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聚緣客棧(1 / 2)

噹……

噹……

噹……

悠遠而空靈的敲更聲,打破熟睡的城池。

“幹物燥,心火燭”,更夫喬老漢口中喊著。

舉頭仰望繁星滿,一輪赤黃殘月鉤掛蒼穹,心想敲完最後一更,就要亮了,今總算可以交差囉,心情愉悅喊著更大聲了。

“幹物燥,心”話音未落突然間看到遠處模糊三人影,傳來叮吟,叮吟,之聲。

“喜神上路陰差借道,凡夫俗子速請回避”,喬老漢嘀估一聲。

“晦氣……”

“現在還有人幹這行”,世人都不願靠近,免得粘上晦氣,喬老漢自然也是如此,遠遠望著三個黑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聚緣客店”一座傳承百年的老客棧,如此古老的客棧卻很少外人知曉。

相傳客店由戰亂年間義德堂門主柳清風所創立,“聚賢於此都是客,緣遊過往不留名”義徳堂為了客死他鄉的弟兄能回鄉入土為安,創立此店停留戰亂的屍首。

三人影出現在聚緣客棧門前,聚緣客店看上去有些破敗不堪,除了階梯上的兩座石獅子,未被歲月的洗禮,還是雄偉岸然,整棟樓房老舊失色,有幾處瓦片零散,仿佛雨水都能滴向店鋪裏。

孩向前敲了敲門,聲音青澀喊道:“不留,地不留,取出黃白化作銀,金銀黃銅入貴中”。

連敲了幾次都沒有人響應,孩望著老者:“爺爺沒有人”,老者道:“都百年了不知如今還營不營業?楓再喊一次,沒人我們再去別處看看。”

孩又敲了一下門,這次聲音大了起來,“不留,地不留,取出黃白化作銀,金銀黃銅入貴中”。

門內傳來咳,咳,咳的聲音,孩高興的喊著,“爺爺有人,有人”,門裏傳來蒼老的聲音,“要留,地要留,送上白米黃油填作糧,金銀黃銅進腹中”。

吱吱嘎嘎開門聲,一位鶴發失容的老者問道:“來者可是修道客,”孩爺爺回道:“不是修道客,”老者又問道:“來者可是出家客”,孩爺爺回道:“不是出家客,”老者再一次問道:“來者可是走腳客”,孩爺爺回道:“正是走腳客”。

老者嘴裏道:“都一百多年了如今還有人幹這行,請問閣下貴姓”。

孩爺爺道:“老姓林”,老者又問了一句,“可是江西三青山的林家”,孩爺爺喃喃道:“正是老府上”,“如何稱呼店家,麻煩店家一宿,明早我們就走”。

老者忙道:“那裏,那裏,我們開店的那有生意不做的道理喔,老夫姓韋,老朽托個大,叫我韋老哥就行,你們隨我來”。

客店內隻有幾張簡陋的家具,一張八仙桌,幾把長凳,一些居家用品。

隻見孩爺爺銅鈴鐺一搖,那喜神動作生硬,肩膀下垂雙腳一前一後,腳不離地進了店,此時如有人看到非得嚇個半死。

孩一進店內,跑向東北角木板凳上,放下手中的碗,碗裏大概三兩多糯米,一麵銅鏡子,一把三寸長的尺子。

嘴裏嘟嘟囔囔的:“爺爺早知道這麼累,我就不和你來了”。

孩爺爺回道:“哭著要來的是你,現在鬧著不來的也是你”。

林老漢取下身上的包袱,桃木劍放在桌子上,雙手緊扣食指,拇指向上,嘴向雙手那麼一吹,五張符憑空出現在林老漢手心。

孩見到大喜嘴裏嘟囔著:“爺爺我也要學法術”,林老漢笑道:“好,好,好送走喜神回去我教你”。

完符遞給了孩,“楓兒把桃木劍放在房間右下角,糯米貼上一張符,點上九盞燈圍著喜神”。

聽到爺爺的話,立馬按照爺爺的方法做了起來,在碗裏貼了張符,旁邊點了九盞燈,九盞燈分別按九宮格局,圍繞喜神一圈做好這些,孩來到爺爺跟前。

韋老者似乎很喜歡孩,摸了摸孩的頭,韋老者笑問道:“今年多大了,這苦你吃得了啊?”孩回道:“我今年十二歲了,我不怕苦,我要跟爺爺學法術”。

韋老者望向孩爺爺問道:“你們還沒吃飯吧!這娃娃真討人喜歡,也不知道你爺爺咋忍心讓你吃這行飯喔!”

孩爺爺忙:“祖宗保佑,祖宗留下的家業總得傳承嗎”,韋老者接過話:“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幹這行哦”。

林老漢道:“韋老哥為何店中不見你家人”?韋老者回複:“家中孩兒以成家立業,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生活,我也不想麻煩他們”。

“老伴以到地藏王菩薩那報到了,我呢也不喜歡吵鬧”。

孩叫道:“我都快餓死了”,韋老者嗬嗬一笑:“你們稍等片刻,我去去就來”。

不一會熱氣騰騰的幾道菜就上桌了,有炒雞蛋餅,炒青椒土豆絲,炒青菜,二碗米飯,看來這店家日子也過的不咋好,必定收留過屍首,人人忌諱生意自然不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