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的榮譽16
人類基因組草圖繪製完成
2000年6月26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與美國總統克林頓通過衛星聯合宣布,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草圖已經繪製完成,與此同時,法、日、中等國科學家也宣布了這一消息,最後的基因圖將於2003年向世人公布。
基因草圖的繪製對於維護人類的健康具有深遠的意義。人體基因的突變是造成大約5000種遺傳疾病的根本原因,並能夠影響數千種疾病的發展。在此之前,要將某種疾病與基因的變化聯係在一起,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並且很難做出確切的判斷,而現在,隻需短短幾天的時間就能發現並確切診斷。它將為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帶來前所未有的轉變。
但是,大多數基因專家認為,人類所能詮釋的遺傳基因最終隻能達到999%的精確率,因為以目前人類所擁有的科技手段,無法破譯染色體中1%~2%的部分(含有一種叫“異染色體”的化學物質)。在完成97%的測序任務後,剩餘極少數未完成部分將非常難以完成。而且所能破譯的也隻是群體的共性,不可能投入巨資對每個人進行“個性”的完全測定。
一些社會和人文學家則擔心人類會扭曲地利用基因技術。如為達到培育完美後代的目的,進行嬰兒改造,導致墮胎率大幅度上升;身體有缺陷的殘疾人將有可能在就業、保險和醫療等方麵遭受更多的歧視;等等。法律專家呼籲,盡快製訂有關基因的法律條款,對基因技術進行規範和限製。因此,基因技術的利用也要小心謹慎,趨利避害。
布瓦博德朗發現新元素镓
1875年8月27日,布瓦博德朗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命名為镓。镓的發現證實了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類鋁”預言。
門捷列夫發表周期律第二篇論文後的第四年即1875年,布瓦博德朗在觀察比裏牛斯山的閃鋅礦的分光光譜時,發現了兩條在已知元素中從未曾見過的明顯的紫色線條。經過極其複雜的分析化驗工作,布瓦博德朗終於成功地提取了極其微量的新元素镓。在研究了镓的性質後,令布瓦博德朗吃驚的是,此元素的性質與門捷列夫所預言的元素“類鋁”的性質不僅在主要之點上完全一致,即使在一些次要之點上也無任何出入。曾被貶為“空想”“空論”的元素周期律終於吸引了學術界的注意,門捷列夫關於周期律的論文迅速被譯成法文和英文。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知道了周期律的內容和意義。
镓的固態呈藍灰色,液體镓呈銀白色,有鏡一樣發亮的表麵。因其液態溫度範圍大,它常被用在高溫溫度計和量壓計上。镓與銀和錫的合金適於代替補牙用的汞。镓也用於焊接包括寶石在內的非金屬材料到金屬上,還可作為核反應堆中熱交換的介質。
镓的發現,一方麵證實了元素周期律的正確性;另一方麵也促進了人類醫學和物理學的發展。
“和平”號空間站停用
1999年8月28日,經過13年的軌道飛行之後,“和平”號空間站送走了最後一位地球來客。在俄羅斯宇航員關閉了“和平”號空間站與“聯盟”號飛船間的連接艙以後,“和平”號空間站成為“漂流”在太空中沒有任何實際功能的一粒“塵埃”。對於俄羅斯航天事業來說,這是傷心的一天。
“和平”號空間站主體部分發射於1986年2月20日。它的主體外表呈階梯圓柱體形狀,由四個基本部分組成,全長1313米,重204噸。四個專業艙分別是工藝生產實驗艙、天體物理實驗艙、生物學科研究艙、醫藥試製艙。主體采用了積木組合式結構,6個對接口可與其他大型實驗艙對接。組裝完全後,成為一個長87米,重123噸,容積470米3的“人造天宮”。
“和平”號空間站是第三代空間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多艙空間站。有12個國家的100多位宇航員在“和平”號上工作過,實際上它已成為一個國際空間站。在這裏先後完成了24個國際性科研計劃,進行了1 700多項、16 500個科學實驗。幫助15個國家的科學家完成了空間研究,研製產生了600項日後可供工業應用的新技術。
“和平”號設計壽命為5年,已超期服役8年,發現障礙多處。1997年又發生幾個大事故,使“和平”號遭到嚴重的損傷,但俄羅斯整個國家經濟不景氣,航天計劃資金嚴重短缺,難以對它進行徹底維修。另外,美國為盡快完成以本國為主的“阿爾法”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也向其施加壓力。
2001年3月23日下午2時,“和平”號帶著最後的光輝,帶著它創下的無數成就,帶著前蘇聯時代的驕傲,帶著全世界人民的惋惜,沉落在太平洋上,結束了其15年飽經風霜的輝煌曆史。
法拉第觀察到電磁感應現象
19世紀20年代,奧斯特的發現及其他有關電磁方麵的實驗與理論研究成果傳播到歐洲各國。英國著名雜誌《哲學年鑒》1821年邀請化學家戴維撰寫綜述奧斯特發現一年來電磁學實驗與理論的進展情況。戴維把此事交給了他的助手法拉第。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激起了法拉第對電磁現象的極大熱情。他相信不僅電流有磁效應,磁也應有電效應,從此開始了尋找磁生電的漫長十年。
厚厚的工作日記是他百折不撓、堅持奮鬥的見證,在十年的日記中,法拉第記下了大量的實驗失敗的記錄。失敗、再實驗、再失敗、再實驗,法拉第終於在1831年8月29日有了第一次成功的記錄。法拉第以往的失敗都在於隻研究穩定狀態效應,還沒有暫態的概念。這次他在一隻軟鐵環上繞以兩組線圈A、B,線圈B與一隻電流計連接,當線圈A與電池組相連的瞬間,電流計的指針偏轉了一下,然後又回到原來的位置。當線圈A與電池組斷開時,指針再次偏轉一下回到原來位置。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後來法拉第又采用其他方式進行了幾十次實驗,使效應更加明顯,最終認識了感生電流的暫態性質。
1831年11月他向英國皇家學會報告實驗結果。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他把電與磁長期分立的兩種現象聯結起來,揭露出電與磁的本質聯係,找到了機械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方法。在實踐上,預示著人類電氣時代的到來;在理論上,為建立電磁場理論體係打下了基礎。生活於電氣時代的人們,永遠難以忘懷這位電學大師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