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憲宗離世,姑姑的夫婿登上了大寶是為弘治。
起來這皇帝姑父待姑姑是真好,果真不立後妃,初那幾年還以為憲宗皇帝守孝三年之製--“三年不鳴鍾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不宜納妃。後來就直接明目張膽的寵愛姑姑讓群臣閉嘴了,有後來的舊製,帝與後無通宵宿者,預幸方召之。幸後,中人前後執火炬擁後以回,雲避寒氣。惟孝廟最寵愛敬皇後,遂淹宿若民間夫婦,上下朝跟尋常夫妻一般。
姑姑愛吃什麼他就悄悄讓廚房做,還特地從家裏“調走”了兩個老廚娘給姑姑做飯。姑姑的嘴長瘡了不肯塗藥,姑丈特地讓奴才退下親自給姑姑上藥,哄藥。
後來,皇上封了叔叔張鶴齡為壽寧侯、爹爹張延齡為建昌侯。
聖寵濃至就連祖母進宮看望姑姑時,後世記載:張後母金夫人至宮中。既設燕,帝後二席在正殿,夫人席在旁殿。帝與後親往視之,所用器皆銀。帝問內豎曰:何故器用銀?對曰:舊製也。帝欲特用金器。燕畢,盡賜之。後曰:母已領恩賜,吾父則未嚐君食也。帝命即撤後膳一席賜之。令張氏世世為美談也。
皇帝姑丈把祖母的銀器用具,特賜了為皇家禦用的金具,姑姑不過打趣了一句,我的母親已經沐澤聖恩,可我爹爹卻沒有吃過,皇帝姑丈便立即又賞賜了一桌一模一樣的宴席特地送來了家中。
回來後,祖母都哭了,她萬萬料想不到皇上待姑姑這樣情深,就連一句玩笑都上心至此,一個勁的感慨皇上隆恩浩蕩,吾皇萬歲,我家鳳靈是修了幾世福來得來這樣的夫婿。
後來,祖母常常帶著我和哥哥進宮去看姑姑,皇帝姑丈下令以後金夫人隨時想進宮都可以不向大內稟報。姑姑長的很好看,大大的眼睛,慈眉善目,坐在那兒就跟“菩薩”一樣,家裏的上了年紀的婆婆們都我長的最像姑姑。
還記得姑姑最初見到我的時候,也誇了好久一個勁抱著不撒手,我長得與她最像,在宮裏還常給送棉襖送手套。
姑姑先生了長子朱厚照,後來接著朱厚煒,朱秀榮……可惜厚煒沒到兩歲就夭折了,姑姑在失子的那段時間萎靡不振。
於是皇帝姑丈想了很多辦法,總想讓姑姑開心起來,就帶著姑姑騎馬狩獵,遊泰山,郊遊。
慢慢的,姑姑才走出了那段失子時光,沒幾年又懷上了孩子,這胎,姑丈也謹慎極了生怕磕了碰了,不許幹這幹那兒的,姑姑倒也長胖了一些。還讓祖母從懷胎就進宮陪著,一直到來年一月,生了一個公主,起名秀榮,皇帝姑丈開心極了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個女兒,封號為:太康……以期健健康康長大。
這個孩子是姑姑最後的一個孩子了,也在第二年夏剛剛過了,就忽然得病了
我記得那祖母顫顫巍巍的提著一個籃子回來,什麼話也沒,徑直去了祖父書房裏麵,心翼翼,然後她隻叫了娘過去,娘那時候正給弟弟喂奶,去了很久,久到就連弟弟哭醒了也沒有回來。
之後,祖母和母親出去了一趟去了很久大概去了兩個月才回來,這是我印象中母親離家最久的一次
後來宮裏傳出太康公主離世
我穿著白衣素服隨著祖母和母親入宮,那一夜我看見姑姑頭戴素縞靜靜的立在廳前燒紙。我從沒見過那麼平靜的姑姑。
我上前拍拍姑姑的頭發,道:姑姑妹妹不在了姑姑別太傷心了,姑姑你還有祖父祖母還有叔叔還有爹爹和我們……姑姑她聽了嘴角蕩漾了,露出了許久沒見的酒窩,道:姑姑知道了,我們佳吟也要好好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