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火炮(2 / 2)

孫老匠見朱慈烺直來直去地問,他也直截了當地答道:“殿下,紅衣大炮重達兩千斤。即使以多匹挽馬一齊牽引,也無法做到跟隨軍隊前進,隻能攻城,無法野戰。

我朝的大將軍炮以生鐵鑄成,但是生鐵之中多有雜質,臨陣之際常有炸膛發生。而此炮用青銅鑄成,則無炸膛之憂,又可隨大軍機動,實乃隨軍最優之選。隻是這炮卻還有一條不好之處。”

朱慈烺問道:“哦?哪裏不好?”

孫老匠答道:“此炮一門耗銅七百斤,實在是太過靡費了。”

朱慈烺哈哈笑道:“老孫,這就不用你擔心啦。這炮若是能幫孤打勝仗,自然有人替我們出這鑄炮錢。”

眾人的興起,都想看看這炮放起來到底怎樣。可是一到試炮,就又繞回到雇工們不願壓實火藥的問題上來了。

其實壓實火藥的那點壓力並不會引發爆炸。可是明代的火炮,火銃,炸膛之事比比皆是。大家又找不到具體可信的原因解釋炸膛一事。很多人就因此認為,插通條壓實火藥的時候不能太過用力,不然就會激發了火藥的藥性,導致炸膛。

正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就像現在這種情況,不論朱慈烺如何解釋,這些雇工都是不會信的。就算現在迫於朱慈烺的淫威,他們不情不願地壓實火藥,可等朱慈烺轉身一走肯定又會故態複萌。

這些雇工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大明軍中的炮手們隻怕也是大多不敢壓實火藥。這似乎也變相解釋了,為什麼書上記載的明代火炮射程如此之遠,威力如此之大,可在實戰之中有時候卻連弓箭的射程都不如。

朱慈烺不是一個喜歡強迫人做事的人。他心裏清楚,自己不可能隨時隨地的出現在戰場上的各個角落。想要依靠強力逼迫炮手們壓實火藥是不現實的。

朱慈烺就在想,為什麼後世的炮兵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突然靈光一閃,朱慈烺忽然意識到,後世的炮彈是將彈丸和彈藥預先裝在一起的啊!

想通了這層,朱慈烺脫口而出道:“孫老匠,你有沒有想過,這火藥可以預先在廠裏壓製成型,然後用紙包成藥包,這樣就不用臨場壓實火藥了!”

孫老匠幹這行幹了大半輩子,自然是一點就透,咂摸了幾下嘴,猛地點頭道:“殿下真乃上的星君下凡!這樣就可以省下壓實火炮的功夫,同樣的時間,咱們的炮就能多打幾發啊!”

諸將聽的一頭霧水,不過大家都聽明白了一點,那就是用殿下想出來的法子,明軍火炮的射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孫老匠立即安排給他打下手的工,讓他去通知火藥組的人,趕緊按照朱慈烺的要求,試著生產定裝火藥包。

工提起腳來剛要去,卻又被朱慈烺叫住了:“等等,你去告訴火藥組的人,火藥包記得要分成大兩種。大的給大炮用,的給火銃用。這樣火銃的射速也可以得到提升了!”

這下諸人是徹底地服氣朱慈烺的才了,竟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從大炮的火藥包聯想到火銃來!

朱慈烺心裏麵卻在連連罵自己記性不好,這哪裏是他的創意,分明是前世在雜誌上看到的定裝火藥技術啊!要不是今碰巧遇到了雇工不願意壓實火藥的問題,自己差點就把這個簡單易行的技術給忘到腦後去了。

解決了定裝火藥的問題,諸人又讓孫老匠親自演示了青銅版大將軍炮的施放流程和效果。

諸人親眼見到按照清軍軍陣樣式,擺放在一裏之外的靶子被趟出了一條空路。這幾人都是半年前才被朱慈烺收進軍中的,何曾見過這等地之威?一個個自然是又驚又喜。

其中屬陳銳反應最快:“殿下,咱們新軍都能配上這大炮嗎?”

朱慈烺道:“這你可別問我,要問得問孫老匠。”

孫老匠笑著:“殿下,這鑄炮別的都好,主要是鑄模特別耗費時間。一門炮至少要一個月才能鑄成。但好在咱們人多,可以多門大炮一起鑄造。

火炮組的匠人雜役共五百人,隻要銅料管夠,一個月可以出炮兩百門。隻是這裏麵會有一些炮膛裏麵有氣泡的廢炮,真正能用的當在一百二十門左右。”

朱慈烺明就要整軍出城,想要等第一批火炮肯定是來不及了。

朱慈烺交代道:“老孫,孤明就要整軍出城,南下剿賊。這第一批炮是等不到了。你留在京裏專心負責火炮生產,鑄好一批就直接給孤送到河南戰場。

孤對你們軍工部提三個要求,質量,質量,還是質量!寧可速度慢一些,但絕不允許出現質量問題!”

孫老匠見朱慈烺得嚴肅,當即跪下磕頭道:“老兒以全家擔保,決不讓大炮出半點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