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1)

第六章

宋人畫蟹

畫蟹始於何時,不敢確指。從文獻看,宋人畫蟹似較普遍。僅舉二例。據南宋洪邁記載,文登(山東膠州治)人呂亢,多識草木蟲魚。他在台州臨海(浙江台州)做官時,因經常看見各種各樣的蟹,覺得很有意思,北方人多未見過。於是找來畫工畫了一幅蟹圖,有十二種之多,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甚至連名字都稀奇古怪,如蝤蛑、撥桌子、擁劍彭骨、竭樸、沙狗、望潮、倚望、石菌、鼓其、蘆虎、蜂江等等。

又,北宋人強至(杭州人,慶曆六年即公元1046年進士,官祠部員外郎)《墨蟹》詩雲:瑣瑣江湖中,忽在幽人壁。短螯利雙鉞,長跪生六戟。骨眼驚自然,熟視審精墨。初疑蟮穴束,猶帶浮泥黑。橫行竟何從,躁心固已息。終朝牆壁間,頗有肥霜色。我來空持杯,左手莫汝食。誰奪造化功,生成歸筆力。看來這是一幅用墨畫的蟹圖,文字描述很生動。可惜圖畫已不可見。畫草蟲諷刺新法

北宋中期,宋神宗有感於內憂外患,欲變法圖強,任用王安石等推行新法。遇到大官僚大地主的激烈反對。有的聯合起來向神宗告狀,詆毀新法。有的將地方出現的天災造成農民逃亡的情況,也歸罪於新法,畫成“流民圖”奏告朝廷。還有的轉彎抹角畫草蟲,影射新法人物。畫史上有一位雍秀才,名字不詳,他就畫了八種草蟲,每一蟲影射一位新法人物。如畫蝸牛升高,諷刺王安石;畫鬼蝶,諷刺章忄享。蘇軾《雍秀才草蟲八物》詩記載較詳,其詩曰:

促織

月叢號耿耿,

落葉泣溥溥。

夜長不自暖,

那憂公子寒。

蛻形濁汙中,

羽翼便儇好。

秋來間何闊,

已抱寒莖槁。

蛤蟆

悍目知誰嗔,

皤腹空自脹。

慎勿困蜈蚣,

饑蛇不汝放。

蜣螂

洪鍾起暗室,

飄瓦落空庭。

誰言轉丸手,

能作殷床聲。

水天牛

兩角徒自長,

空飛不服箱。

為牛竟何事,

利吻穴枯桑。

歇虎

吱吱有足蛇,

脈脈無角龍。

為虎君勿笑,

食盡蜇尾蟲。

蝸牛

腥涎不滿殼,

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回,

竟作黏壁枯。

鬼蝶

雙眉卷鐵絲,

兩翅暈金碧。

初來花爭妍,

忽去鬼無跡。

詩與畫都被刻在石碑上,在世上流傳,至遲到南宋石碑尚存。鬆鶴圖祝壽

在文藝作品中,以自然物的某些屬性寓意人的品格,《詩經》已開其端,《楚辭》則更是屢見不鮮。繪畫作品中以鬆竹鶴等形象為人祝壽,在唐代已較普遍。唐於邵在唐德宗生日(742~805)時,進獻鬆竹圖並賀表,繪長鬆,佐之修竹,寓意鬆可君於竹;卑(竹)可奉於尊(鬆)。鬆竹在眾木中壽命最長,當冬天來臨,眾木凋零之時,鬆竹獨盛。畫鬆竹圖,“借堅貞之姿,願增天地之壽。”

此後該習俗相沿不衰,遼道宗生日定為“天安節”,有人獻《鬆鶴圖》祝壽。海山和尚《天安節題鬆鶴圖》詩曰:千載鶴棲萬歲鬆,霜翎一點碧枝中;四時有變此無雙,願與吾皇聖壽同。按《遼史·道宗紀》,清寧元年(1055)十月丁亥,有司請以帝生日為天安節,從之。道宗生於公元1032年,死於公元1101年。

後記

《中國藝術史話》以精煉、淺顯的語言與精美的藝術圖片共同闡述我國源遠流長的藝術發展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國各種藝術的精華,多角度介紹了中國藝術的發展脈絡。全書文字量達300萬之巨,收錄圖片3000餘幅。按照分卷內容編排,有繪畫、書法、建築、雕塑、音樂、舞蹈、文學、戲劇、影視、工藝美術、民間藝術、藝術品收藏等24卷。

《中國藝術史話》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大圖書館、文史研究機構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文史專家與學者提出了大量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也為本書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並致謝。在叢書的編輯過程中,參考並引用了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資料,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未能與原作者一一聯係,在此謹表謝意的同時,也表示深深的歉意。希望作者朋友們在見書後,能及時與我們聯係,以便敬奉稿酬。

本書編委會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