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早朝(1 / 2)

王平海見麵前的這位將直接將清流們的行為定性為造反,趕忙擺手道:

“將軍,他們隻是書生意氣,不是謀反,不是謀反啊!”

寧武冷笑道:“哼,妄議皇室,離間家骨肉,不是謀反還是什麼?王先生,你不必擔心,你能主動來告發逆謀,於朝廷,於社稷,都是有大功的,殿下回來定會重重有賞!”

王平海見自己被牽扯進了謀逆大案裏麵,腦門上的冷汗流個不停。他現在害怕都來不及,哪裏還顧得上要什麼封賞?王平海此刻也顧不得什麼文貴武賤了,絲毫沒有尊嚴地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道:

“學生不敢要什麼封賞,揭發逆賊是學生的本分。隻求將軍記得學生的清白,學生絕沒有參與他們的陰謀,還請將軍明鑒啊!”

寧武和高圖等人見這王平海如此不堪,也是哭笑不得,連忙把這官兒攙扶起來,交代人把他帶下去休息。

等到送走了這官兒幾人便開始商議起應對之策來。

寧武性子最急,也最見不得有人反對太子,因此第一時間就要派兵去捕拿這些清流文人。

在寧武看來,這些文人手上連半個兵都沒有,宰他們就跟宰一隻雞一樣容易,真是想不明白,這些人哪來的膽子搞事。

高圖見寧武如此急躁,連忙出言阻止:

“武不可,現在這些清流還什麼都沒做,咱們拿什麼理由去抓人?”

寧武指著門外,激動地:“老高,那些讀書人可是準備著要咱們的命的!都這個時候了,還講什麼證據!他們太子壞話的時候可講什麼證據了?再了,這王平海不就是一個大大的人證?”

高圖拉著寧武的胳膊,生怕他衝動起來,直接派兵拿人,死命勸道:

“武,事情不能這麼辦。你現在去抓人,皇上怎麼看咱們,太子怎麼看咱們?在這北京城裏胡亂抓人,下人又會怎麼看太子殿下?”

朱慈烺手下這四人之中,頂數陳銳和寧武脾氣最急,但兩人卻也有不同,陳銳急起來,除了太子誰也勸不了。相較而言,寧武則要理智一些。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有性急的毛病,所以比較聽勸。

這會兒聽高圖這麼一,寧武也有些回過味兒來,自己現在無憑無據地抓人,傳揚出去,確實有些好不好聽。

“那老高,你怎麼辦?難道等著文官們領了聖旨來大營裏解我們的兵權?”

這三人之中,魏川年紀最長,做事也最周全,平時主意也多,此刻出言道:

“武,你先別急,這東宮軍上下,從兵到將,都是太子一手拉扯起來的,沒有殿下的命令,誰來也沒用。咱們現在要考慮地是怎麼把事情做得讓殿下滿意。抓人是一定要抓,但什麼時候抓可是有講究的。”

高圖應和道:“魏川得對,咱們現在已經立於不敗之地,該考慮的是怎麼才能讓下人認清那些清流文官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淩迫聖上的嘴臉。”

寧武的頭腦也不差,剛剛有些衝動才會想去直接抓人,這會兒已經冷靜下來,開始仔細思索此中的利弊。

寧武稍一盤算,道:“那要是這麼,咱們就應該在這些官兒們在朝堂上逼迫陛下的時候出兵動手。早了晚了,都不好。早了的話,咱們沒有口實,晚了的話,陛下金口玉言,聖旨都已經下來了,雖咱們抗旨也不會怎麼樣,但終究對殿下的名聲有礙。”

高圖道:“武這番話的在理。”

魏川接茬道:“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想必皇上也苦於被這些文官逼迫,咱們這個時候出兵,可以減輕咱們帶兵上殿給陛下留下的不良印象。”

魏川不像其他三人,他對人情世故認識的要更深刻一些。

皇帝哪怕沒了兵權,仍舊是太子的父親,如果在皇帝心裏麵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現在肯定是沒什麼,將來在太子麵前遲早是一個隱患。

寧武和高圖兩人不像魏川想的這麼多,既然確定了動手的時間,下一步就是敲定具體的行動細節。

這一部分商榷的餘地不大。自奪營之變後,朱慈烺早已將京城內除東宮軍之外的其他各部軍事人員解除了武裝,就連錦衣衛和東廠,沒有東宮軍的允許也不能踏入皇城半步。

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本來還想在皇上麵前爭取一下錦衣衛的武裝權,結果回家之後發現家中大門外站了幾名東宮軍的士兵。上前一問,駱思恭才知道自己的家已經被殿下的軍隊“保護”起來了。從這以後駱思恭就稱病不出,再也不敢過問錦衣衛的事宜。

既然京中已經沒有了可以製衡東宮的武裝,三人的行事就順暢許多。計劃等明早朝,百官進入皇城之後,就派兵控製午門,隻要裏麵的文官敢對皇上發難,派兵衝進去拿人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