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諸將(2 / 2)

魏川性格和高圖差不太多。他的年紀在四人之中最長,平時沉默寡言。但勝在聽話老實,執行力很強。之前奪營的時候,朱慈烺讓他去收繳武庫和軍馬場。當時黑燈瞎火的,他能有條不紊的執行好這項任務,可見他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至於陳銳,這個人就是一把出挑的利劍。不論是練兵還是學習文化課,能力都遠在另外三人之上。朱慈烺是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才這一的,陳銳無疑就是帶兵打仗的才。

一般來講,才都是有傲氣的。在陳銳的眼裏,這底下除了朱慈烺之外,沒有一個他看得上的。好在他不知道朱慈烺的本事都是現代社會帶來的,不然怕是連朱慈烺都駕馭不住他。

毫無疑問,陳銳的性格肯定是不適合跟京城的官僚們玩兒政治的。不然隻怕朱慈烺前腳出了北京城,後腳他就得闖禍。

因此朱慈烺決定,這次出征就帶著陳銳和他的第四團。

至於留守的三人誰來做主,朱慈烺想了很久。

之所以如此猶豫不決,是因為留守北京需要的不是打仗的才能,而是敢於下死手的決心。若是自己在,那些官僚們還不敢動手,若是自己出了京,萬一這幫人鼓動崇禎收繳京營兵權,就需要有人站出來用刀子話了。

四人見朱慈烺遲遲沒有做決定還以為是朱慈烺正在考慮帶誰出征合適。

還是陳寶心思細密,出言道:“殿下,職部認為,寧團長為人剛毅果決,可擔大任。”

寧武還以為陳寶是在幫自己爭取出征的機會,偷偷地給陳寶豎了一個大拇指。

朱慈烺聽言,也覺得寧武比較合適,不再猶豫,當即排板道:“諸將聽令!”

四人立刻起身,雙腳靠攏,等待朱慈烺發話。

“此次出征河南,孤準備帶第四團出征。一二三團負責留守老家。寧武,高圖,魏川三人組成留守委員會,遇到急事由寧武拍板決定。”

寧武原本興奮地表情,隨著朱慈烺話音落地,立刻就垮了下來。倒是站在一旁的陳銳,滿臉欣喜。

雖然諸將各有心思,但命令就是命令,容不得半點討價還價,四人齊聲答道:“遵命!”

朱慈烺示意四人坐下,然後道:“諸位都是孤一手簡拔出來的。上次京營之變,咱們東宮新軍得罪了不少人。現在孤領軍出征,保不齊京裏會有人生事。你們千萬不可大意。孤不在的時候,你們三人不可同時出營,西苑大營隨時都要有人留守。還有,在京的官員若是有請你們飲宴,和你們套近乎的,一律不許赴宴。”

這個一律不許赴宴的規定,是朱慈烺從後世南昌起義中吸取的教訓。當時南昌城的守備軍官就是被朱老總請去打麻將,然後被一鍋端的,他可不想重蹈覆轍。

寧武本來還覺得很沮喪,見朱慈烺得如此鄭重,也打起精神來,聚精會神地聽朱慈烺安排。

朱慈烺繼續道:“還有皇城的城門,務必控製在東宮新軍的手上,皇城內不許除了東宮新軍之外的任何人持械。禦馬監和錦衣衛也不行!孤走之前,會向父皇請一道旨意,將皇城內外的衛戍之權全部交給東宮新軍。”

然後又對陳寶道:“陳參謀,你一會兒擬一份排班表。將一二三團各抽一個連,一起負責皇城衛戍。皇城衛戍由你們三人共同負責,不設統屬。”

雖然東宮新軍上下軍官,都是朱慈烺一手提拔起來的,而且朱慈烺在新軍各連以上設立了太監監軍,沒有朱慈烺的旨意這些軍官連警衛兵都帶不走。但是畢竟皇城重地,皇城戍衛大權決不可置於一人之手!

交代完這幾件事之後,朱慈烺又問了一下燧發槍的進展。

陳寶回道:“回殿下,職部已經安排大營內的軍工部改進魯密銃。現在共有三千把魯密銃改裝完畢,可以列裝部隊。”

朱慈烺滿意地點點頭:“改裝進度還可以。記得提醒軍工部的工匠,不要急著趕進度,質量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孤交代的野戰火炮怎麼樣了?”

明代的火炮以紅衣大炮最為出名。但是紅衣大炮的缺點也很致命,那就是重量太重,隻能用作守城。因此明軍野戰一般都使用佛朗機和虎蹲炮。可是這兩種大炮又存在著威力不足的問題。

所以朱慈烺在奪取京營控製權之後,就一直想設計一款拿破侖時代常用的馬拉野戰炮。

陳寶見朱慈烺問起這件事,回道:“殿下,軍工部按照殿下的意思,鑄造了一門樣炮,不知殿下何時來查驗?”

朱慈烺聞聽樣炮告成,看了看時間還早,笑著對諸將道:“諸位可否隨孤查驗新炮啊?”

大炮從來都是男人的最愛,諸將一聽新炮鑄成,把剛剛不能出征的沮喪拋諸腦後,興奮地異口同聲道:“我等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