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創業的資本
熱忱是創業的資本
金錢成功者盡管極度渴望金錢,但他們否認金錢有刺激感官的力量,宣稱一切金錢活動都隻是數字遊戲而已。
有些大公司負責招聘的人曾經到美國幾所大學和幾百位學生麵談。令人驚訝的是,居然沒有人問起待遇的問題。
這些嚴肅的青年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不允許錢的問題成為選擇職業的先決條件,即使他們要進金融界,情形也毫無差異。
幾年前《財富》雜誌發現,金錢已不再是努力工作的最大驅動力了。今天的商界頭子,也就是總裁、副總裁、財務經理和各部門主管等高級職員,都紛紛發現了實驗心理學和很多聖人早已知道的一點:
金錢不是一切。
《財富》雜誌概括說:“他們真正需要的,一是成就的認可,二是職位的尊嚴,三是經營的自治權,四是酬勞假。”
在這份清單上,金錢根本不算什麼。令人不解的是,這個人需要全心全地為公司和股東賺錢,才能換來那份職位上的尊嚴或休假。
在金錢成功者的心目中,獲得財富是他們畢生的動力。但是,他們也認識到金錢汙穢不堪的一麵。他們猶如一個收洗禮錢的法國神父,鈔票從左手換到右手,仿佛沒事一般,隻有財富的膨脹才讓他們興奮不已。
對很多人來說,公司是一個與自己分開的實體,即使實際上是他們構成了公司的全部,情形也不例外。公司是他們身外的某一樣東西,因此公司也就成為一個有用的替身,能容納個人所不喜歡的感覺。
在他們的心目中,公司是一間客房或化身。他不敢為自己能力要求過高的代價,然而借公司名義他就能說得出口。討厭推托金錢問題的人可以說“公司永遠不會付的”,這和“我永遠不付”可謂大同小異了。
假如要付一大筆款項,這種人認為由公司付款就好受多了,事實上,有時候他們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他們可以簽出幾十萬元的公司支票,但是絕不掏自己的口袋付一張餐館的賬單。有些富人老板身上一文錢都不帶,常常向公司員工借錢,要他們記在公司的賬上。
餐廳老板阿爾·瓦羅說:“大家忍痛付出他的用餐費,然而卻是簽賬單,叫人到公司收賬,有時候其實是單人組成的公司,但是就算如此,公司付賬也還是不一樣,當然免稅也有關係,不過不足以解釋一切。”
無論是付錢還是收錢,其中的各種焦慮和擔憂都可以借公司來緩和,個人並沒有完全卷進去。
公司變成私人所歡迎的模擬品。躲在公司後麵,他覺得比較安全。和錢有關的危險、羞恥情緒都轉給公司了。
勝利是很危險的,因為怕失敗者的報複。如果勝利歸於公司,挫折和災禍也歸於公司了。就這樣,金錢排除了個人的色彩。
個人的金錢動機可以完全掩藏在公司這個替代品之下。一位英國大工業家的話可以證明這一點。雖然他靠自己的努力組成了現在巨大的聯合企業(接收的企業超過900萬鎊),而且對效率顯出殘忍的忠心,他公開表示:“我並不很想積聚個人的財產,我並沒有打算這麼做(雖然已經辦到了)。我寧願自己寫出《聖馬修的熱情》,也不願成為現在的自己,擁有我已獲得的一切。基於性格,我寧可大家不知道我的名字。”
他是一個特殊的人物,感染到賺錢的某一種道德狂熱。他的辦公室是他控製20萬人的組織基地,他整理得有條不紊,桌麵很幹淨。他的態度從容不迫,隻有一個中年的秘書隨時聽候他的差遣。絕對沒有什麼“氣氛”,也根本看不見大的戲劇性表現。他說大部分都是例行公事,主要就是坐在辦公桌前看報告,他必須大量吸收情報,才能做出決策。
談到他自己和他的成就,往往謙虛到自貶身價的地步。在特殊機會出現的特殊情況下,人總不至於完全不利用其中的優勢吧。隻有談到這個話題時,他才透露出一種金錢的熱忱:
“事業是活的機體,它可以永遠地繼續下去。任何人都知道事業會比個人壽命更長,它有自己的生命,它必須被看成分離的東西。事業不應該被當作某人性格的延伸,更不是自我的延伸。”
“商業活動的目標是迎合大家的需要、匱乏和願望。我的工作就是滿足那些需要、匱乏和願望,而且是以大於生產成本的價格供給顧客。從這一觀點來看,利潤正可以量度出我的活動有多少創造性。”
“創造財富就是以高於服務成本的價格去滿足接受服務的人。”
從這些金錢成功者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工作的熱忱。這是參與金錢遊戲的基礎。任何人缺少了工作的熱忱,身體裏就缺少了成功的活力。
欲望推動成功
要成功地自我創造財富,就必須有強烈的願望。
身無分文爾後在日本成為百萬富翁的華僑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日清食品的安藤百福先生。
他常以“商品和別人相同是不行的,要突發奇想才能成功”為口號。安藤先生本著這句話,在戰後發明了速食“雞麵”,問世之後大獲成功。象他們這類人是很會做生意的。
華僑著手的事業,幾乎未失敗過,這句話在日本早就廣為流傳了。某調查機關在東京市內挑選了最優秀的100家飲食店做調查,報告宣稱有80%是華僑所經營,而且是絕對不會倒的店。
華僑商法確實令人驚歎,如前所述,他們的財富在於貧困及在他國不安全感造成的,而並非他們天生就是商業高手。為了證實這點,同樣是中國人,待在自己國家和待在外國的中國人就不同。
某位華僑指出如下:
“住在中國本土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稱不上是什麼商業奇才,他們做生意也曆經無數次的失敗。雖然我本身現在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但當初在本土時,曾經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在來到日本後,就不太嚐到敗績了!我想,其間最大的差異,是當事人意識上不同所造成的。在本土有雙親,有兄弟姐妹,有朋友和親戚,不需要這麼拚命去做,日子還是可以過得下去。來到海外就不行了!事情和過去全然不同,除自己之外,不能依靠任何人,多半的時候都會考慮自己是否能在外國的土地上生存下去,會形成強烈的不安感,一定要想辦法努力工作,拚命思考,結果就在不知不覺中,擁有了強烈的願望,當然就賺了不少錢,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
那麼何為願望呢?願望是指明確的誌願與無堅不摧的願望所表達出的力量。
願望中的“願”即誌願,屬於立場的範疇。對創造財富而言,我們所說的誌願,還應有兩個基本要求。
一是誌向遠大,而且要將目標具體化。
也就是說,你必須確定你所要求財富的數字,不能空泛而論。
如:
我這一生決心要賺多少錢——成為百萬富翁……
一定要明確的定義,不能隻停留在“我想擁有許多許多的錢”,僅隻有這樣一點空泛的連小孩子都能做到的想法。
當然,遠大的目標,從來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為了實現遠大的目標,你還得建立相應的中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由近期目標逐步向中期目標推進,使人切切實實地看到財富的積累,從而增強成功創造財富的希望,和能最終達到創造財富的目的。
二是要使誌願保持在一個高尚的層麵。
崇高的目標表現在:吸引巨大財富,不排拒財富。
但這種目標必須以不破壞社會的法律、社會公德以及不損害他人利益為標準。
否則,你的成功不會被人們承認且不說,還將遭到唾棄和正義的懲罰。
事實上,許多真正憑借強大願望而獲取巨大財富的信仰者,他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是常常樂於與別人分享成功的愉悅,或者把精神財富如創造財富意識、理論、思想傳授與人,或者把物質財富無私地回報於社會的。
他們稱這叫“壯麗的著迷”,許多值得人們敬仰的百萬富翁都是如此,足見創造財富之願又是多麼純良與崇高。
明確、高尚的創造財富誌願,同時需要有無堅不摧的願望力量的催化。
“願望”即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標的要求。沒有堅不可摧的創造財富願望或成功願望,百萬富翁遠大的創造財富目標便永遠不可能達到。
人的願望愈強大,目標謀取意靠近,正如同弓拉得愈滿,箭頭就飛得愈遠一樣。
在成功的創造財富道路上,是沒有困難和不幸能夠阻擋創造財富的腳步的。
有了明確的高遠的目標,又有火熱的、堅不可摧的願望力量,必然產生堅決有力的行動。一個人隻有不畏困難,不輕言失敗,信心百倍,朝著既定目標永不回頭,才會在有生之年成功地創造出財富。
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
“世界上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抱著希望而做成的。”
人們基於對環境的認識,進而產生了價值感和目標感,導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動機。
但動機是否必定產生相應行為,則還取決於行為導致預期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
對此,心理學家V·弗魯姆提出下個著名的公式:M=VB。
該公式指出了人們的努力行為與其所獲得最終獎酬之間的因果關係,說明了激勵過程是以選擇合適的行為達到最終的獎酬目標的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當人們有需要,又有達到目標的可能,其積極性才能高。激勵水平決定於願望值和效價的乘積,即:
M——指個性從事某項活動積極性的大小,稱為激勵水平。
B——某一特別行為會導致一個預期結果的概率,稱為願望值。也是指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能否達到目標的一種主觀可能性估計。
由於這種主觀概率要受每個人的個性、情感、動機的影響,因而人們對這種可能性的估計也不一樣,有人趨於保守,有人趨向冒險。
激勵自己創造財富是對自己價值體係和自信心、抱負水平、自我能力評價、對環境把握能力的一個綜合體現。
V——指人們對某一目標的重視程度與評價高低,即人們在主觀上認為這獎酬的價值大小,為效價。
在創造財富活動中,要求百萬富翁經常用目標來激勵自己,不斷想象自己成功和成功後給自己帶來的巨大的精神上的滿足感。
所以,隻有具有必勝的信念,強化成功的感受,才有強大的創造財富動力。說不能成為百萬富翁,永遠也不能成功。
古人說: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表達的同樣是這個意思。
下麵是六個自我激勵的“黃金”步驟:
1.你要在心裏,確定你希望擁有的財富數字——散漫地說:“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是沒有用的;你必須確定你要求的財富具體數額。
2.確確實實地決定,你將會付出什麼努力與多少代價去換你所需要的錢——世界上是沒有不勞而獲這回事的。
3.規定一個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錢賺到手——沒有時間表,你的船永遠不會“泊岸”。
4.擬定一個實現你到理想的可行性計劃,並馬上進行……你要習慣“行動”,不能夠再耽於“空想”。
5.將以上四點清楚地寫下——不可以單靠記憶,一定要白紙黑字。
6.不妨每天兩次,大聲朗誦你寫下的計劃的內容。一次在晚上就寢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後——當你朗誦的時候,你必須看到、感覺到和深信你已經擁有這些錢!
借債起家,漸次發展
人們不知道當他們陷入債務中時,他們已為自己製造了多少麻煩。債務是如何產生的倒沒有什麼關係。債務象掛在人們脖子上的磨石,直到解脫為止。債務就象一個噩夢,妨礙家庭的幸福,破壞家庭的安寧。
即使那引進定期有著巨額收入的人,處在債務的噩夢之中,曆經數載,也會感到吃不消,這一切使人憂心忡忡,那麼一個人能做什麼呢?如何為了妻子兒女的未來經濟節儉地生活呢?一個陷於債務危機的人無力保證自己的生活,無力保全他的房屋與財產,不能在銀行存錢,不能購買房屋或不動產。他的所有淨收入必須用於清償債務。
即使那些擁有巨額財產的人、有很多地產的大貴族麵臨巨額債務時也經常感到意誌消沉、處境悲慘。他們或者是其先輩養成了揮金如土的惡習——好賭、賽馬或生活奢華——以不動產作抵押借人金錢,揮霍無度,從此債務纏身。除非是法律嚴格限定之不動產——因為上層社會早已有所圖謀,以使他們去世時債務可以一筆勾銷,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花銷民眾財富的基礎上滿足自己揮金如土的奢侈——法律限定的繼承人繼承這些不動產時可以不承擔債務。但是隻有極少數人享有這種特權等級的地位。在大多數情況下,繼承不動產也就是繼承債務,而且債務經常要比不動產數額更大。
最偉大的人也曾債務纏身,曾有人斷言偉大與債務有著必然的關係。偉大的人才有巨額債務;他們信用很高。偉大的國家也如是;她們受人尊敬,享有信譽。無名小卒沒有債務,小國也是如此;沒有人相信他們。
個人和國家一樣,有債務就要支付利息。他們的姓名出現在很多書上,有一些是猜測他們是否已經清償債務。沒有債務的穿過世界無聲無息,默默無聞;而姓名列在每個人的書本上的人引起所有眼睛的關注。他的健康狀況常被詢問;他一去外國,就有人焦急地期盼他的歸來。
債權人總是被描繪成麵目醜陋、苛刻吝嗇的人;而債務人則是慷慨大方,隨地願意幫助和款待每一個人,他成為普遍同情的對象。
然而,無論債務獲得了多少讚美,毫無疑問它都令人十分難堪。債務纏身的人為了生活被迫采用難堪的權宜之計。他受到催債人和治安官的不斷糾纏。
債務人隨著敲門聲的響起,臉色就變得煞白。他的朋友變得冷漠,親人也疏遠他。走出國門他則感到羞愧,呆在國內則如坐針氈。他變得暴躁不安、心情憂鬱、怒氣衝衝、失去了生活中的開心歡樂。他想要獲得通向歡樂與自尊的通行證——金錢;但他唯一擁有的是債務。這使他遭到猜疑、被人蔑視、受到冷落。他生活在絕望的沼澤之中。他感到在他人和自己的眼裏他都低人一等。他必須服從無禮的要求,這些要求他隻能以偽造的借口來推辭。他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已失去了作為人的自主性。他乞求人們的憐憫,懇求延緩時間。當一位嚴酷的律師指控他時,他突然之間就感覺已落入債務之魔的手掌。他乞求友人與親人,但得到的隻是蔑視或冷漠的拒絕。他又乞求債權人;但即使成功,他也隻是從一個火炕跌到另一個火炕。很容易看出結局是什麼——無恥地躲避或不斷的采用權宜之計,或許還會在監獄和囚犯工廠度過他的餘生。
一個人能夠不負債嗎?有沒有可能避免因債務引起的道德墮落呢?在確保人的獨立自尊的同時,就不能清償債務嗎?要做到這些隻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用之有度”。不幸的是,在現代這一點做得太少了。
我們舉債時,總相信未來的償債能力。我們無力抵製揮霍金錢的誘惑,有人想擁有高檔的精美家具,住在租金極高的公寓裏;另一個人想品嚐美酒,要包下歌劇院的單間;第三個人要舉行宴會與音樂會——所有這些都很不錯,但倘若無力支付就不要沉溺於此。宴會事實上是由屠夫、雞販子、酒商提供的,你從他們那裏借錢無力清償,那麼舉行宴會難道不是表現了窮擺闊氣的寒酸相嗎?
一個人不應該以入不敷出的方式來生活,也不應該為了今天的奢侈生活而花掉下周或下一年度的收入。整個債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通過債務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債權人與債務人同樣應受到譴責,前者提供貸款並鼓勵客戶貸款,後者獲得貸款。
一個人如果避免借債就能把握自己的確切狀況。他的支出以收入為限恰當地分配他的收入,並留有積蓄以備不時之需。他總是能做到平衡有餘。如果他購置任何物品均以現金支付,那麼家庭賬戶必能做到年年有餘。但是一旦他的賬單開始不斷增加——一張是裁縫的,一張是服裝商人的,另一張是屠夫的,還有一張是雜貨商的,等等;他從不知道他如何承擔。他逐漸債務累累。而這個過程不知不覺,他仍然春風得意,進到這裏的物品好象不用付錢,但是這一切都記在賬上,年末要款的賬單一到,他隻能無奈地感到沮喪。他這才發現,蜂蜜之甜難敵受螫之苦。
資金流動方可增值
投資的意識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養的,隻要掌握了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成功者。
錢是人類的好朋友,尤其是你要它幫你賺錢的時候,根本不需費一絲一毫的心力,它就幫你把更多的錢吸聚到你的口袋裏。舉例來說,你把500元存入一個年息5%的定期賬戶裏,一年之後,你不需要幫人除草,也不需要代人洗車,你的錢就幫你賺進25塊錢了。
如果你每年投資500元於股市裏,即使你到外地度假時,這筆錢仍將為你賺進更大的財富。平均說來,這筆錢每7至8年就會增值一倍,當然,前提是你投資在股票裏。許多聰明的投資人早就學會了這點,他們了解餘錢和所從事的工作重要性是不分上下的。
沃倫·巴菲是當今超級富豪之一,他的秘訣無它,就是將錢投資在股票裏。他和美國其他小孩無異,都是從送報生開始做起,但是,他比別人更早了解到金錢的價值,所以,他緊守著得之不易的每分錢。
如果你很早就開始儲蓄並投資時,當你存到一定程度之後,會發現你的錢會自動幫你準備好所需的生活花費。這不象有幸生在一個好人家,有一個富有的親戚每月會固定送上生活所需一切,你甚至不需寄感謝卡,或是在他們生日時去應酬他們,這不正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境界?此時,你完全享有經濟獨立,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讓你的錢留在家裏,代你上班賺錢。當然,如果你沒有及早儲蓄,並且每個月固定撥出一筆錢投資,那麼這一切將永遠隻是一個夢想。
有一個大地主有一天將他的財產托付給三位仆人保管與運用,他給了第一位仆人5個單位的金錢,第二位仆人2個單位的金錢,第三位仆人1個單位的金錢。地主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並善加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一年後再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錢財。
第一個仆人拿到這筆錢之後做了各種投資;第二位仆人則買下原料,製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為了安全起見,將他的錢埋在樹下。一年後,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檢視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財富皆增加了一倍,地主甚感欣慰。惟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錢絲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釋說:“惟恐運用失當而遭到損失,所以將錢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地奉還。
主人聽了大怒,並罵道:“你這懶惰的家夥,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財富。”不善利用財富等於浪費金錢,浪費了天賦資源。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不是由於他亂用金錢,也不是因為投資失敗遭受損失,而是因為他把錢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錢。大多數人也象這個仆人一樣都不善於利用手中的財富。
錢存在銀行是當今投資最普遍的途徑,同時是我們理財所犯的最大的錯誤。這也是最重要的妨礙我們致富的原因:將錢投資在低報酬率的領域中。這裏所指的低報酬率的領域,泛指郵局、一般銀行及其他可存錢的金融機構。
大多數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能享受複利效果,如果金錢已經做了妥善的安排,已經盡以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投資,因此,錢存在銀行等於是沒有投資。
每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難以事先預測,唯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如登天,試問:“你曾否聽說有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將所有的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無法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都無法達到,這種例子在報紙上時有所聞。
選擇以銀行存款作為投資方式的人,其著眼點不外乎是為了安全,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長期卻是最危險、最不奏效的致富方式。
明智之舉是將自己的資金,明確地區分為日常生活資金與投資資金,日常生活所需的資金存於銀行,享受銀行提供之安全與便利;而投資的資金盡量不要存於銀行,必須投資於長期報酬率較高的股票、房地產等投資領域上。
依我們之見,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存在銀行的金額,保持在兩個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一般人或家庭每個月大多有薪水或其他收入,會定期存入銀行帳戶,因此,保留一個月的生活費做為生活之用,另再加上一個月的生活費做為安全存量,這些銀行存款,用來支付生活所需應是綽綽有餘。其餘的錢應轉做投資之用,投資於報酬率高的股票或房地產。
換言之,若你或你的家庭一個月生活費平均是2000元,而你的銀行存款經常超過5000元,你便沒有實行這一致富的原則,中國人總是向銀行存錢而很少尋找適當的投資目標,讓過多的資金沒有發揮其賺錢的功能。
你可以種下一顆種子,看它長大。這個辦法可以套用在金錢上,甚至是紙鈔。要知道,你每用一次錢,便是在助長錢的流動,它會加倍地再回來。藉由償付借款,你便是讓金錢流向薪資及紅利。每一次你隻要已經到了經費不足時,就花掉一些。喬·史派勒在《動手來種錢》中提及一個隻剩下1分美金的人,這個人正開始一次用掉1分美金。當他換成美金的銅幣,然後用掉它們,他心裏告訴自己每次他花掉錢,就要以10倍或更多倍的數量再回到手上。這方法的確奏效!
金錢是包裝起來了的能源——讓它流動吧!金錢就是你可以用最適合攜帶的形式來消化的個人能源。這能源獨一無二,你可以將它送到遙遠的地方,去協助一個你依賴的計劃;同時你可以待在家裏做你最喜歡的事。你可以說,金錢是一種可即刻濃縮的能源——你隻要加進一點愛,並將它送到該送的地方。
開始將金錢想作能源……並且讓這錢能流過你。有些人擔心擁有過多,於是他們將他們的錢儲存起來。如此除了阻斷流量,還會有什麼好處?如此你也無法享用此能源。有人說:“我是在未雨綢繆。”真的!即使你已經可以買得下一個“雨天”,你會去買嗎?其他人則假設,如果你已經為了一個“下雨天”準備妥當,你會進一步為你在你的大腦中所規劃的——為雨季而準備!