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暴力美學”,也就是指以暴力的方式來表現美學,也算得上是一種藝術形式,隻不過更偏向於“藝術”一些罷了。
其效果主要體現於感官之上,觀賞者往往會過於驚歎其藝術表現的形式,從而忘卻了因其內容而感到的不適,可以是一種精神上的“麻痹”。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漫飛舞的白鴿和手持雙槍的英雄了。
象征著和平的白鴿與血腥暴力的爭鬥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效果,便能夠吸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和美術色彩搭配之中,利用相對色譬如紅和藍(簡單舉例,便於普通讀者理解),便能夠起到博人眼球的作用是差不多的。
這個詞起源於美國,起初因為其一味著重刻畫表現“暴力”的“唯美”形式感,忽視或弱化了一些基於人性道德和社會功能的緣故,一直飽受著爭議。(考慮到對社會,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影響)
直到0世紀八十年代,某中國電影導演將這種藝術形式融入進“英雄係列”的電影之中,“暴力美學”才得以“洗白”,隨後,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了解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並且逐漸根據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發展出了多元化的暴力美學風格……
我個人的理解嘛,用通俗點的話來講,就是“以暴製暴”,當然,這肯定是不正確的,不過在此就這麼定義吧,我不再作過多的解釋,畢竟跟讀者扯了半的“廢話”,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太囉嗦了,哈哈哈……
老實第一次寫末世類的文,嘖,也不知道該怎麼寫(表達),就我個人的理解吧,就是要寫得賊血腥,賊暴力的那種,畢竟要呈現出“史詩級大片”的感覺嘛,不能寫得太過“家子氣”。
但單純地凸顯血腥與暴力又過於單調枯燥,畢竟你們是來閱讀嘛,還得講求一個“美”字,所以得把“唯美”的畫麵感描述出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要跟你們扯那麼多“廢話”的原因。
咳咳,好了,廢話不再多了,我們立刻開始看片。
盧卡斯,青年才俊,在國最大的科研機構從事病毒感染學類的科學研發工作。
這早上,他一如既往地前往科研所上班,卻在後門口遇到了幾名自稱是“世界聯盟”的特級探員的阻攔。
正當他為此感到困惑時,一隻身體腐爛的喪屍突然衝了出來,咬死了那幾個軍人,盧卡斯不得已躲進科研所裏,封鎖住了門,才得以脫身。
之後他在前廳遇見了他的同事還有一隊的“特級探員”。
在與他們的指揮官“光頭”布萊克簡單交談之後,他們得知,因為某種不明的原因,一種名為“修羅病毒”的喪屍病毒正在不斷向全世界蔓延。。
普通人感染這種病毒之後,在短短的幾分鍾之內便會變成凶殘狂暴的喪屍。
起初大家並不相信他所的話,直到科研所頂端的“科學之鍾”打響早晨八點的鍾聲之時,大家一齊看向窗外,黑壓壓的喪屍群正瘋狂地湧向科研所,他們才真正察覺到大事不妙,一場末世災難即將降臨到他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