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饑寒生盜匪(1 / 2)

崇禎元年,陝西大旱;

崇禎二年,陝西大旱;

崇禎三年,陝西大旱;

崇禎四年,陝西大旱;

……

有完沒完?

還真沒完。

要知道這場大旱是中國乃至人類曆史上少有的,其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大,為近五百年所未見。

五百年?孫悟空都從五指山下出來西遊了,頑石已長滿青苔,滄海都變成桑田了,這麼絕的事情咋就讓明末陝西百姓給遇上了。

這還不是最慘的,古人影福無雙至禍不單斜的法,旱災也有他的兄弟,老大旱災還沒走遠,老二瘟疫緊接著就來了,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又是前所未聞。

災不斷,輪番上陣,陝西百姓苦不堪言,大明政府不管怎麼也該想辦法救濟災民吧,最不行也得減免一下百姓的賦稅吧!

實話告訴你,這是絕對不行的,想都別想。

隻要是個人,不管你有錢沒錢、高矮胖瘦、活的死的,一律都得繳稅。

不交稅不行啊!

災荒時間長了,地主也沒餘糧,皇帝也沒閑錢,不征稅紫禁城就得關門。

這大概就是常的惡性循環。

災荒來了,每都在死人,朝廷還要征稅,照這樣下去,陝西人還能活嗎?在點燈靠油、通訊靠吼,耕地靠牛、吃飯靠的明末,陝西人顯然是活不下去的。

咋辦呢?

饑寒生盜匪。

活不下去了,陝西百姓總不能直挺挺的躺在炕上等死吧。經過一番深入的思想鬥爭,聯係一下當下國內的基本形勢並結合本地區的區域特點,廣大民眾決定起義,當上了起義軍。

盜亦有道,別以為起義軍就是統一模式,統一的路線圖,統一的裝扮和服飾,完全不是那樣,義軍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由於當時的起義軍實在是太多,而且成分不一,思想不齊,理想遠大的為了解救全下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於是這夥人便合在一起組成更加龐大的隊伍進攻州縣,殺死貪官,最後達到推翻大明王朝的終極目的。

幹成了一統下,幹不成一死了之。

有的義軍野心不大,理想不高,僅僅是為了過幾平靜的日子,這些人在占領州縣之後,便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開始封官許願,過起了優哉遊哉的國寡民日子。這夥人一般能過幾相對太平的日子,不過時間不會太長就會被人趕走。陝西就那麼大點地方,你不發展壯大自己,我就要占領你的地盤。

還有的義軍的理想信念就更低了,僅僅是為了吃飽喝足,衣食無憂,人生中最大的理想就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

由於理想很低,願望不高,要求也就低得多了。當皇帝咱血統不行,當大王咱實力不行,當郡守縣令咱還沒考中進士。

啥啥都沒有,當土匪,當山賊總該行吧?

行----

這個可以櫻

反正咱是起義軍,不管當啥全憑個人興趣。再簾下的大明王朝要對付的敵人很多,要對付的義軍更多,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對付理想信念都不高的土匪山賊呢?

陝西地處西北,土地貧瘠,民風彪悍,原本老老實實種田養家的百姓一旦進山做了土匪,那絕對是土匪中佼佼者,山賊裏的戰鬥機,敢打敢殺敢折騰,殺縣令算起步,殺州官算磨刀,殺巡撫總督才是英雄好漢,這類人振臂一呼應者無數。

秦嶺乃是偉大祖國的龍脈,橫貫陝西。

明末這座龍脈一樣的大山,竟然成了土紡樂園,盜賊的堂。

草坪山位於秦嶺西段,扼守在關中前往漢中的交通要道上。

占據這裏的山賊號稱“賽張良”。

張良何等人物,乃是為西漢著名的奠基人物之一,以智謀超群著稱,一個的土匪竟然還敢稱自己是賽張良,要臉不?知不知道下還有羞恥二字?

不過也不能怪人家,當時的大環境就這樣,不起一個響亮的名號當土匪都覺著沒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