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讓夢想飛翔(2)(3 / 3)

贏來的支票

●佚名

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羅伯特·溫森多贏得了一場錦標賽。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女子,向他訴說了她的困境。她說她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許會死去,但她卻不知如何支付那昂貴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溫森多被她的講述深深打動,拿起筆就在剛贏來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塞給女子,並祝那可憐的孩子早日康複。

一個星期後,他遇到一位朋友問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稱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輕女子。溫森多點頭之後,朋友很遺憾地對他說:“這對你是個壞消息,那個女人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什麼病得很重的孩子,甚至還沒結婚。”

“你是說根本就沒有一個小孩子病得快要死了?”

“是的,根本沒有,你給人騙了。”朋友回答道。

溫森多聽了長籲了一口氣,說:“這真是我一星期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人類應該把動物當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應該把它們當做為自己取樂的工具。

融入自然

●謝湘

在葡萄牙的北部城市波爾圖大教堂前的廣場上,曾有一件看似不大的事使我們代表團每個成員感到震撼。

那天早晨,天放晴了,萬裏長空一碧如洗。廣場前綠茵茵的草地上,泥土還是濕潤潤的。小草的葉子上,一滴滴圓圓的晶瑩的小水珠在太陽的照射下閃著亮光。一群群鴿子自由自在地在廣場上安詳踱步、覓食。老人們靠在長椅上閉目養神,父親背著女兒來廣場遊玩。

“真是太美了!”我們不約而同地拿出照相機,要把這美麗的景色攝入鏡頭。

這時,一位身著深色中長風衣的葡萄牙婦女從我們麵前走過。她手裏拿著一個黑色的塑料袋,裏麵裝了許多麵包渣。原來,她是特意來給鴿子喂食的。

她的到來,使我們感到非常欣喜,因為我們是在無意之中親眼看到、感受到葡萄牙人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美好品德。由於我們是臨時來這兒的,事先沒有任何準備,於是我們圍到她跟前,請求她也給我們一點兒鳥食,讓我們像她一樣去喂鴿子,以分享這份情趣。

她微笑著答應了,右手伸到袋子裏,抓出一把把的麵包渣放在我們手上。

“噢!噢!”我們一次次把麵包渣向鴿子群中撒去,隻見無數鴿子騰地一下扇著翅膀從地上飛起來,又在我們中間落下,然後湧到我們腳下嘰嘰咕咕地吃起食來。“太棒了!”“棒極了!”我們一群人興致大起,一邊快樂地大聲叫喚著鴿子,一邊招呼拿照相機的同伴,“快給我照相!快給我照相!”

雖然這位葡萄牙婦女不懂得我們的語言,但她的臉沉下來了。更沒想到,當我們請翻譯向她表示很想與她合影留念時,竟被她斷然拒絕。

她側著身站在那裏嘰裏咕嚕說了很久,臉上沒掛一絲笑容。

翻譯告訴我們:“她說,人類應該把動物當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應該把它們當做為自己取樂的工具。”

這話真讓我們汗顏了。一位同行者小聲地在一旁說:“我們也是一種高興的表示啊!我們並沒有傷害鴿子呀。”

這位葡萄牙婦女遠去了。縱然我們可以想出無數自我寬慰的理由,但不能不承認我們因之受到了強烈震撼,也體會到我們與這位異國婦女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認識差距。在現代社會中,愛護自然、與動物友好相處的行為,的的確確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人們的確應該認識到,人類隻有將自己融入自然,才能獲得更和諧、更長久的發展。

非常感謝這位葡萄牙婦女給我們上的這一課。

它們隻得瑟瑟縮縮地顫著身子,打著寒噤,憂鬱地注視著漫天皆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未央的長夜早到盡頭,換來一個充滿希望之光的黎明。

雪夜

●莫泊桑

黃昏時分,紛紛揚揚地下了一天的雪,終於漸下漸止。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進入了睡鄉。或近或遠的山穀、平川、樹林、村落……在雪光映照下,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這雪後初霽的夜晚,萬籟俱寂,了無生氣。

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淒厲的叫聲,衝破這寒夜的寂靜。那叫聲,如泣如訴,若怒若怨,聽來令人毛骨悚然!喔,是那條被主人放逐的老狗,在前村的籬畔哀鳴:是在哀歎自己的身世,還是在傾訴人類的寡情?

漫無涯際的曠野平疇,在白雪的覆壓下蜷縮起身子,好像連掙紮一下都不情願的樣子。那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來去的遊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無跡可尋。隻有那幾棵百年老樹,依舊伸展著杈丫的禿枝,像是鬼影憧憧,又像那白骨森森,給雪後的夜色平添上幾分悲涼、淒清。

茫茫太空,默然無語地注視著下界,越發顯出它的莫測高深。雪層背後,月亮露出了灰白色的臉龐,把冷冷的光灑向人間,使人更感到寒氣襲人。和月亮做伴的,唯有寥寥的幾點寒星,致使她也不免感歎這寒夜的落寞和淒冷。看,她的眼神是那樣憂傷,她的步履又是那樣遲緩!

漸漸地,月兒終於到達她行程的終點,悄然隱沒在曠野的邊沿,剩下的隻是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際蕩漾。少頃,又見那神秘的魚白色開始從東方蔓延,像撒開一幅輕柔的紗幕籠罩住整個大地。寒意更濃了。枝頭的積雪都已在不知不覺間凝成了水晶般的冰淩。

啊,美景如畫的夜晚,卻是小鳥們恐怖戰栗、備受煎熬的時光!它們的羽毛沾濕了,小腳凍僵了;刺骨的寒風在林間往來馳突,肆虐逞威,把它們可憐的窩巢刮得左搖右晃;困倦的雙眼剛剛合上,一陣陣寒冷又把它們驚醒。它們隻得瑟瑟縮縮地顫著身子,打著寒噤,憂鬱地注視著漫天皆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未央的長夜早到盡頭,換來一個充滿希望之光的黎明。

父親給他溫暖,給他力量,給他自信,給他實現人生價值的階梯!

父親就是打破神話的那個人

●佚名

他5歲的時候,不幸患了小兒麻痹症。鄉衛生院的醫生對他的父親說:“你就別浪費錢了,到縣裏買個好點的輪椅吧。他這一生肯定要在輪椅上度過。”

他的父親沉默良久,吸完了一袋煙,背起兒子一個勁地往縣城趕。縣醫院的醫生把話說絕了:“你就是把兒子背到北京去治,他也不可能站起來。”

12歲那年,他坐著輪椅,去學校上學,端端正正地坐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裏。他的成績不算好,但音樂老師喜歡他,誇他樂感好,嗓音也不錯。誇過之後,音樂老師又無奈地搖搖頭自語道:“一個殘疾人,要想唱歌,難啊!”

一天,他對父親說:“爸,李老師說我的歌唱得好。我想唱歌!”在村裏,身體健全的孩子都不敢有唱歌、跳舞的念頭,他的想法一時被傳為笑談。村裏的人眾口一詞:“他想當歌星?講神話喲!”隻有他的父親把他的想法當一回事,認真地說:“兒子,隻要你有這個想法,我就一定要讓你成為一名歌星!”

他的父親把他背出了山村,背上了火車,直奔省城。他看見了山外精彩的世界,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在父親的背上一路高歌。

當這對父子站在某高校音樂係主任家門口的時候,城市已是萬家燈火,奇異的飯菜香衝進他們的鼻子,一整天沒吃東西的他們越發感到饑腸轆轆。係主任把門打開,他父親立即跪了下去,央求道:“主任,我兒子有音樂天分,求你收下他吧!”

係主任驚訝地問:“誰說你兒子有音樂天分?”

他父親說:“我們村小李老師說的。”

係主任委婉地把他們拒於門外。

他們無奈地跨出學校大門,茫然地行走在陌生的城市。

他倆走了很多地方,敲了很多門,都被人冷冷地拒在了門外。他的父親依然沒灰心,背起兒子又踏上了新的求學之路。他們的真誠和執著終於打動了一所民辦高校的藝術係主任。他成了音樂班免費的特招生。

經過一年的正規訓練,原本資質不算好的他在學校贏得了歌王的美譽。他演唱殘疾人鄭智化的《水手》,曾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離開學校後,他對父親說:“我要去北京唱歌!”他父親二話沒說,把他背到了北京。他拄著拐杖跑場子,一聲又一聲歌唱著美好的生活。

幾年過去了,他成了業內頗受歡迎的“地下歌星”,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北京買了房子,把山村裏的家人全接到了首都。他的父親卻因過度勞累,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24歲,他父親57歲。

父親的背是他實現夢想的人生航船,父親的意誌是他超度現實的人生航標。父親給他溫暖,給他力量,給他自信,給他實現人生價值的階梯!

父親就是打破神話的那個人!



本頓一槍擊中了傑克遜的左臂,子彈一直留在裏麵近20年。

化幹戈為玉帛

●王玉勤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在任總統之前,曾經同本頓決鬥過。本頓一槍擊中了傑克遜的左臂,子彈一直留在裏麵近20年。到1832年醫生取出子彈的時候,本頓已經成了傑克遜熱情的支持者。

在傑克遜取出子彈的當天,本頓也在場,想起自己以前竟然與傑克遜決鬥,害得一顆子彈待在他的左臂裏這麼久,不禁深感內疚。傑克遜覺察到本頓的不安,於是建議將子彈歸還本頓。本頓聽了,知道傑克遜早已不再計較,頓感輕鬆。但是他謝絕接受,並說20年的保管期,已使產權發生了轉移,子彈的所有權當屬傑克遜。而傑克遜卻說自從上次決鬥到現在還隻有19年,產權關係沒有發生變化。

本頓回答說:

“鑒於你對子彈的特別照管——一直隨身攜帶著我可以放棄這一年。”

先喜歡他人,再問一些問題,看看是否你投射在別人身上的光芒,會百倍地反射回你的身上。

傾聽別人的故事

●本·傑克

克雷格是我在研究生院的一位好友。他走到哪兒,就會給哪兒帶來生氣與活力。當你講話時,他會全神貫注地傾聽,讓你感覺自他聽你說話的那一刻起,你的身份就比以前更加重要了。人們都喜歡他。

一個陽光燦爛的秋日,我和克雷格坐在自習室的老地方。我向窗外望去,注意到我的一位教授正在穿過停車場。

“我可不想碰到他。”我說。

“為什麼?”克雷格問。

我解釋說,上個學期我和那位教授的關係不太好——我不喜歡他提出的一些建議,他也不滿意我所回答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又說道,“那家夥就是不喜歡我。”

克雷格俯視著下麵的過路人。“或許你想錯了,”他說,“或許是你在逃避他。你這樣做,隻因為你害怕。而他可能也覺得你不喜歡他,因此對你也就不那麼友善了。人們都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如果你對他表示好感,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去跟他說說話吧。”

我試著下樓去了停車場。我熱情地問候教授,並問他暑假過得如何。他看著我,表現出十分驚奇的樣子。我們邊走邊談,我可以想象出此刻克雷格正透過窗戶看著我們,咧著嘴在笑。

克雷格向我解釋了一個如此簡單的概念,簡單得讓我難以相信自己竟從來不懂得這個道理。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我對自己缺乏自信。每一次與人接觸,我都害怕別人會如何評價自己,同時,別人也在擔心我會如何評價他們。從那天起,我不再注意別人眼中的評判,意識到人和人之間必須相互溝通的重要——並與人分享一些自己的秘密。

每一次短暫的會麵都成為一次奇遇;而每個人的經曆都是生活的一課。那些富人、窮人、有權勢的人與孤獨的人,都像我一樣充滿了夢想和疑慮,並且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可以講述,隻要我們用耳朵去聽。

我們放走過多少如此珍貴的機會。那些人們認為相貌平凡的女孩兒,穿著古怪的男孩兒——他們像你一樣有故事要講,也像你一樣夢想著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故事。

這就是克雷格所懂得的道理:先喜歡他人,再問一些問題,看看是否你投射在別人身上的光芒,會百倍地反射回你的身上。

一個人,隻有懂得珍惜別人給予的愛,在乎別人給予的愛,才會讓愛生出無窮的力量,從而引領自己創造出人生一個又一個奇跡。

我比別人更在乎

●佚名

15歲那年,他參加了全市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不大的體育館座無虛席。然而,他發揮得並不好,許多很有把握的球,他都沒有打好。比賽結束後,觀眾散去了,其他隊員也散去了,隻有他坐在長凳上黯然神傷。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本來就沒有打球的天分,卻錯走到了這條路上?

他不知道自己在體育館呆坐了多長時間。他覺得有些餓了,才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去。就在這時候,他一回頭,看到不遠的看台上,還有一個人靜靜地在那裏坐著。他抬頭的一刹,正好與她的微笑相對——是母親。

他扔下所有的東西,瘋一樣跑上看台,一頭撲進母親的懷裏,放聲大哭起來。他一邊哭,一邊大聲責問媽媽:為什麼近在咫尺而不管他?

媽媽笑了,撫摸著他的頭說:“兒子啊,人生最難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媽媽不能幫你。”

他反問媽媽:“那你為什麼不和其他觀眾一起走,還要留在這裏?”

媽媽說:“孩子,無論你多難,媽媽都會站在你的身後,永遠地看著你……”

第二年,還是在這個體育館,還是一樣的比賽,他戰勝了對手,也戰勝了自己。後來的歲月中,他取得過許多不同級別的乒乓球賽冠軍。

有一個記者采訪他,問他取得人生輝煌的原因,他說:“我能有現在,是因為這些年來母親一直站在我的身後,不計成敗地關注著我。她的眼神溫和,慈祥,充滿著鼓勵、信任、欣賞以及期待……”

記者不解問:“天底下每一個子女的身後,都有著母親溫暖的關注。有的人甚至遠在異域他鄉,依舊被母親牽掛著,可為什麼卻不能取得像你一樣的成功呢?”

他的回答很簡單:“那是因為我比別人更在乎母親。”

是啊,一個人,隻有懂得珍惜別人給予的愛,在乎別人給予的愛,才會讓愛生出無窮的力量,從而引領自己創造出人生一個又一個奇跡。後記

人生歲月匆匆,早已跨越我們心靈的河,曾經的感動已經麻木,曾經的熱情已經熄滅,早已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哪裏去尋覓當初那份純真的心呢?

本書飽含溫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滿啟迪的心靈故事,情意濃濃,至真至醇,如涓涓細流衝滌你塵封的心,給你心靈的滋養;如母親溫暖的手輕輕撫慰你的胸膛,給你心靈的深深慰藉。它能讓心如明鏡,照見你曾經的倩影,讓你獲得片刻休息欣賞自己;它能讓你情如種子勃發,慢慢長成片片樹陰,遮擋你的風風雨雨。人生如斯,還有誰如此情真意切地牽掛著你?

總之,它是我們為你端上的熱噴噴的心靈雞湯,滋潤你的融融情感,澆灌你開滿人生道路的朵朵鮮花。它是你的心靈之源流,智慧之寶典,更是我們無數人士的心靈結晶。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在編選過程中,由於入選故事來源廣泛,有些作者的地址不詳,我們無法取得聯係,希望作者及相關人士給予諒解,並在此向你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凡認定自己是本書所入選的文章作者,敬請發郵件至wenfeiyang66@qqcom與我們聯係,隻要情況屬實,我們將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並贈送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