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態的狀態(1 / 3)

第四章心態的狀態

自信者魅力無限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展現我們的心態,無時無刻不在表現希望或擔憂。我們的聲望以及他人對我們的評價,與我們的成功有很大的關聯。如果別人不相信我們,如果別人因為我們的思想經常表現出消極軟弱而認為我們無能和膽小,那麼,我們將不可能被提升到一些責任重大的高級職位上去。

如果我們展示給人的是一種自信、勇毅和無所畏懼的印象,如果我們具有那種震懾人心的自信,那麼,我們的事業必定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如果我們養成了一種必勝信心的習慣,那人們就會認為,我們比那些喪失信心或那些給人以軟弱無能、自卑膽怯印象的人更有可能贏得未來。

換句話說,自信和他信幾乎同等重要,而要使他人相信我們,我們自身首先必須展現自信和必勝的精神。

以勝利者心態生活的人,以征服者心態生活在世界上的人,與那種以卑躬屈膝、唯命是從的被征服者心態生活的人相比,與那種仿佛在人類生存競賽中遭到慘敗的人相比,是有很大區別的。

將西奧多·羅斯福這樣每個毛孔都熱力四射的人,這樣總給人以朝氣蓬勃、能力超凡印象的人,與那種膽小怕事、自卑怯懦的人,與那種總是表現得軟弱無能、缺乏勇氣與活力的人比較一下吧!他們的影響有多麼大的不同啊!世人都珍愛那種具有勝利者氣度的人那種給人以必勝信心的人和那種總是在期待成功的人。

令人信服和給人以充滿活力印象的正是我們身上那種神奇的自我肯定的力量。如果你的心態不能給你提供精神動力,那麼,你就不可能在世上留下一個積極者、建設者的美名。一些人總是奇怪自己為什麼在社會中如此卑微,如此不值一提,如此無足輕重。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他們不能象征服者那樣去思考,去行動。他們沒有建設者、勝利者或征服者的心態,他們總給人以軟弱無力的印象。要知道,思想積極的人才富有魅力,思想消極的人則使人反感,而勝利者總是在精神上先勝一籌。

一些人往往給我們留下這種印象,即他們絕不可能獲勝。他們所有的期待便是希望僥幸能過上一種相當舒適的生活。在他們的眼中全是單調艱苦的工作。他們一開始就認為,生活充其量不過是一件苦差使罷了,而事實上,很多人的生活常常是快樂常伴,並享有榮譽和尊嚴的。正常的生活應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應該是一個知識不斷擴展、深化的過程,應當是將我們心頭漸露端倪的良知更深入地推向前進的過程。正常的生活應當給我們一種極大的滿意感。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這種勝利感,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這種勝利常伴常依的意識。

應當把這樣一個觀念灌輸進孩子的骨髓和血液中,那就是他生來就是為著勝利,他生來就要勝利,他是由勝利材料而非由失敗材料構成的,就象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沒有人生來就是要失敗的。

如果總是諄諄教導孩子們要擁有勝利的心態,要極度地自尊和絕對地相信自己有著美好的前途,如果能這樣做的話,真要失敗那才怪呢!未來的子女教育將進入這樣的時代:我們教導孩子們要展示力量,要顯得充滿活力,並教導孩子們要有勝利的心態。這種教育將被視為孩童教育和家庭撫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

人的身體要和諧,其前提是他的精神首先必須是健康的。你必須和你的同輩人保持一種健康的關係,你要想安身立命,你要想不為難自己,或者說,你要想真正擁有健康和幸福,你就首先必須和你的同胞們相處得好。

如果我們想擁有勝利的心態,那我們必須要拒絕各種妒忌、仇恨和不斷折磨我們的怨憤的思想,我們就必須養成一種平靜、安詳的心理境界,這種平靜和安詳才真正是偉大的個性。成功和幸福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堅信我們會成為理想中的人物,就在於堅信我們能使我們努力從事的事業獲得成功。

剛剛開始獨立生活的年輕人往往都渴望成功,但是絕對不可以這樣對自己說:“我很想獲得成功,但我不相信我真的會成為心中渴望的理想角色。我所從事的職業、我所工作的行業已人滿為患,在這一領域,許多人都無法過上體麵的生活,許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因此,我相信我已經犯了錯誤。但是如果運氣特別好的話,也許我會在某個地方出人頭地。”持有這種想法並以這種想法去行動的年輕人也許真能在某個地方“出人頭地”。這種“出人頭地”就是最後的衣衫襤褸、不名一文,就是失業。

實際上,別人是根據我們的實際狀況而不是根據我們誇下的海口來評判我們的。我們必須在他人麵前展現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們都能“說”我們渴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但是,人們是根據我們留給他們的實實在在的印象來評判我們的,而這種實實在在的印象就是我們的現實情況。無論你的話語怎樣動聽,無論你的話語多麼悅耳,你都無法阻止他人了解你的底細和你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你心中不滿,如果你心生妒忌或豔羨,如果你並不友好或充滿敵意,他人都能感覺得到。我們的言辭也許能蒙蔽人於一時,但是我們不可能改變我們作用於他人的人際磁場,除非我們改變對他人的整個心誌。

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心態極其糟糕而又一心想獲得財富的人的可笑模樣吧!他的那副“尊容”似乎在說:“財富,離我遠遠的吧!不要靠近我。我很想擁有你,但你顯然不會屬於我。我對人生的要求並不高,雖然我希望自己身上能發生那些更幸運的人們擁有的那些好事,但我實際上並不奢望它們會發生。”

財富絕不可能去接近一個有這種心態的人。恐懼和懷疑的心態使財富望而卻步。

當然,沒有誰想趕跑機會、成功和財富,但是由於他們充滿懷疑和擔憂,缺乏信心和勇氣,所以就趕跑了財富、機會和成功,然而他們自己卻還蒙在鼓裏。

許多人過著既說不上成功又說不上失敗,既說不上富裕也說不上貧窮的生活。他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界於貧困和富足之間,因為一部分時間他們的心態是積極的、建設性的,而另一部分時間他們的心態則是消極的,因而也是非建設性的。因此,這種人就象鍾擺一樣搖擺不定。

這種人一旦獲得一點兒勇氣、希望和激情,他們就能創造一些財富,因為他們有時的思想是積極的、富於創造力的。而一旦他們喪失信心,變得沮喪氣餒時,一旦他們的思想充滿懷疑和憂慮時,他們的心態就變得消極起來,因而也就沒有了創造力,也就不能創造財富,他們就會重新滑落到貧困的生活中去。

我們始終如一地以一種建設性的、創造性的心態來生活的時代將會到來。屆時,我們的生活中將充滿各種美不勝收的累累碩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承認自己的無能,給暫時的懷疑讓路,等於給失敗大開方便之門。不管人生之路多麼黑暗陰沉,我們的信心,不能有一時一刻的動搖。

如果馴獸員第一次進入一個關著許多凶猛野獸的籠子時充滿了恐懼、懷疑和無把握的感覺,那他怎麼可能會成功呢?如果他對自己說:“我想試著去征服這些野獸,但是我確實不相信我能做到這一點。對一個人來說,試圖征服一匹來自非洲叢林的野生虎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情。也許有人能成功地馴服野獸,但我真的很懷疑自己是否能成功。”

如果馴獸員以這種軟弱、懷疑、擔憂的心態去麵對野獸,他肯定很快就會被野獸撕得粉碎。能夠救助他的唯有無畏的勇氣。他首先必須征服自己的眼睛,這樣,他必定會取得一連串的成功。他的眼神必須堅毅勇敢,因為即使表現出一丁點兒的恐懼都可能是致命的,即使是表現出些微的懦弱都會使他喪失性命。

相信自己

事實上,除非一個人確實相信自己一定會達到或接近他正在努力的目標,否則,他靠所謂的“決心”是無法完成目標的。

一個總是懷疑自己能否精通經商之道的年輕小夥子,一個從心底裏就不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個合格商人的年輕小夥子,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商人呢?這種不戰自敗的心態使人難以成就大事。欲成就大業的人,其心態就好象指引人生的燈塔。任何事情觀念必須先行,要織網首先必須有圖案,同樣,理想總是走在行動的前麵。我們總是麵向著信心所指的方向。正是我們相信“我能行”的觀念使得我們成就斐然。

如果一個年輕人對自己將來賺錢致富一點信心都沒有,如果他一開始就以為僅僅隻有少數幾個人能發財致富,而大多數的人都將是窮光蛋,他也許就會成為這大多數窮光蛋中的一個,那他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發家致富呢?

如果一個小夥子總是大談特談自己不可能上大學,如果他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機會,沒有錢,沒有人能幫他,如果他總是認為,不依靠他人自己就絕無可能上大學,那他又需花多少時間才能圓自己的大學夢呢?

如果一個失業的年輕人總是否認自己能找到工作,並總是說“我真沒用”,那他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得到他夢寐以求的好職位呢?

我曾經認識幾個決心要成為律師、醫生或商人的年輕人,但是,他們的意誌極其脆弱,他們的決心也不堅強,因此,他們一遇到困難便目瞪口呆,便沮喪氣餒。在他們準備大幹一場之前,往往就因為意誌不堅而偃旗息鼓了。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好象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我也認識其他幾個決意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的小夥子,他們精力充沛、剛毅堅強,仿佛什麼也不能動搖他們的決心,因為堅強的決心是他們生命特質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偉大的事業和那些成就偉業的人物,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人物最明顯最傑出的品質便是自信。絕對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事業成功的人往往最有可能成功,即使這種信心在局外人看來象是有勇無謀,甚至是魯莽加愚蠢,他們仍然堅持著。不單單是這種信心的主觀作用使得他們收到成效,而且,他們的自信作用於其他人也使他們受益匪淺。當一個人感到自己能把握局麵時,他談起話來就顯得信心十足,他就會展現勝利的征兆,他就會克服其他人身上存在的那種懷疑。每個人都相信這樣的人能完成他所從事的事情。世人都相信征服者,相信那些胸有成竹、自信必定成功的征服者。

我們相信那種留給我們強有力形象的人,如果他們沒有堅強的自信心就決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當他們心中充滿懷疑和憂慮時,他們決不可能給我們留下強有力的印象。

一些人在他們的神情舉止和氣度上便表現出了必勝的信心。我們第一眼看到他們時,就會信任他們。我們相信他們的能力,因為他們展現了自己的能力。

在我們的每一種工作或職業中,我們都需要他人的信任,我們需要他人相信我們能執行計劃,能生產出優質的貨物,能管理、駕馭員工,能完成雇主或公眾委托的眾多事務中的任何一項。生命真是太短暫,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對他人自信具有的能力做詳細的調查,因此,世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承認他人的自我評價,除非他在實際做事過程中辜負了他們的信任。一個醫生無需向他的每個病人表明他已經學習過一些課程並通過了一些專業考試。如果一個年輕小夥掛牌開始律師業務,那麼,世人理所當然地會認為他完全適合從事他的工作,除非有證據表明他真的不行。

在一群能力和教育相當的年輕朋友或年輕同學之間,你會看到其中的一個勇往直前、進步神速,而其他人則等著人們去發現他們。但世人實在太忙,無暇去細細找尋他人身上的美德。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你能勝任你自己宣稱能做的事情,除非你最終向他人表明了你的無能。

承認缺乏能力,給暫時的懷疑讓路也就等於給失敗大開方便之門。不管我們的人生之路顯得多麼陰沉黑暗,我們絕不能容許自己的信心有一時一刻的動搖。沒有任何東西能象我們心中的疑團一樣能迅速地毀滅他人對我們的信任。許多人之所以遭到失敗,原因在於他們表現出了沮喪低落的情緒,在於周圍的人們因此而對他們失去了信心。

如果你總是自我評價很低,如果你總是貶低自己,幾乎可以肯定,他人肯定不會刻意去抬高你。人們通常不會費力去仔細思量你是否自我評價太低了。

世上從未有自我評價很低的人幹成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的。一個人的成就絕不會超過他的期望。如果你期望自己能成就大業,如果你強烈要求自己幹一番大事,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有更大的抱負,那麼,與自我貶低和對自己要求不高的心態相比,你會獲得更大的收獲。

如果你認為自己處於特別不利的境地,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象其他人,如果你認為你跟其他人不同,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獲得別人那樣的成就,如果你懷有這些思想,那麼,你根本就無法克服前進路途上的那些阻礙和束縛。這種思想意識使得你根本無法成為你心中渴望的人物。

不斷地自我貶損的人,總是把自己看得微不足道的人,總是認為自己不過是活在塵世上的一條可憐蟲的人,總是認為自己絕無可能取得任何重大成就的人,會給人們留下相應的印象,因為他們怎樣感覺,他們看上去就會怎樣。

你對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地位、重要性和社會角色的評價,將會在你的表情上顯現出來,將會從你的行為舉止中顯現出來。

如果你感覺自己非常平庸,你就會表現得非常平庸。如果你不尊重你自己,你會將這種感覺寫在你的臉上。如果你自我感覺欠佳,如果你對自己總有喋喋不休的意見,那麼,可以肯定,沒有什麼非常寶貴的東西會降臨到你的

身上。無論你自信具有什麼特質,你都會將這些特質展現在人們麵前,人們將對你的各種特質留下印象。

另一方麵,如果你總是向往著你渴望擁有的那些品質,那麼,那些品質逐漸就會歸你所有,你就會將它們印在臉上,印在你的行為舉止中。要看起來很高尚,你的內心必須要感覺到很高尚。在這種優秀品質顯現在你的臉上和行為舉止中之前,你的思想中必定首先就有這種優秀品質。

生活需要快樂

統治羅馬的皇帝馬卡斯·奧理歐斯不但是位傑出的領導者,而且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用一句話進行了總結:“思想決定一生。”這是一句能夠決定命運的精辟見解。

這很容易理解,人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隻要知道你在想些什麼,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每個人的命運,完全決定於他的心理狀態。愛默生說:“人是思想的產物……他不可能是別的樣子。”

我們所必須麵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可以算是我們必須應付的唯一問題——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假若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假若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假若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假若我們想的是恐懼的念頭,我們恐怕就會恐懼了;假若我們想的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裏,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諾曼·文生·皮爾說:“你並不是你所認為的那樣,但你卻是你所想的。”

但這裏並不包括這層意思,對於所有的困難,都必須采取樂觀的態度。

不是的,人生還不至於如此單純,不過我卻鼓勵大家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而不應有陰暗的心理。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注我們的問題,但是不能憂慮。

關注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麼呢?用例子能更清楚地說明這一點。當你通過交通擁擠的紐約市街時,你可能會全神貫注——可是並不會憂慮。關注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裏,然後很鎮定地采取各種步驟去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在封閉的圈子裏轉悠。

一個人可能正麵臨很嚴峻的問題,但此時並不妨礙他昂首闊步,正常度日。羅威爾·托馬斯就是這樣做的。當羅威爾·托馬斯拍攝一部由他主演的關於艾倫比和勞倫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征的著名影片時,他和幾名助手在好幾處戰事前線拍攝了戰爭的鏡頭,最精彩的是他們用影片記錄了勞倫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軍隊,也記錄了艾倫比征服聖地的經過。他那個穿插在電影中著名的演講——“巴勒斯坦的艾倫比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倫敦和全世界都大為轟動。倫敦的歌劇節因此延後了6個禮拜,讓他在卡文花園皇家歌劇院繼續講這些冒險故事,並放映他的影片。他在倫敦獲得盛大成功之後,又旅遊了幾個周邊國家。然後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拍攝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記錄影片。在此期間,他碰到了一連串的黴運,而且,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發現自己破產了。

那時,他不得不去吃很便宜的食物。最後,一位蘇格蘭人,也是一位知名的作家——詹姆士·麥克貝,借給托馬斯一點錢,才使他勉強度過了難關。

當羅威爾·托馬斯麵臨龐大的債務以及極度失望的時候,他很傷心,可是並不憂慮。他知道,如果他被黴運弄得垂頭喪氣的話,他在人們眼裏就會不值一錢了,尤其是他的債權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辦事之前,都要買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後昂首走上牛津街。正因為他有這種積極進取的思想,不讓挫折把他擊倒,最後才能反敗為勝。對他來說,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你要爬到高峰所必須經過的有益磨煉。

每個人的精神狀態,對他的身體和力量都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著名的英國心理學家哈德菲爾德,在他的《力量心理學》裏,對這件事進行了闡述。盡管那本書隻有54頁,但卻非常了不起。

“我請來3個人,”他寫道,“以便實驗生理受心理的影響。我們以握力計來度量。我要他們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盡全力抓緊握力計。”

在一般的清醒狀態下,他們平均的握力是107磅。第二次實驗則對他們催眠,並告訴他們,他們非常的虛弱。實驗的結果,他們的握力下降到29磅——還不到他們正常力量的1/3。

第三次的實驗,哈德菲爾德把他們催眠之後,告訴他們說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142磅。

這就是精神的力量!當他們在思想上認定自己有力量之後,他們的力量幾乎增加了50%。

還有一件發生在美國內戰期間最奇特的故事,更能說明思想的魔力。這個故事足夠寫成一本大書,在這裏隻簡述一下。

十月的一個夜晚,內戰剛結束不久,一個無家可歸的女人在街上茫然地遊蕩。她晃到一位退休船長的太太——韋伯斯特太太——家門口,敲門。

門開了,韋伯斯特太太看到這個可憐的瘦小女人——體重不會超過100磅,一身皮包骨頭。陌生女人解釋說,她正在找個落腳處歇下來,思考並解決日夜困擾她的問題。

韋伯斯特太太說道:“那就在這裏留一宿吧!這座大房子裏隻有我一個人。”

後來,韋伯斯特太太的女婿剛好從紐約來此地度假,發現了這個女人住在家裏,當即咆哮說:“我可不要一個無賴住在家裏!”他把這個無家可歸的女人趕出門去。她在雨裏呆站了幾分鍾,隻好在街上找個遮蔽處。

這個故事的驚人之處是,被韋伯斯特太太的女婿比爾·艾利斯趕出去的“無賴”,後來竟成為世界上極具思想影響力的一位女性——瑪麗·貝克·艾迪,成為基督科學教派的創始人,擁有幾百萬信徒。

那時的瑪麗·貝克·艾迪的生命中隻有不幸、疾病和愁苦。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們婚後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拋棄了她,和一個已婚婦人私奔,後來死在一個貧民收容所裏。她隻有一個兒子,卻由於貧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歲那年把他送給了別人,以致以後她失去了與她兒子的一切聯係,31年來從未再見到他。

她由於健康情形不好,所以一直對所謂的“信心治療法”極感興趣。可是她生命中戲劇化的轉折點,卻發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個很冷的日子,她在城裏走著的時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結冰的路麵上,而且昏了過去。被送到醫院後,她就再也沒有站起來。她的脊椎受到了傷害,引起全身痙攣,醫生也認為她活不久了。醫生還說,即使奇跡出現而使她活命的話,她也絕對無法再行走了。

被醫生判了死刑的瑪麗躺在床上,打開了《聖經》,她認為是受到聖靈的指引。她後來說,她讀到書裏的句子:“有人用擔架抬著一個癱子來到耶穌麵前,耶穌對癱子說,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赦免了……起來,拿著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來,回家去了。”

她後來說,耶穌的這幾句話使她產生了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一種能夠醫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開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