不虧叫趙恒,你居然真的跟我玩橫的,我好容易才逃出帝王身,你居然玩釜底抽薪。”
公元10年,十九歲的趙禎登基,史稱宋仁宗。
趙德芳扛著金鐧,愁眉苦臉的站在龍椅後,這次他再也不能置身事外地任逍遙了。
京都汴梁城,大街上,一個背劍少年走在街上,看著四周的建築,眼裏滿是回憶,正是剛剛從慶觀出來的楊文廣。
他師父神和子告訴他,仁君現世,該他出關輔佐,了卻今生因果,將來好修行。
這汴梁城楊文廣可不陌生,從在這裏長大,他的家就在皇宮附近的波府。
三年前,神和子在汴梁城遇見了楊文廣,觀他身體靈動,道心彙聚,更難得福報德厚,是修道的好苗子,就悄悄把他帶回了慶觀,這一去,就是三年。
汴梁城沒有大的改變,要改變的,也就是楊文廣自己,他從一個十五歲的男孩,變成了快要十八歲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