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我報名參加了馮將軍所領導的西北軍,後來被分配到宋哲元的麾下,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在編軍人。
起我當兵的理由,其實多半都是無奈。在我的時候,父母對我的期望很高,家裏省吃儉用供我讀了一個私塾,希望我能考取一個功名。隻可惜,我的書還沒有讀完,大清國就先一步的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結束了滿人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而我,一個考取功名計劃也直接宣布了破產。
出於生活的壓力,我報名參加了西北軍。在入伍不久,部隊便對我們這些新兵做了一次摸底考核。考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戰地演習和文化考試,我在戰地演習的成績屬於中等,文化考試倒是拿到了一個優。
我開始的時候對考核的結果很滿意,畢竟自己拿到了一個優。後來聽一個戰友和我,部隊裏能識字的人其實沒幾個,長官隻要看你能在試卷上寫字,不管寫的是啥,都會直接選擇給一個優,這讓我多少的有些鬱悶。
考核過去了大概有十幾,連部裏忽然下了通知,告訴我被錄取了。我沒有領會到錄取的意思,甚至還沒來得及和戰友打聲招呼,便被命令著上了一個軍用卡車,直接離開了訓練營。
軍用卡車裏一共有二十幾個人,大家互相聊了幾句,才知道我們都是部隊裏念過書的人,但我們要去哪裏做什麼,卻沒一個人能的出來。卡車顛簸了大概有四個時,下了車我才知道是到了潼關。簡單的被安排了一下食宿以後,我們這些人便開始了一次培訓。這次學習的課程是認識軍事地圖,偵查敵情和一些躲避跟蹤的技巧,都是偵查兵所需要的技能。
我開始還以為自己得到了上級的重視。到了後來我才明白,上頭之所以會選我們這些“文化兵”,其實隻是一種無奈的權宜之計。偵察兵是需要描繪偵測地圖的,而地圖上需要有很詳細的文字明。部隊實在沒精力從識字開始培訓,所以便把我們這些識字的人直接都拉了出來。
這次培訓大概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學習之後我們又被分派到了各個部隊裏去。我沒有被變更,還是歸屬於宋哲元將軍,不過這次的身份卻已經不同了。我當上了班長,手裏麵管著七個人,負責潼關以東二十裏的一個哨崗。我的責任就是戰時的前敵偵查員,非戰時的警戒哨長。
我原以為自己會在哨崗呆很久,也做好執行偵查任務的準備。但人的一生,總是和預想的不一樣。
不久之後,我陰差陽錯了參與了一個簡單的軍事調查。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調查讓我陷到了一個曆史謎團裏。隨著我對調查著漸漸深入,我發現這個事情竟然延續了兩千多年。
在兩千多年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這樣卷入其中,也不知道多少人為了真相而獻出了生命。
到了現在,我所能做的,就是所發生的一切都記錄下來,把這些在史書上永遠都不會被記錄的事寫下來,也算是對一些死去的人負責吧。
而這一切的開始,要從一個地下古墓的活動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