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暗格裏的信(1 / 2)

民國十一年,初秋時節的一個傍晚,桐廬。

在城中南門安篤寺巷的一座中式兩層樓的二樓房間裏,謝流雲正靠在藤椅上,皺著眉頭,低頭看著手上的紙,神情很是凝重。

這是他剛翻箱倒櫃的,無意間從書桌抽屜的暗格中取出來的。

這是父親的臥房,父親從來都是自己整理房間,從未讓他插手的,他也很少踏入這個房間。

在看到裝有信箋的木盒時,他感覺這或許跟父親的失蹤有些關聯,對於找到父親的下落,應該會有些幫助。

可是,事實卻令他很失望,父親並沒有留下有關自己去向的隻言片語。

而且,父親留下的信箋上麵所寫的內容,讓他感覺更糊塗了。

剛開始發現這個暗格時,謝流雲在震驚之餘,忽然覺得自己對於父親竟感到有些陌生。

這個隱藏在抽屜裏麵的暗格,並不大,剛好夠放下這個木盒。

在將這個木盒拿出來時,謝流雲有些緊張的心“砰砰”的跳個不停。

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長方形木盒,看不出是什麼材質做的,隻覺的是通體的暗紅色。

作為一名橋梁工程師的謝流雲,對於各類的建材和板材是熟知的,這個盒子是用紅木做的。

木盒的做工簡單無奇,沒有什麼耀眼的裝飾,很是古樸,僅在木盒蓋子的中央刻了一個字。

謝流雲將木盒托起,放在台燈下,仔細辨認了一下,看出來這是一個“雍”字,字體是現在很少使用的篆體。

一般來,能夠出現在器物上的刻字,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代表了器物的主人姓氏或是身份,以彰顯器物的歸屬和主人的地位。

這就如同是一項建設工程在竣工驗收之後,為了紀念建設曆程,彰顯工程的建設意義,多要建碑著書以彰顯於世人一樣。

看著木盒上的這個“雍”字,謝流雲很是納悶,如果“雍”是代表姓氏的話,但據他所知,自己家裏並沒有姓“雍”的親戚啊?

“雍”字若是代表名字的話,謝流雲絞盡腦汁,也沒從自己所知道的親朋好友中找到名字中含“雍”字的人。

這個刻著“雍”字的木盒透著一股神秘,讓謝流雲感到很奇怪。

他之前從未見過這個木盒的,想不通,怎麼就會出現在父親書桌的抽屜裏呢?

這是父親的私人物品,他本不應該私自查看的,但現在事關父親的安危,謝流雲還是決定打開木盒,看看裏麵究竟裝了什麼東西。

他慢慢的打開木盒,發現在木盒放了一封已寫好的信,信的封皮沒有封口,但是郵票已經貼好了。

信封上的筆跡並不是父親的,不過看這樣子,這是封像是隨時準備要寄出的信。

但父親並沒有這麼做,這讓謝流雲又是一個想不通。

從木盒裏取出這封信之後,謝流雲發現在這封信的下麵有張折起的信箋,安靜的躺在盒底,等著人來發現它。

謝流雲急忙取出信箋,迫不及待的展開,果然映入眼簾的是父親熟悉的筆跡。

他輕輕念誦著信箋上麵的字句,“群峭碧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花暖青牛臥,鬆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這是父親手錄的一首詩,一時間謝流雲沒想起來是誰的詩作,也沒心思參詳詩中的寓意。

在這首詩的下麵,有兩行父親寫下的字,全是對自己的叮囑,“流雲,見到我留給你的這張字條時,就將這封信寄出。諸事勿管,自有定數!”

信箋的最後,寫著聽鬆二字,這是謝流雲父親的名字。

謝流雲看完之後是一頭霧水,並不知父親是何用意?

想著父親已經失蹤幾日了,他的心情更加沉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