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一種“常態”(1 / 1)

為何我們的心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時候,什麼是快樂?滿足快樂的方式為什麼與長大後不同了?

現在引入一個虛構的人物來作為參考。

1歲那年,上初一了。他看到電視上播放的綜藝節目裏的演員如何鬧騰和風光,於是他夢想這成為一名演員,還把北電當為目標。在有著這個目標的幾個月裏,他早起,努力學習,奮鬥幾個月過去後,他對演員的感覺變淡了,他對這個夢想變味了。電視裏的綜藝節目他不感興趣了。不是因為是一個半途而廢,沒有信念的人。而是因為這個當演員的想法沒了,憑空消失了。不是時間把它衝淡了,而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保持著這個問題往下。

又幾個月過去了,看到電視上的歌手選秀節目。他覺得當一名歌手然後出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他抱著這個念想,時不時練唱歌。他並沒有打雞血的努力,而是有點半吊子的學著唱歌,但這個“半吊子”不是貶義詞。

轉眼到了初三,當歌手這個念想沒有消失,在腦中還留著這麼一個位置。順過了初三,上了高一。兩年了,當歌手的想到變得有那麼一點強烈了,然後還是半吊子的唱歌。而這時候敢在人群麵前唱歌了。

高二,對歌手這個想法越來越清晰了,而且還經常幻想著未來。轉眼到了高三,他突然對歌手失去了興趣。以前練得吉他有幾分樣了卻不想碰了,當歌手的想法“又”憑空消失了。不是外物改變了他的想法,而是自身突然產生的變化,無法改變他的想法。。

一個的想法被“左右”,心境所產生的微妙變化。這就像你時候玩彈珠的快樂和現在打遊戲的快樂的一種微妙差別,難以言喻。

你是順應這種現狀呢,還是用一個想法占據自己的身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