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的榮譽20
萊特兄弟獎章
1924年,美國自動車工程師學會航空工程分會為紀念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倆,並借此促進航空科學的發展,特地設立了萊特兄弟獎章。1903年12月17日,在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萊特兄弟在美國基蒂霍克第一次成功地飛行了可操縱的動力飛機,盡管隻曆時59秒,飛行距離隻有區區的25975米,但從此開辟了人類的飛行時代。
隨著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1961年,美國自動車工程師學會把此獎的範圍擴大,並改成年度獎,用於獎勵在空氣動力學、結構理論以及航空器和航天器的研究、製造、操縱方麵的最佳論文。如果當年度沒有上述方麵的合適論文,也可以評選出航空或航天領域的任何其他課題的最佳論文。論文主要以其對知識新貢獻的價值來評定。入選論文在學會會議召開前提交。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獲獎,學會規定,萊特兄弟獎章獲得者須過三年後才能再度獲獎。1975年,美國航空與航天學會把1965年設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菜特紀念演講又改名為萊特兄弟航空學講座,講座主講人也即萊特兄弟獎章獲得者可獲得一枚獎章,一份獎狀。
從自行車匠到飛行第一人
100多年前,在基蒂霍克升空的那架飛機並不是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在此之前,他們製造了許多模型飛機,其中包括一架用橡皮筋彈向空中的直升機,這一架直升機的構想靈感,還是受他們的父親送給他們的一個玩具而萌發的呢。
哥哥威爾伯·萊特出生於1867年4月,4年後,弟弟奧維爾·萊特出世。年幼時,這對兄弟倆就已經顯出對機械設計、維修的特殊能力。他們善於思考,富於幻想,每當他們閑暇時,兄弟倆要麼討論某一個機械的結構,要麼就去看工匠們修理機器。他們手藝精巧,還經常做出許多有創新意義的小玩具,比如會自由轉彎的雪橇等等。
一天,出差回來的父親給萊特兄弟帶來一件禮物:一隻會飛的類似直升飛機的機械蝴蝶。父親給玩具上了發條,“小蝴蝶”便在空中飛舞起來。小兄弟倆高興得不得了,但是他們覺得它飛得不夠遠,於是仿造玩具的樣子又做了幾個更大一些的。這些仿製品有的能夠飛越樹梢,有的飛了幾十米遠,但兄弟倆的一個尺寸很大的仿製品卻遭到了失敗。失敗並沒有讓他們難過,反而激起了兄弟倆開始製造大飛機的興趣和想法。
萊特兄弟1894年,萊特兄弟在代頓市開了一家自行車鋪。由於他們倆工作認真,手藝好,再加上價格公道,店鋪的生意興隆。富於創新精神的萊特兄弟當然不會滿足於這些,他們不願終生與這些自行車零件打交道,於是,他們決定開始去實現童年時的夢想。
萊特兄弟造飛機的想法得到了當地一個飛行器研究學會的支持,副會長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件給他們,並寄來了好多參考書籍。兄弟倆大受鼓舞,一有時間,他們就鑽入書堆裏,如饑似渴地飽讀著航空基本知識。通過自學,很快,他們掌握了相關製造飛機的理論知識。
1900年10月,他們的第一架滑翔機開始試飛,但是,試飛的結果不盡人意,飛機隻能勉強升空而且很不穩定,問題出在哪兒呢?經過認真的分析才知道,原來他們所沿用的前人數據有理論上的錯誤。於是,他們製造了一個風洞,以便通過實驗修正數據,設計飛機。
這個風洞其實是一個小木箱,箱子的一端,鼓風機以一定的速度向裏吹氣。與現代飛機的高速風洞相比,它真是簡陋至極!然而就是這個小小的輔助工具卻幫了兄弟倆大忙,他們通過它得出了許多新的結論。根據它,兄弟倆設計出的第三架滑翔機終於獲得了成功,無論是在強風還是微風的情況下,滑翔機都可以安全而平穩地在空中飛行。
滑翔機在空中飛翔時間畢竟有限,但假如給飛機加裝動力並帶上足夠的燃料,那麼它就可以自由地飛翔、起降。於是,兄弟倆又開始了動力飛機的研製。萊特兄弟廢寢忘食地工作著,不久,他們便設計出一種性能優良的發動機和高效率的螺旋槳,然後成功地把各個部件組裝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
人類的第一次動力試飛
1903年12月17日,美國基蒂霍克海濱吹著強勁的寒風,凍得人瑟瑟發抖。或許是出於不信任的原因,前來觀看試飛的人寥寥無幾,盡管如此,萊特兄弟依舊決定在這天試飛。遠方的沙灘上,停著一架外形古怪的大機器——這就是萊特兄弟的“雛鷹”號。此時,兄弟倆正在進行試飛前最後的準備工作,他們仔細地檢查飛機的每一個部件,直至確認沒有任何問題。然後,弟弟奧維爾·菜持率先登上飛機。引擎發動,螺旋槳飛快地旋轉起來。奧維爾打開刹車,強大的拉力開始帶動飛機滑動。
10,20,30……速度計的指針在不停變化,飛機越跑越快。突然,奧維爾感到一股強力使得機頭抬起,然後,整個飛機完全脫離了地麵。一切都像預料中那樣,飛機飛行穩定,操縱性良好。12秒鍾後,燃料用完,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沙地上。興奮的哥哥沒等飛機停穩便揮動雙臂,歡呼著向弟弟跑去。萊特兄弟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在沒有任何技術、任何外來資金援助的情況下,他們完全是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設計並製造出了大量精密而又複雜的零件,如今,他們付出無數血汗造出的動力飛機終於成功地完成了試飛,他們怎能不高興呢?也許他們沒有想到,正是他們的創舉改變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