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的探索3
神經元學說的創立者卡哈爾
卡哈爾(1852—1934),西班牙醫學家。由於對人體神經係統精細結構的研究,並創立了神經元學說,獲得了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卡哈爾生於西班牙的阿拉貢,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卡哈爾小時候非常頑皮,經常在外麵闖禍。一次,他和一群小夥伴因為想坐瑪加大爺的馬車沒有被允許,就設法捉弄瑪加大爺,摔掉了他的兩個門牙。
這天,卡哈爾很晚才回家,屋內漆黑一片。就在卡哈爾偷偷溜進屋時,屋內燈光突然大亮,父親手執皮鞭在等著他。這一次卡哈爾被揍得好痛,比他上次因自製大炮射掉山姆叔叔的半邊屋挨的揍還痛。
父親氣極了,決定把卡哈爾送到開理發店的舅舅家當學徒。不到半年,卡哈爾因逼著幾個孩子喝理發店的洗頭水而闖禍,跟著一個修鞋匠跑了。卡哈爾原以為這下可以過自由自在的日子了,誰知那修鞋匠一不稱心,就狠揍卡哈爾。有一次幾乎把他的小腿打斷。卡哈爾氣極了,在一個深夜摔了修鞋匠的修鞋箱後溜之大吉。
爸爸從警察局領回因流浪罪被拘捕的卡哈爾,決心自己擔負起教育孩子的事。
卡哈爾隨父親開始接觸醫學。父親先教卡哈爾學習骨骼學,沒想到骨頭的奇特形狀一下子就抓住了這個頑童的好奇心。
他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還精心繪製了許多解剖圖。卡哈爾興致勃勃拿著自己描繪的解剖圖向鄰居小姑娘炫耀。誰知他卻因過去的劣跡受到了小姑娘的譏諷。
有好幾天,卡哈爾覺得自己像死了一般。當他重新“活”過來時,人們發現卡哈爾變了!他要繼承父業做個醫生,並央求母親讓他去重新讀書,他發誓要追回被浪費掉的時間。
1868年,鎮上人們都以驚奇羨慕的目光注視著卡哈爾家。這一年高中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竟然是卡哈爾!他考上了薩拉戈薩大學醫科免費生。大學畢業後,他參軍被派往古巴。由於卡哈爾的英勇表現,被晉升為上尉。
從古巴回來,卡哈爾赴馬德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之後被聘任為母校的神經解剖學教授。他首次觀察到神經細胞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接觸,每個神經細胞又是獨立的、彼此分離的。他創立了神經係統結構的新學說——神經元學說,為神經係統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卡哈爾詳細地描繪出視網膜、腦和脊髓中的神經元及其在結構上的相互關係,填補了科學畫圖的空白。卡哈爾的理論至今仍被寫在生理學教科書中,他被譽為腦神經醫學的鼻祖。
敢向死神挑戰的貝林
貝林(1854—1917),德國醫學家。1901年,因他在抗毒素血清治療白喉和破傷風等病症方麵的功績,獲得首次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貝林出生在德國一個普通百姓的家裏。10歲那年一個寒冷的冬夜,父親因膽道蛔蟲痛得昏死過去,貝林冒著刺骨的寒風,駕著疾馳的馬車,將父親送往醫院。路上貝林不慎摔下馬車,當他頭破血流地走進醫院大門時,便與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貝林發奮學習,立誌從醫,終於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柏林醫學院。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在大學期間刻苦努力,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貝林大學畢業時,普法戰爭打響了,他毅然入伍做了軍醫。在出生入死的戰場上,軍醫貝林與士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了搶救傷員,他不幸中彈。一位等著截肢的戰士把止痛針讓給了被抬上手術台的貝林。傷員的慘叫和血肉模糊的屍體,使年輕的貝林懂得,為了救死扶傷,他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
戰爭結束後,貝林受到著名的細菌學家科赫教授的器重,到科赫研究所當助手,從事細菌研究。當時這個研究所因發現了白喉和破傷風的病原菌已蜚聲世界。貝林仿照治療狂犬病的辦法,把感染過破傷風的動物血清,注射給剛剛感染破傷風的動物以及有可能感染破傷風的動物。經過300多次試驗,他終於證明這種血清可以預防破傷風。
白喉在當時是絕症,每年死人無數。為了找到治療白喉的辦法,貝林在德國醫學學會上,根據實驗結果提出了“抗毒免疫”這個新概念。然而他的報告卻遭到了同行們的諷刺和嘲笑,但是貝林毫不氣餒,他實踐著自己的理論,堅定地向白喉逼近。
1890年,貝林根據自己的理論,經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能中和白喉毒素的抗毒素血清。1891年,一個因患白喉而奄奄一息的孩子被抬進了貝林的診室。無藥可救的現實和絕望的眼淚促使貝林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注射自己剛實驗成功的血清!奇跡發生了,那顆本已屬於死神的心髒,開始了逐漸有力的跳動,呆滯的眼睛又重新閃出生命的光輝!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被血清救活的白喉病人,曾奪走無數兒童生命的白喉終於被人類製服。
由於勞累過度和不斷接觸病人,貝林染上了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結核。他深知疾病的險惡,但他想得更多的是他還能做些什麼。他把自己所有的資產,包括諾貝爾獎金,全都捐獻出來,成立了結核病研究所。正是這個研究所後來為人類治療肺結核做出了巨大貢獻。
癡迷實驗的化學家範特霍夫
範特霍夫(1852—1911),荷蘭化學家。因為在化學動力學和化學熱力學研究上的貢獻,於1901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
範特霍夫生於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家中7個孩子,他排行老三。
上中學時,學校的化學實驗課吸引了他。實驗中紅色的液體瞬間變成了紫色,平靜的液體會突然冒出許多氣泡,這些現象令他興奮不已。他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總想親手擺弄一下那些瓶瓶罐罐。有一次,範特霍夫從學校的化學實驗室外經過,望著那整齊排列的實驗器皿和化學試劑,他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要能進去做個實驗多好啊。”範特霍夫發現一扇窗子開著,他猶豫了一下,便縱身跳上窗台,溜進了實驗室。他支起鐵架台,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麵,找來化學試劑。他全神貫注地盯著試管,內心的喜悅使他臉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